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浙江:除了炒樓, 民營“遊資”何處去?

 

CCTV.com  2009年07月15日 15:5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除了炒樓,游動的民營資本能看到的出路,或是開闢新的公司與市場、或是轉向投資回報率更高的行業

  浙江:民營“遊資”何處去?

  特約撰稿/王家敏(發自浙江寧波)

  6月11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鼓勵民資進入壟斷行業細則化的消息。這條消息表明,政府鼓勵民間資本在經濟低迷時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但在民營經濟發展基礎較好的浙江,省發改委官員徐幸卻對媒體稱,“社會投資啟動跡象不明顯,製造業投資仍在低谷徘徊。”與之相襯的是,大量民間資本涌入樓市。顯然,願望和現實之間,仍存在矛盾。

  民資購樓熱

  用2000萬元買寫字樓出租,徐德立在一年前從沒有想過。作為浙江省寧波市慈溪一家外貿拖鞋廠的投資人,在經濟危機之前,徐德立的工廠已利潤微薄,30多個工人生産著每雙利潤幾毛錢的拖鞋。慈溪盛産楊梅的夏天,這家經營了17年的拖鞋廠,正式關閉了大門。

  這個夏天,寧波寫字樓市場投資漸熱。南部商務區寧波市商會國貿中心在3月取得預售許可證,到6月基本售罄。售樓款中,就有徐德立關閉工廠之後的2000萬。

  當地一位官員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記者,“投資地産的老闆不在少數。轉行的沒轉行的,都按捺不住了。”

  杭州樓市紅5月,沉寂數月的炒房熱又起。杭州城區商品房成交量、二手房成交量再次猛增,甚至超過了2007年的最高成交紀錄。深圳、上海、重慶等城市,溫州炒房團也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

  嗅覺敏銳的資本不會坐以待斃,5月,外貿降幅加深,信貸高增,通脹預期漸濃,民資涌向“看得見摸得著的”的房地産,支撐樓市盛景。

  這筆“按捺不住的”資金一度蟄伏。根據浙江銀監局金融運行報告與統計局數據,2008年底浙江全省銀行各項存款餘額35481億元,同比增長22.1%。2009年4月,本外幣存款餘額41205.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5%,增幅提高達10.1個百分點。5月存款仍同比增加,但增幅環比回落,比4月低0.6個百分點。

  大筆沉澱資金的背後,正是浙江外貿投資的乏力。

  自2008年下半年國際市場需求急劇下降以來,中國進出口連續七個月下滑。根據浙江省統計局數據,1至5月,浙江出口476.4億美元,降幅比1至4月擴大1.2個百分點。同期,浙江省非國有投資僅增長3.4%,製造業投資下降1.9%,增幅同比回落20.3個百分點。

  出口商品大類數據更是耐人尋味,透露出投資乏力更為重要的細節。紡織服裝、家電小五金等浙江傳統一般貿易出口降幅相對較小,但投資相較其他行業下降反而更大,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化纖製造業等投資降幅均超過20%。

  從上述金融運行報告中可以得出部分印證,報告分析認為,“企業存款增加,並有較多資金轉向定期存款,主因是增本減利因素增多,企業盈利能力下降。”

  “遊資”源頭

  “轉向投資寫字樓不失為小老闆的出路。”上述寧波官員認為,生産拖鞋紐扣的老闆重操舊業未見得是好事。

  危機隱于盛況,連年大規模的固定資産投資積累了巨大的生産能力,紡織服裝等傳統行業早已利潤微薄,徐德立的拖鞋廠並非孤例。

  “曾經的外貿繁榮不過是一場價格向下的競爭,跟買賣大白菜沒有差別。”寧波華茂進出口有限公司李斌(化名)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記者。他曾參加第80屆至第105屆廣交會,相關業務企業數十家,集中在五金、機電等行業,規模跨度從年産值1000萬到10億人民幣。

  市場水漲船高,前幾年的外需旺盛帶動了企業群的規模。李斌説,“環境好,有自營出口能力的企業,不僅兼營進出口業務,也接外貿公司的單子,甚至轉包單子,一筆訂單有可能是三手、四手。” 呈網絡狀的外貿訂單,又使得産能擴張得以乘數。

  當外需山倒,星羅密布的大小工廠再度陷於一場“看天吃飯”的輪迴。李斌一語擊中外貿企業的軟肋,“一切看訂單説話,只能是被動。”

  “100人左右規模的下游工廠,兩成以上破産。”李斌説,一些企業廠房設備是租來的,沒訂單就不開工,所謂掉頭快不過是退出快,虧損前或初期就會停産、倒閉。

  浙江省工商局發佈數據顯示,2008年浙江全省私營企業52萬家,登出2.2萬家,同比增長10.99%,為近六年最高。

  在李斌看來,維持60%左右的開工率已算不錯。曾因歐美市場需求擴大規模的企業,面臨歐美市場萎縮,開始轉向開拓新興市場。浙江多家外貿認證公司CE(出口歐盟)、UL(出口美國)認證業務大幅下滑。

