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煉企有望扭虧,囤油賭漲或成歷史,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出現買方市場格局。
此一時,彼一時。上半年,當國內煉油企業還在鉅額虧損中艱難度日時,他們或許沒有料到,僅在短短兩個月後,整個市場就發生了巨大變化。
上海證券報從多方證實,隨著國際油價連續下跌,國內煉油行業的虧損將消失,國家屢次為解決煉廠虧損而調價的理由將不復存在。與此同時,山東地方煉油廠加工的閥門也將開啟,而成品油批發市場很可能迎來罕見的競爭態勢,甚至買方市場的格局也可能逐步呈現。
“若以原油結算價與煉廠汽柴油綜合出廠價持平作為主營煉油不虧損的標誌價位,那麼,據測算,當WTI油價為108美元時,就可視為加工進口原油不虧損的臨界成本價位。當前的國際油價只要維持這種跌勢,煉油行業就會告別虧損。”東方油氣網總經理、首席分析師鐘健説。
易貿資訊數據同樣顯示,截至9月初,中國煉廠加工利潤已大大改觀。以市場價格計算,以加工國産原油為主的東北煉廠利潤今年以來首次實現盈利0.14元/噸(約合0.08美元/桶),環比上漲751元/噸;而加工中東進口原油的華南沿海煉廠虧損減少至3.87元/噸,(約合0.08美元/桶),環比提升679元/噸。
據觀察,目前國內煉廠的原油成本和石油産品綜合售價出現雙雙下滑。但前者降幅遠遠大於後者,令國內煉廠利潤大幅回升,成功挺進盈虧平衡線。
在鐘健看來,煉油不虧損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國家今後不會以解決煉廠虧損為理由而調價,而這一點正是國家每次調價必不可少的理由。當市場中少了對調價的預期,為賭調價而囤油的消費將退出市場,這部分需求的縮減將對供求關係、價格走勢都將産生重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當煉油不再虧損後,山東地方煉油廠加工的閥門也將開啟,市場中將涌動著更為充裕的流動資源。
由於山東地方煉油廠年加工能力已經趨近4900萬噸,一旦加工負荷正常開啟,一方面,其成品油資源量將影響華北廣大市場以及華東與華南的局部市場;另一方面,當山東地方煉油廠資源大規模進入市場後,將使主營“控制銷量”的措施面臨極大挑戰,有可能迫使主營不得不放量銷售並拉動油價下降。由於市場中將涌動著由山東地方煉油廠與主營共同釋放的大批資源,買方市場的格局將逐漸呈現。
此外,有統計顯示,2008年年底至2009年年初,國內將有5400余萬噸的新建原油加工能力投産,如已投産1000萬噸的中石化青島大煉化,以及即將投産的1200萬噸的中海油惠州煉廠、中石油1000萬噸中石油欽州石化等。保守估計,至少將會形成每月200余萬噸的汽柴油新增産量,而在正常情況下,明年國內汽柴油消費能力不會形成每月200余萬噸的新增量。因此,汽柴油供不應求的失衡狀態將結束,並可能形成一段時期供大於求的局面。
“由此,國內汽油市場批零差價可能全部到位;柴油市場批零差價小幅呈現。在批發市場,各經營者的盈利手段也不再是‘囤油賭漲’,曾經一噸油的進銷差價高達700元甚至更高的輝煌時代已經成為歷史。‘低價競爭、薄利多銷’將成為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各經營者盈利的必然選擇。”鐘健説。(記者 陳其玨)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