在接受《環球時報》調查的全球80名經濟學家中,既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有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既有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也有一些國家的首席經濟家學。我們希望借助全球精英的智慧,告訴我們這場危機到底給世界、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國際學界談危機更謹慎,對中國更認可
雖然近來不少國家的經濟數據都呈現見底回升的跡象,美國總統奧巴馬甚至歡呼“美國已將經濟從懸崖邊拉了回來”。但《環球時報》這次的調查顯示,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世界經濟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還需要3年至5年時間。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所副所長丁一凡看來,51名受訪學者認為全球經濟還需3年到5年才能恢復,正説明經濟學家們謹慎樂觀的態度。他告訴記者,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大部分經濟學家都比現在更為樂觀,很多學者認為這次危機不過是像1987年股災一樣,鬧不了太久。然而兩年之後的今天,從《環球時報》的調查結果來看,國際學界對此謹慎了許多。丁一凡説:“3到5年並不是一個很短的時間。危機爆發已經過去了兩年時間,如果還需3到5年世界經濟才能恢復,這也是一個比較長的時間。”
面對誰會率先從金融危機中恢復的抉擇,大部分學者都把票投給了中國。“中國就像一艘大船,儘管外面風高浪大,但如果內部政策適當,我們自身抵禦風浪的能力非常強。”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告訴記者,國外有學者就曾公開表示,中國本身受美國次貸危機的衝擊非常有限。不少學者認為,此前幾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為控制經濟過熱制定了控制信貸等一系列舉措,這才引起了經濟增長的下滑。中國的經濟增速放慢,只是恰巧與金融危機發生在了一起,並不是真的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因此一旦中國希望恢復經濟,也將在全球拔得頭籌。
埃及開羅大學經濟學教授謝裏夫告訴記者,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中國一躍成為全球首席債權國,這一地位將使中國在世界經濟恢復過程中的獲益最大化。而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積累的大量債務迫使它必須先擺脫不良資産,然後才能迎來經濟的復蘇。“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並沒有陷入經濟衰退,對中國而言,只是如何繼續增長的問題。”法國總理經濟顧問委員會副主席布瓦西厄説。
在本次調查的幾個主要問題中,中國經濟總量何時能超過美國,成為各國經濟學家爭議最大的話題。法希烏丁曾擔任1992年到1995年巴基斯坦首席經濟學家,他告訴記者,如果從綜合經濟實力以及國家對世界金融和經濟組織的影響力來看,中國與美國之間還有巨大的差距。
周世儉説,從《環球時報》的調查結果來看,各國經濟學家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都過於樂觀了。“未來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有七大因素,分別是資源、環境、人口、國際阻力、創新能力薄弱、經濟週期以及難以預測的自然災害,這些變數都是中國無法回避的。此外,美國也不是坐等中國的趕超,我們寧可估計得長遠一點,也不要太樂觀。”他説,在接受調查的知名經濟學家中,很多人是各國政府智庫中的學者。他們對中國經濟的樂觀估計背後,難免有一些利己的目的。比如WTO前副總幹事金壽哲曾誇讚説,中國到21世紀初將成為全球經濟領袖,其目的是逼迫中國承認自己是發達國家。而美國前財長保爾森也曾盛讚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領袖,但很快他又要求人民幣必須升值。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