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宋鴻兵、弗格森:我們對當前金融局勢很悲觀

 

CCTV.com  2009年07月22日 09:2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經濟參考報  

  宋鴻兵:1968年出生於四川,畢業于東北大學自動控制係;1994年赴美留學,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學,獲美利堅大學碩士學位。1996年後在美國媒體遊説公司、醫療業、電信業、信息安全、聯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機構供職。2002年開始先後擔任美國最大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高級諮詢顧問,主要從事房地産貸款自動審核系統設計、金融衍生工具的稅務計算分析、MBS(資産抵押債券)的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工作。

  尼爾弗格森:目前西方身價最高、影響最大的歷史學家。他是哈佛大學歷史和金融雙棲教授,是少數打通了老死不相往來的歷史和財經兩個領域,並橫跨學術界、金融界和媒體的專家。很少有歷史學家能像他這樣兼通金融和歷史。這在我們這個已經高度專業化的星球上當然是個異數。2004年(也就是他40歲那年),他被《時代》週刊評為“影響世界的100人”之一。

  一位草根學者,一位西方身價最高、影響最大的歷史學家,卻有著驚人相似的判斷,他們都對當前的金融局勢持悲觀態度。宋鴻兵更認為自己在中國恐怕是唯一一個持這種態度的人。

  遭到主流經濟學者集體排斥的宋鴻兵,一位飽受爭議的人物,提前一年的時間,發出了“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一場嚴重的經濟衰退的來臨”的預警。

  20日,宋鴻兵與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和金融雙棲教授尼爾弗格森,雙方從金融歷史的角度,以及當前國際社會的現狀,探討了這場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歐洲銀行會否將全球經濟引向另一個深淵

  從金融史角度看,兩位學者都認為現在的危機很像30年代初期暴發的美國經濟大蕭條。

  尼爾弗格森:從全球的經濟數據來看,從工業發展狀況來看,比如從貨幣、工業指數、金融指數以及股市來看,很多情況讓我們想起了1931年5月份發生的經濟危機。

  當年德國大銀行的崩潰,導致了全球性金融危機大蕭條。在1931年,就在人們以為危機已有好轉的趨勢,不好的事情已經過去,好的事情即將開始的時候,危機再度爆發。比照歷史,再看當今全世界的危機,其實全球的經濟危機正處在另外一個懸崖邊上。

  現在面臨的情況與歷史有相似之處,看一下歐洲一些銀行系統的資産負債表,比美國還糟糕。像英國、瑞士等國的銀行,還有很多問題懸而未決,如杠桿情況,資産負債的比例等美國已經暴露出的問題,並未觸及到。再比如波羅的海這些國家的情況,匈牙利的情況,都不容樂觀。西歐好多的銀行向東歐國家大量放貸,在將來都可能引起債務信用危機。

  就像當年許多人認為危機即將過去,而事實並非如此。現在一些大的金融機構出現相當大的問題,存在很多的隱患,所以事實並非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這個時候在歐洲拿出一個特別強有力的救市方案,幾乎是很難很難,因為這個債務或者説過度信貸在這些年積累了很多的問題。所以我們要仔細關注目前事態的發展,特別是在以後幾個月。

  宋鴻兵:就像您所提到1931年5月份所發生的股票市場的崩盤、奧地利聯合信貸出現的危機一樣,它當年導致歐洲的許多銀行出現危機。比如德國銀行系統以及英國、美國銀行系統都出現危機,使得金融市場出現崩盤。許多人很健忘,忘記了以前歷史上所發生的事情。

  再補充一下,現在的情況跟1931年的情況非常類似。在1929年股票市場崩盤之後,大概過了一年半,到1931年5月,都認為經濟危機已經結束,結果在1931年再度發生重大危機。實際上那次危機把全球經濟拉入十年蕭條的深淵。這次如果跟1931年類似,再次在歐洲市場銀行問題上出現危機的話,會不會將全球的金融系統再度引向重大危機?

  歐洲獨立於危機之外是妄想

  宋鴻兵:今年2月份我看到英國《每日電訊報》關於歐洲不良資産總額的數字,這些不良資産達到17萬億歐元,我當時把它記下來,過幾個小時之後我發現報紙網站把這個數據刪掉了。不知道您注意到沒有?

  尼爾弗格森:我注意到了。

  宋鴻兵:我當時第一個反映這個數字肯定是錯誤的,如果不良資産達到如此高的額度,那麼歐洲的情況是不妙的,應該在一種非常糟糕的情況之下。還有一個數字,英國壞賬率佔整個英國銀行系統的40%。如果上述數字是準確的話,英國還有歐洲會出現大的麻煩。我想知道為什麼大家對銀行所存在的危機避而不談,避實就虛。大多數人都認為危機將過去,新聞媒體的報道都是積極的、正面的,説危機即將過去,為什麼不把注意力放在基本的問題上呢?

  尼爾弗格森:歐洲人認為這是美國的金融危機,不是歐洲的金融危機。我今年在柏林訪問的時候發現,那裏的政客和銀行家們都有盲目的自信和滿足感。原因是美國存在著房地産泡沫,而歐洲不存在。

  可是你想一下,德國的銀行購買了大量的美國股票、證券等一些資産,德國和歐洲能否獨善其身?現在德國及歐洲一些銀行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尤其是在美國抵押債券方面的風險非常大。他們只是從心理上不願意承認,認為這是美國問題,不是自己的問題。

  我們應該認真的對待一些統計數據,比如你提到的歐洲不良資産達到17萬億歐元,統計數據一會兒就被刪掉了。德國也承認了他們銀行的一些呆賬或者不良資産已經達到1萬億歐元,為什麼媒體選擇對這個問題視而不見?我也不知道。如果再一次在德國或者歐洲發生類似美國這種次級債危機的話,只能説媒體沒有起到預測的作用。如果危機沒有及時報道,我也不會感到奇怪。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