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有句名言,30歲以前要靠體力賺錢,30歲以後要靠"錢"賺錢。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多數人會在四十歲左右的時候達到人生的輝煌時期。不妨這麼説,40歲以前要靠體力賺錢,40歲之後要靠"錢"賺錢。以下這一年齡段的兩位杭州"財女"就做到了靠"錢"賺錢。
工作之外靠"理財"
李昕在杭州一家國有企業的工會工作,這幾年看到不少同事下海經商,事業有成,她也曾動過心,但畢竟單位的各種保障和福利不錯,所以,即將跨入四十歲門檻的她雖然還是一個"大頭兵",但她非常知足,因為對她來説,除了提供正常生活保障以及從和諧舒適的工作環境中找到心理寄託外,這份工作的薪水並不十分重要。這些年,她依靠科學理財,使自己的家庭資産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説起家庭理財,李昕從十幾前就開始了。那時她和老公勤儉持家,有了婚後的第一筆積蓄,當時多數人都是"有錢存銀行",而她卻把積蓄買成了國債。結果五年下來,她的本息正好翻了一番。此後,她又果斷地把這筆積蓄投入到了股市中。到2001年的時候,她的股票總市值已經達到40萬元!而她這時的工資才800元。
因為她始終抱著見好就收的投資心理,所以,為了穩定勝利果實,她便把股票及時賣掉,又買成了國債。40萬元每年的利息收入就是11560元,"錢"賺的錢,已經超過了她當時的工資。
2004年初,理財市場上不斷推出信託和開放式基金,她又將到期的國債本息一分為二,分別買了兩年期信託和開放式基金,信託産品的年收益為6%,基金的申購價格為1.07元。不久前,信託産品到期兌付,那只基金的累計凈值在經歷漲漲跌跌之後也達到了1.27元,這樣算起來,兩年時間她共實現理財收益6.9萬元,平均每年收益3.45萬元,已超過她的工資收入了。
"投資"讓她衣食無憂
幹曉燕以前是蕭山一家銀行的會計,2002年的時候她就看好了房地産市場的前景,向銀行貸款一次買了兩套房子。此後的兩年,儘管還貸壓力較大,但心裏充滿希望。
從2004年開始,當地房價一個勁兒的往上躥,他們兩套按揭房的房租也水漲船高。2005年初,考慮銀行貸款利率上調,貸款成本增加,於是乾女士便將兩套房子全部賣掉,提前還了貸款。這樣,乾女士當初投資的30萬元一下子變成了60萬元!
雖然有60萬元的積蓄,但存在銀行利息太少,於是她便琢磨起了投資門路。經過慎重考慮,她覺得投資"實業"更對路。
她有一個親戚開了一家瀝青化工廠,但由於缺乏週轉資金,影響了發展。於是她主動找到這位親戚,經過協商達成了合作意向,由她將60萬元資金借給這位親戚,在確保資金可隨時撤回的情況下,每年享受20%的分紅。
為了防範投資風險,于女士想了一個萬全之策,因為親戚的工廠固定給某縣公路站供貨,而公路站始終壓著供貨方一部分資金,因此這位親戚有一筆數額不菲的債權,公路站是政府的,債務風險較小,所以,她和親戚協商60萬元借款以債權做抵押,並通過律師辦理了相關手續。
這樣,親戚盤活了融資資源,取得了經營資金,乾女士又在避免風險的前提下增加了投資收益,2005年她獲得分紅12萬元。
相關鏈結:
責編: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