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與香港上海匯豐銀行8月31日下午簽署協議:匯豐銀行慈善基金向北京大學捐贈1.5億元人民幣,支持北大深圳商學院的發展,而北大深圳商學院則將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
企業慷慨捐資助學,大學以冠名權相贈,難免會有“大學商業化”之類的非議。
但以寬容一點的心態來看,事情也未必如人們所擔心的那樣負面。不同的大學有不同的辦學理念和資金來源,在規則允許的情況下,學校通過讓渡校名等無形資源,換取有形資源以保證辦學資金上的充足,對學校的發展無疑是有長遠利益的。如北京大學副校長海聞表示,冠名捐贈是國際通行的一種慣例,這是學校對捐資企業的一種答謝,是很正常的一種措施。
但大學商業冠名的意義也僅限於此,過多過深地闡述並不必要。因此,我對北大另一位重量級人物——常務副校長林建華的話,就不免有一些擔憂:匯豐銀行是國際上享有很高聲望的企業,以“匯豐”冠名,可以提升北大深圳商學院的品牌。這番話説得不僅有些言過其實了,也很容易誤導公眾,甚至曲解了企業捐贈的意義。
大學追求的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即便是帶有一個“商”字,兼容並蓄的學術氛圍、自成一格的價值體系、開放民主的辦學風氣,以及健全人格的培養,都應該是大學矢志不渝的終極目標。要説品牌,這才是大學的品牌。而這個品牌的養成,必鬚根植于內在品質的提高,通過大學自身的努力才行,別人想幫也幫不上,更別説區區一個“冠名”。
的確,匯豐的名頭很響,北大深圳商學院冠以“匯豐”之名,多少可以吸引些眼球和口水,這一點從新聞的關注度上看就達到了目的。但此“名”不同彼“名”,大學的歸大學,企業的歸企業,千萬不能混為一談。否則,説輕點是大學的自我矮化,説重點其實就是大學精神的迷失了。哈佛大學也不知接受了多少名人名企的無私捐贈,可我們從沒聽説哈佛喜滋滋地到處炫耀,因為誰誰誰而提升了品牌。這中間的道理,顯然不是哈佛已經足夠有知名度這麼簡單吧。還是匯豐説的實在:能跟北大的名字連在一起,是匯豐的榮幸——企業都這麼謙虛謹慎,大學何必太過屈尊呢?
不排除林副校長的話有客套的成分,但這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反思的契機。吸收民間資金辦學和加快大學發展的進程,已成為一種大趨勢,企業捐贈的事也漸漸地多了起來,但我們的大學做好準備,擺正自己的位子了嗎?知道如何與企業相處,平衡各自的利益關係了嗎?如果大學不能正確看待企業捐贈這檔子事,很讓人擔心,會不會又出現一個叫“企業家主導”的新名詞?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