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白酒行業的傳統淡季,但茅臺酒和五糧液最近都成了“稀缺資源”。
茅臺經銷商上海酉鮮貿易公司總經理王曦最近在忙兩件事:搶貨和提價。“7月我這裡一瓶茅臺都沒有了,供貨最快也要到8月初。”在供不應求的同時,該公司的一斤裝53度普通茅臺酒每瓶的團購價格提升了40多元,達到688元,零售價格更是在700元以上。15年到50年陳釀的年份酒,價格漲幅更是巨大,最高的50年年份酒,每瓶已經達18800元!這是茅臺今年以來首次提價。
五糧液同樣供不應求。五糧液品牌事務部部長傅鍾表示,酒價已經漲起來了,但“很多經銷商已經沒有貨,拿著錢來也提不到酒,有的客戶斷貨已達數月。”
並非只有高端白酒如此暢銷。尼爾森公司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前四個月,中國18個重點城市大賣場中的白酒銷售額同比增長15.8%,洋酒白蘭地和威士忌卻出現-22.4%和零的增長,啤酒和紅酒分別為-9.2%和2%的增長。
白酒行業自去年末至今走出了一條從低谷到高景氣的拋物線,王曦感慨:這是經歷了冬天才看到春天。去年底至今年初,茅臺酒一度無論銷量還是價格都跌入低谷,“年初一些茅臺經銷商的囤貨因銷售困難被迫以580元的終端價甩貨”。茅臺公司也一度被迫採用如同鋼鐵和有色産業的策略:控量保價;從2008年12月到2009年2月,五糧液高端年份酒的銷量減少60%-70%。王曦説,往年成都糖酒會上白酒巨頭的廣告滿天飛,但今年年初這一次異常安靜,“有些類似同時期的房展會”。
但短短數月過後,白酒業的面貌今非昔比。
做了多年酒業經銷的王曦表示,白酒是典型的快速消費品,經濟環境好時隨之繁榮,經濟不景氣時很容易受到影響。高端白酒,更是宏觀消費環境轉好或轉壞的“發令槍”。從這個意義上看,白酒可以看作內需和消費市場的晴雨錶之一。
7月20日,酒鬼酒公司隆重推出新的高端品牌,公司一位人士表示,白酒業目前涌現的提價、擴産、推新品牌三大新現象,均是與內需提振息息相關的食品飲料行業整體回暖的縮影,是國內消費市場漸返景氣的徵兆。中國白酒流通協會一位人士稱,一個品牌的營銷費用僅在一個一線城市就高達3000萬元,而且至少要連續投放3年,“沒有切實的消費能力支撐,年初的控量保價政策不可能改變,也不可能急於推出新品牌”。
統計數據也證實消費景氣正整體回暖。7月16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表示,1-5月,食品製造業利潤增長17.1%。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8711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6%,同比加快3.7個百分點。
市場人士還將白酒業復蘇的深層原因,歸結為政府“擴內需、保增長”政策重心的逐漸變化:經濟增長方式正由以投資為主過渡到投資與消費並重,食品飲料等快速消費品的行業景氣度得以提高。東興證券分析師劉家偉表示,在部分固定資産投資會轉化為消費需求這一內在邏輯支持下,政府及社會加大投資力度的政策無疑會增加白酒的消費力量。
還有市場人士表示,除了政策效應外,先期回暖的行業正帶動下游行業升溫,消費市場回暖呈現出一種梯次轉移,尤其是房地産和汽車這兩大消費市場對帶動快速消費品市場復蘇的貢獻很大。
王曦也對這個説法表示認同,“這些行業的轉暖對白酒的提振十分明顯”。在上海,包括很多房地産企業現在都在大量訂購他的茅臺。而在房地産企業如驚弓之鳥的今年年初,這些大客戶的身影很少看到,“那時候,大企業訂購的禮品酒,都由茅臺和五糧液換成了黃酒古越龍山”。(記者 王進)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