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的人認為應該對統計數據造假制定更為明確的處罰措施
6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以下簡稱“新統計法”)。這項于2005年5月啟動的修法,此次終於大功告成,也被公眾寄予厚望。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通過益派市場調查公司進行的一項2879人參加的調查顯示,72.7%的人“關注”《統計法》的修改;83.4%的人認為統計領域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虛報、瞞報、杜撰統計數據。
60.2%的人支持建立國家統計問責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金勇進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統計法進步不少,明令禁止干預統計數據,相關表述也更加清晰,可操作性更強了。但他也指出,由於各種利益關係,數據虛假現象目前仍然存在,不僅嚴重影響了統計工作的權威,也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我國地區差異很大,經濟發展也不平衡,分析時還要涉及到不同的分組。中國13億人,一個抽樣調查結果要放大多少萬倍,稍稍偏一點就會差很多。調查這個東西能做準嗎?能做準。但真的不容易。”金勇進説,最重要的就是調查統計要出於公心,不帶任何偏見,對於統計數據,是什麼就是什麼,要忠於現實。
新統計法中一條被刪去的條款備受關注:“政府有關部門統計數據和統計機構統計數據不一致時,不得公佈。”但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巡視員何永堅解釋,國家統計數據仍應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為準。
調查中59.6%的人對此表示認同,認為應該確保國家數據的權威性,防止不同部門統計數據“打架”。
“以前就曾出現過同一個問題,4個部門4個數據,你説該聽誰的?所以不能‘數出多門’。”湖南省統計局民意調查中心主任梁乃文認為,統計部門就應該是政府數據發佈的權威部門,對數據發佈更應具有責任感。統計是為國家服務,不真實的數據會誤導決策。“數據的客觀真實是個理想,還必須有方法可循,有制度可保。”
北大社會學系一位老師也表示,現在,統計軟體的應用、調查人員素質都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問題並不在統計本身,而應在統計之外下功夫。譬如加強對統計的監督,建立事後問責制和責任追究機制。
本次調查顯示,60.2%的人支持建立國家統計問責機制;59.6%的人認為應該對統計數據造假制定更為明確的處罰措施。
金勇進指出,統計部門要做的就是提高統計質量,提高統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但單靠一個部門解決不了數據造假問題,還要改革相關的評估體制,改變社會大環境,“實際上這不是單純的統計問題,而是社會問題。”
公眾關心哪些統計數據
平時,公眾最關心哪些統計數據呢?本次調查顯示,77.8%的人首選“工資、保險類數據”。接下來,依次是:房市數據(70.8%),肉類、食用油等日常食品數據(70.0%),水、電、燃氣等居民日常消費數據(69.5%),汽油價格、燃油稅等數據(58.2%),就業類數據(49.6%),股市、投資類數據(48.9%)、GDP等宏觀經濟發展數據(36.8%)。
北京大學食堂負責收盤子的桃紅説,有一類數字她會特別在意和敏感,就是跟個人有直接關係的工資、水電費、豬肉價格等等。
“其實,人為因素造成的虛假數字是有規律的。”金勇進強調,越是“熱點”數據、越是強調要實現的指標數據,就越容易出問題。“以前有個説法‘數字出官,官出數字’,説的就是地方政府政績考核常跟數字挂鉤。現在改變很大,因為考核不再以GDP為唯一指標,而是綜合考核了。”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燕繼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統計是政府政策的重要依據和政策評價的標準,但它一直偏重經濟發展和自然狀況的數據統計。在目前體制和發展目標下,要順應新的發展觀,在用人標準、政績考核和決策依據等方面,還應該加大民意調查的權重,包括民眾的態度、訴求以及他們對於政府政策的評價。
燕繼榮認為,國家可以考慮建立專門的民意調查部門,並把它制度化。同時鼓勵民間組織、第三方機構也來做這方面的事情。從強化行政監督的角度來説,民調任務交給非政府部門去做更合適。
調查中,62.8%的人認為目前統計的最大問題是缺少權威的第三方調查機構。
梁乃文認為,整個統計領域都應加強職業道德的培養,不管是民間統計還是官方統計都是這個問題。對於民間統計,更需要一些法律法規的規範以保證其良性發展。
“民間統計和政府統計,關注角度不一樣。綜合來講,統計局是最權威的,民間統計可以豐富政府統計的內容,跟政府統計互相競爭,互相促進。”金勇進説,“不同的指標反映問題的側面也是不一樣的。一定要統一嗎?我覺得也未必。” (記者 黃衝 韓妹 實習生 周婧婷)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