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16時40分,北京市朝陽區廣渠路15號地在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舉行競拍。經過約45分鐘的激烈角逐,至17時19分,中化方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力逐10位知名開發商競買代表,最終以40.6億元競得廣渠路15號地的居住建築使用權,再次刷新了北京公開出讓土地的最高總價紀錄。
中化方興的負責人表示,憑藉40.6億元的價格拿下廣渠路15號地是在意料之中,“雖然價格有些高,但是北京房地産市場長遠向好的發展趨勢仍表明15號地物有所值”。據了解,15號地佔地面積約為15.59萬平方米,綜合、商業建築面積約為7.21萬平方米,中化方興計劃將該地塊打造成精品住宅。
近期,北京土地競拍價格不斷創出新高。6月25日,北京華美地産旗下北京祈連房地産公司,以17.4億元競得通州區九棵樹大街地塊。一天之後的6月26日下午,成都中澤置業以19.6億元競得北京奧運村鄉地塊。剔除保障性住宅面積後,其樓面價高達15216元/平方米,成為北京今年總價和均價雙料新地王。
與此同時,上海、廣州等地的“地王”之爭也在相繼上演……在整體經濟尚未全面復蘇的背景下,土地市場的瞬間崛起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得知新地王接連出現的時候,正關注買房信息的朋友小胡不無感嘆地説:“本來就覺得壓力很大,房價再漲上去就更沒希望了。現在北京‘地王’頻頻出現,是不是預示著房地産業又要火了?”小胡的擔憂想必是時下許多欲購買住房的市民的普遍心聲。北京“地王”頻現向公眾傳遞的更多的是漲價恐慌信息。
事實上,地價和房價之間的關係也並非一個非常複雜的理論問題,而是早已為實踐佐證了的簡單實踐問題。也就是説,無論地價與房價之間的比是多少,土地成本必然會打入房屋價格,換言之,高地價必然推動高房價。
以2007年為例,這一年可以説是中國“地王”頻出、地價暴漲的景觀年。據公開的資料顯示,東莞誕生26.8億成交的廣東“新地王”;廣州一地塊以10.9億元天價競得,成為史上最貴“新地王”;杭州一公司以14.76億元價格奪得某地塊,樓面一舉刷新此前紀錄;南京出讓一塊土地儘管成交總價才3.85億元,但樓面價格成為全國土地價格最高地塊。
再來看當年的一組數據,據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佈的調查數據顯示,2007年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1%,創兩年來新高。
7月26日,焦點網發佈了12城市2006年以來樓盤漲價排行榜,其中,廣州某樓盤漲幅高達212%,也就是説在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裏房價搖身一變就成了原來的兩倍。老百姓的恐慌心理不言而喻。
那麼,正值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此番“地王”頻頻出現,是否會印證老百姓的擔憂而再度導致房價水漲船高,房地産泡沫再現?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曾在搜房網2009中國家居産業百強研究會成果發佈會上表示,1-5月份銷售數據表明,全國房地産轉暖趨勢明顯。開發商銷售回款和購房者購買慾望都增強了,這種情況下,政府推出好的土地,一定會吸引開發商積極參與購買的。此後,“廣渠門外10號地”、“廣渠路15號地”、“奧運村鄉地塊”等地塊一一被挂到北京土地儲備中心交易網上,大大地吸引了開發商們的眼球。
政府出讓土地通常都是採取招標、掛牌、拍賣等多種形式。在土地出現流拍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為了提高土地出讓率,全部採取競價形式,最終結果就是“價高者得”。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以6月26日成都中澤置業19.6億元的天價拍下的朝陽區奧運村鄉住宅及居住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進行計算,如果去除2萬平方米安置房面積,即該地塊每平方米的單價為15217元,高成本顯然會為高房價推波助瀾。
經濟學家孫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直白地表示,“地王”的頻現,無疑是房地産泡沫的聚攏。”孫飛告訴記者説,“前期銀行信貸的釋放造成了流動性氾濫,這給房地産企業提供了大量資金。在此支撐之下,這些企業才有錢囤地。”同時,他還認為,現在的房價放到4年後是可以理解的。
舉例來説,以北京為例,北京等一些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遠高於國際通行標準。北京大約為20倍左右,而國際公認安全數據為5到6倍。此外,北京房地産的租金凈收益也不斷下降。“如今出現這個高價就是在透支未來。”孫飛擔憂地對記者説。(童芬芬)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