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7旬老太10萬定存被銀行忽悠成保險 1年虧近2萬

 

CCTV.com  2009年07月10日 10:1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四川新聞網  

  71歲的馬婆婆,5月3日拿著30萬元到銀行準備存定期,經不住銀行櫃員熱情推薦,用10萬元買了一款6年期的銀保産品。“他們説可以買一年,收益比定存高,哪曉得是連續三年,每年都要買10萬元。”馬婆婆昨日打進本報熱線稱,這筆錢明年要買房,前幾天才曉得自己被忽悠了。

  記者昨日前往銀行和保險公司調查此事,兩方堅稱已經向馬婆婆講清楚了這是一款分紅險。

  自去年以來,銀行誤導銷售銀保産品等違規現象被頻頻曝光。業內人士提醒,市民在銀行遇到類似情況時,應該了解清楚之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太婆投訴:現在停保要虧2萬元

  馬婆婆雖然已經71歲,但還是有點投資頭腦,買過一些固定收益的保本理財産品。她表示,今年5月3日,自己拿著30萬元前往星輝路的一家銀行準備存一年期定存。接待她的櫃員告訴她,有一款銀保産品非常適合她,而且收益比定存還高。

  馬婆婆説,這30萬元是準備用來明年買房的,隨時可能使用。

  “他們説什麼累計起來收益高,我也搞不懂,反正就是説它好。”馬婆婆説,銀行勸她把30萬元全部用來買這個産品,但是她覺得不放心,就答應先用10萬元買來試試看,另外20萬元存了定存。“他們説可以只買一年,我想,如果好的話明年再買,不好的話我明年把錢拿回來就是了。”

  不放心的馬婆婆還問:“這個安全嗎?”工作人員回答:“安全。”

  最終,馬婆婆花10萬元買下了這份名為“鴻富兩全”的分紅險,被保險人是她的女兒。在銀行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馬婆婆在自己根本沒看清楚的投保單下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她不知道,簽下名字的這張投保單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前幾天,馬婆婆的侄兒從外地來看她,看了保單後告訴她,這份保單要求連續三年、每年投資10萬元,保險期限是6年,如果明年她不繼續投保,將承受1.9萬元的損失。

  銀保聲明:銷售前講得很清楚

  聽到這個消息,馬婆婆一下子慌了,這跟她理解的完全不一樣。在與銀行協商未果後,馬婆婆撥打了本報熱線。

  昨日下午,記者陪同馬婆婆前往銀行了解情況。該銀行網點負責人説,當時在給馬婆婆介紹産品時講得很清楚,而且保險公司還上門給她解釋了不清楚的地方。“她當時想存定期,但是我們覺得,在當前通脹預期出現的情況下,未來幾年可能出現加息,分紅險的收益會比定存高,馬婆婆的需求適合這款産品。”

  而在草市街的保險公司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按照規定不得接受採訪,截至昨晚20時,並未回復記者提出的問題。

  記者在保單上看到,如果馬婆婆提前解除這份6年期合同,第一年內只能退81%,即8.1萬元。馬婆婆表示,就算虧了都要退,“我明年哪有錢繼續買?有一種受騙的感覺”。

  按照馬婆婆的説法,銀行在推銷時沒有給她講清楚這款産品的要求,她根本不知道這份保險需要連續買三年,“他們都説可以只買一年”,而且並不知道提前支取要虧錢。“他們根本沒有提這是保險,要是我知道,肯定不會買”。

  對於馬婆婆的説法,銀行和保險公司均辯稱,已經給馬婆婆講清楚了。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馬婆婆前幾天來把20萬元定存取出來存到了其他銀行,而且根據馬婆婆跟銀行交涉時所講,應該是其他銀行“挖客戶”,勸馬婆婆把錢取走,以獲得更高收益。馬婆婆否認了這一説法。

  專家建議

  買銀保産品

  看清楚再簽字

  昨日,堅持寧願虧錢也要退保的馬婆婆和保險公司私下進行了協商,該公司表示下週二給她答覆。馬婆婆有希望圓滿解決這一事件。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各種銀行在銷售銀保産品時發生的違規行為就頻頻在全國各地出現,眾多媒體也進行了報道,像馬婆婆遇到的這種情況也很多。

  昨日,一位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産品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監管部門發出各項規定整肅市場後,違規銷售銀保産品的現象已經大為改觀,但是不排除有部分銀行網點為了完成任務,對客戶進行誤導銷售。“太婆已經71歲,相關人員在銷售保險時應該講清楚,或者請她的家人前來協助了解投保事項”。

  該負責人提醒,投資者尤其是老年人到銀行買産品,一定要了解清楚再簽字,否則可能遭到個別人的“忽悠”。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