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今年上半年貸款規模的急劇膨脹後,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引起了各方關注。
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評級(Fitchratings)日前發佈報告稱,中國銀行業雖然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考驗,但銀行的信貸風險敞口明顯上升,對資産質量的中期展望令人擔憂。一些中資銀行的個體評級面臨下調壓力。
“最近涉及銀行的案子特別多。這可能和地方政府換屆以及銀根過松都有關係。上海相關監管部門的壓力很大。”知情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
風險初現
上海某本地銀行近期出現了一筆億元以上的問題貸款。“支行行長自己在外面做的項目,還不是純粹的房地産開發,好像是建工類的項目,結果被騙貸了,具體細節不詳,經偵已經介入。各方面已經下達通知,封鎖消息。”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該人士還透露,這筆問題貸款的金額近2億元,該銀行的對公業務甚至也因此一度陷於停頓。
知情人士透露,繼媒體披露兩銀行千萬存款被挪之後,近期銀行界案件不斷。初步暴露的風險,可能會給銀行未來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惠譽評級日前發佈報告稱,一方面,短期內強勁的貸款增長將帶來不良貸款率的顯著下降。另一方面,中資銀行在處理具有抵押品或擔保的貸款分類時有很大的自由度,不良貸款的影響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在數據中體現出來。
實際上,儘管中資銀行的主要資産質量指標持續改善,但關注類貸款至不良貸款的遷徙率顯著上升。例如,當期不良貸款核銷調整後的凈增量與上期關注類貸款餘額之比,民生銀行07年為13.5%,08年為32.5%;中信銀行07年為0,08年為12.6%;浦發銀行07年為2.8%,08年為10.33%;上海銀行07年為-3.3%,08年為9.3%。
在中國經營的外資銀行的不良貸款上升、國內上市銀行的非減值貸款的預期損失增長……惠譽認為,這些都是中國銀行業資産質量不容樂觀的早期預警信號。
鋻於資産質量顯示出早期惡化信號,管理當局要求銀行採取更積極的撥備手段,例如撥備覆蓋率達到150%。而為了使風險撥備足以覆蓋100%的不良貸款和50%的關注貸款所需要增加的額外撥備與銀行2008年稅前利潤的比例,華夏銀行為122.6%,深圳發展銀行為89.9%,上海銀行為71.6%,中國銀行為61.9%。可見,不少銀行只有把08年利潤的大部分用於撥備才能充分覆蓋風險。
中期隱憂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指出,今年五月份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速飆升到39%(1-5月累計為33%),這個速度是十年以來沒有見過的。五月份新開工項目涉及的資金同比上升達108%。馬駿分析,從過去十幾年的月度數據來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達到40%左右或以上都加大了經濟波動的風險。
惠譽評級認為,中國銀行業的風險根源在於,銀行肩負著通過提高信貸來促進經濟增長的重任,而且近期的信貸水平似乎已經遠遠超過了財政刺激方案的範疇。從中期來看,這將導致兩個擔憂:在企業的盈利出現下滑時,對公司的敞口反而上升;而信貸資金的過度供給會導致貸款利潤的崩潰。
而中國銀行業缺少在一個完整經濟週期內運營的經驗。中國銀行業的大多數數據始於2003年,當時經濟增長強勁。“基於不夠完善的歷史數據而建立的預期損失模型可能會導致重大的、系統性的信用風險低估。”惠譽評價。
因此惠譽評級給予中資銀行的個體評級比較低,個體評級反映了對銀行財務實力的評價。內地評級最高的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個體評級也只有C/D,説明銀行盈利能力中性或較弱。(記者 高改芳)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