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適度通脹可解經濟復蘇之需

 

CCTV.com  2009年07月02日 08:5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綜合  

  上海證券報報道 一般來講,通脹的起源可以是供求的結構性失衡,也可能是通脹預期所致。前者表明通脹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經歷通脹。後者則是通脹的前兆,或者説市場對於可能出現的通脹的一種逆向選擇。問題在於,全球經濟尚未復蘇之前,通脹真的要來了麼?

  雖然現有的宏觀經濟數據,並不能支撐當前的通脹判斷。但種種跡象表明,下半年步入通脹的可能性較大,所謂的通脹預期正在形成。在美元貶值和流動性氾濫的背景下,通脹從預期轉變為現實的可能性較大。如果從通脹的類型來講,頂多可以定義為成本推動型。因為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陰霾下,不可能出現需求拉動型的通脹,那至少也要等到經濟顯著復蘇之後,才有可能出現。縱觀歷次經濟危機,典型特徵就是有效需求的萎縮,因此才有了産能過剩及去庫存化。有數據顯示,全球一季度貿易規模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5%,意味著需求正被金融危機所吞噬。

  而在經濟復蘇的道路上,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顯然是必需的。第一,不難理解,經濟復蘇顯然不能建立在通縮的基礎之上。眾所週知,通縮是金融危機進一步深化的具體表現形式。正是基於對通縮的擔憂,全球各主要經濟體才紛紛採取諸如“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如果説宏觀經濟確定要走向復蘇,那麼通縮是必須消滅和戰勝的,這也意味著,相對於通縮階段,復蘇的過程必然會伴隨一定的通脹。

  第二,經濟復蘇面臨從去庫存化到再庫存化的過程,再庫存化往往發生在通脹的初期。去庫存化對應的是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産能過剩的一個消化過程,供需平衡被打破,導致了物價水平走低。而再庫存化的前提條件,即是企業未來的盈利預期,預期建立的基礎是下游或終端需求的企穩回升。而去庫存化接近尾聲之後,産能基本與市場需求達成平衡,在此基礎上的再庫存化,也就成為了通脹的成因或導火索。

  第三,適度通脹也是對寬鬆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效果的反映,從而成為經濟復蘇的先行回暖指標。如果説管理層要關注保增長政策的成效,那麼就不得不關注CPI、PPI等物價水平指標。一旦物價水平企穩回升,那麼至少可以表明貨幣層面的刺激或投資的拉動等對於消費的促進作用。所以也可以説,適度通脹是經濟復蘇的先決條件。

  因此,對於當前的資産價格泡沫和通脹預期,筆者以為不必過分擔憂,完全可以將此視作是經濟復蘇的一個必經階段。上述通脹預期,也從側面驗證了經濟復蘇的進程。我們現在需要關注的,不是通脹的原因,而是通脹可能帶來的經濟向好結果。(陳波翀 作者係中國銀行私人銀行(深圳)投資顧問)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