  2008年以來,浙江對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出口增速保持在40%以上。

  而李斌擔憂是,新興市場比北美、歐洲市場存在更多三角債和貿易糾紛風險。

  在寧波,印度商人聚集在江東區某樓盤居住。他們採購商品轉銷到中東、非洲、中南美洲等,這些地區中國公司難以直接收賬結算。“印度商人往往拒絕信用證付款,或是只付少量定金。一旦拒貨,企業極有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

  “小企業少有銀行貸款,一個簡單的原因是資産評估費就要10萬元。一次交易往往只有100至200萬流動資金缺口,多是高息民間拆借,一次資金鏈斷裂足以致命。”李斌説,“零預付款的訂單,不是多年的老客戶,幾人敢接?”

  至此,依靠走量的“白菜買賣”境地日漸窘迫,一則大量資金從製造業流出,形成上述“樓市遊資”;二則所謂産能調整開始,部分産能蟄伏、退出,企業群能否幸運得以重構?

    民資困惑

    “留下也不見得有嚼頭。很簡單,投資回報率到頭了。”一位寧波服裝業內人士稱,傳統主業已難承載大量資本。

    位於北侖區的寧波蒙迪針織有限公司創辦于1995年,工廠規模在2005年基本定型,員工1200人,100%出口代工,年産值2000萬美元。外貿部經理樂寧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記者,“我們有穩定的客戶源,訂單量在回升,但擴大投資規模並不會帶來更大收益。”

    民營資本看到的出路是,或開闢新的公司與市場、或轉向投資回報率更高的行業。

    據浙江省工商局透露,2009年以來浙江省民營企業開始大規模抱團西進,包括廣廈控股集團、海亮集團、奧康集團等50多家浙江民營。

    “我們打算開拓內地市場。”樂寧的家族進入服裝生産行業已經有30年。多年的資本積累,寧波商人棋已舉,但棋落慎。“去年到江西看過,還沒有下手。一來跟浙江相比配套不好,成本還是高,二來看目前的形勢,我們也想等一等。”

    以品牌女裝起家的寧波太平鳥集團則另做文章。企劃部主管陳鑫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記者採訪時説,“我們從2000年起逐漸剝離服裝製造廠,新的利潤源轉向快速設計與時尚方案服務。”

    定位在“服務業”,該集團同時兼營醫療保健、物流、二手車交易市場等其他服務,2002年投資並控股寧波某股份制綜合醫院。

    太平鳥集團進入醫療保健行業,正值浙江民營醫院潮,大量民營醫院涌入。2003年,杭州市回音必集團以4500萬元收購江西撫州第二醫院。2009年3月,撫州市衛生局以2800萬元回購該醫院。一時間,相繼傳出上海浦南醫院、利群醫院、曲陽醫院、江西崇仁縣中醫院再歸國有的消息,“民營醫院經營不善,病源不足,大量醫務人才流失”的描述出現在媒體報道中。

    接受回購,如壁虎斷尾逃生,更有破産重組者不勝枚舉,如浙江縱橫控股、南望集團等業務延伸至水電、鋼鐵、金融、地産等大型企業,商界一時間驚魂未定。

    《中國新聞週刊》記者致電回音必集團,辦公室回應表示投資會更謹慎,當初為管理撫州第二醫院“臨時設立的部門現已撤銷,暫時沒有(收購)下一個醫院的計劃。”

    “過度擴張是危機中浙江民營企業破産的主要原因。”寧波市經濟委員會官員莊世勇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記者採訪時認為。

    “像是進了屠宰場。”浙江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浙江商圈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記者,當初民營企業跨業擴張,也有地方政府的推手。“浙商往往是從製造業做起,主業投資到一定規模,積累的資金自然會向房地産、股權投資等領域流動,各地政府也加以拿地便利和投資優惠等鼓勵。”

    相比房地産高速帶動下的GDP數據,傳統産業已是鼓不起的帆。撇開數據,政府同樣希望實體經濟保持合理持久的增長,這當是一場資本與政府的博弈。

    6月11日,國家發改委“20條意見”進入討論階段,意見提出,支持和引導民營企業進入科教文衛等非營利性領域;允許和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電信、金融、城市水務等壟斷性、公益性領域。

    由小作坊積累起來的民營資本,正如吃草的羊群,抬頭看到籬笆。這則消息這無疑是告知羊群,大膽到更廣闊的草原吃草。但如果沒有實質的獲利空間和安全保證,羊群的困惑最終難解。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