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購買美國貨”損人不利己

 

CCTV.com  2009年06月30日 15:5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購買美國貨”之所以造成當前的困境,美國國內不斷抬頭的保護主義是一大因素

  在今年2月美國國會通過的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中,“購買美國貨”條款備受爭議。隨著具體項目的付諸實施,這條看似有利於美國企業的條款越來越顯現出其反作用力。對美國企業和整體經濟來説,該條款真可謂得不償失、損人不利己。

  根據該條款,使用這一“新政”資金的公共工程,必須使用“國産”鋼鐵和其他製成品,前提之一是“不違背美國對國際協定的承諾”。所謂美國的國際協定承諾,主要是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議》。根據前者,加拿大和墨西哥享有“豁免權”;根據後者,歐盟、日本、瑞士和韓國等約40個世貿成員不受限制。

  即便如此,在全球化的今天,確保産品從頭到尾都是完完全全的“國貨”或有限幾個國家的産品實際上非常困難。受此影響,美國達弗科-法雷爾鋼鐵公司最近不得不裁減賓夕法尼亞州600名工人。原因就在於這家公司部分原料和半成品來自國外,“不純正”的結果自然無法取得政府合同。

  讓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感到擔憂的是,儘管他們的企業享有“豁免權”,但美國很多地方政府在實施項目時,依然自覺不自覺地將這些企業擋在門外。在當前一環套一環的經濟合作模式下,區別對待的結果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比如,加拿大管道製造商因為無法獲得美國政府合同不得不減少産量,而其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位於美國休斯敦的西湖化學公司開始大量裁員。

  而且,這種以鄰為壑的做法正引發更大的國際摩擦,其中,跟美國經濟最密切的加拿大反彈最為強烈。加拿大城市聯盟日前通過一項“不買美國貨”決議,以此反制“購買美國貨”條款。此外,據美國媒體報道,歐盟、日本、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亞等也在商討如何反制美國的保護主義措施。

  當前美加圍繞“購買美國貨”爭端的一個重點領域是水務和廢水處理領域。根據美國商會的統計,這一領域美加兩國聯絡相當緊密,其中去年美對加出口總額為62億美元,從加進口40億美元。如果因為“購買美國貨”條款引發加拿大方面的報復,美國僅在這一領域的損失就可能達到30億美元。

  這種雙輸局面印證了眾多經濟學家在“購買美國貨”條款出臺前的擔憂。美國著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就指出,“購買美國貨”最多只會給美國帶來9000個工作崗位。但該條款將可能引發其他國家的報復,最多將會使美國失去6.5萬個工作崗位。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將在國家聲譽上付出沉重代價。

  “購買美國貨”之所以造成當前的困境,美國國內不斷抬頭的保護主義是一大因素,奧巴馬政府不願擔負應有責任是另一大因素。比如,儘管奧巴馬多次承諾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他仍簽署了含有這一保護主義色彩條款的“新政”計劃;又比如,儘管美國許多地方政府在具體項目上違背了美國的國際協定承諾,但奧巴馬政府卻未採取實際行動規範地方政府的行為。

  “購買美國貨”引發的爭議還在發酵過程中,對美國和世界經濟的負面作用尚未完全顯現,但如果摩擦繼續發展,全球貿易前景令人擔憂。《紐約時報》不久前發表社論猛烈抨擊這一條款。社論説:“事實就是,不管是從外交還是就業角度,‘購買美國貨’是一個極端糟糕的主意,這會使全球衰退變得更糟。”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