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股市紅火的側面:中國已進入大眾投資時代?

 

CCTV.com  2009年08月18日 10:3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投資理財觀念開始深入人心 社會環境制度體系尚待完善

  7月末,伴隨著中國股市持續走高,新增開戶數逼近70萬戶,創造19個月新高,A股賬戶首度突破1.3億戶。現如今,股市的紅火只是大眾理財熱潮的一個側影,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讓人們的口袋鼓了起來,信心多了起來,也讓人們的經濟頭腦轉了起來。

  隨著大眾理財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如何“讓錢生錢”日漸成為百姓生活中的話題,大眾理財的投資熱情正在升溫。

  大眾理財火起來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獲取財産性收入方式,僅僅是由儲蓄存款得到的微薄利息。到了上世紀80年代,國庫券的發放讓少數人獲得了工資之外的另外收益。那之後的10多年裏,滬深股市又使部分股民品嘗了投資致富的滋味。

  事實上,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978年僅為343元,而2008年這一數字已達到1.6萬元。現在,不少普通人已經擁有了投資理財的能力,投資産品的日漸豐富與理財機構的日益完善,也賦予了他們投資理財的良好契機。

  各大銀行機構的基金櫃臺也正成為人們的“新寵”。截至2007年底,中國的基金投資賬戶已超過9000萬,將基金視為家庭擁有最主要金融資産的居民比例達到25.4%。2008年,我國共計發行理財産品約3萬億元,數量佔儲蓄的10%左右,這標誌著我國機構理財産品的市場已被大大激活。

  隨著投資市場日漸升溫,巨大的財富效應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我國的期貨成交金額已從2000年的1.6萬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65.69萬億元,全年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5.5%,達到17萬億元。除了傳統的儲蓄之外,基金、債券、保險、期貨、黃金、房産等多種投資方式不一而足,業已進入大眾理財的新視野。

  多元化結構促發展

  “中國的大眾投資熱潮,有很多不同層次的原因。”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理財産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表示。

  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願望日益增強。上世紀90年代滬深股市的開放,以及中國一部分人身先士卒的財富效應帶來現實經驗,使得金融市場在一片繁榮下,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投資理財的行列。

  日益開放的投資環境,也在客觀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國際交流往來的增多和百姓金融知識的擴充,讓國際化的投資觀念走進尋常人家,1998年後國家對房屋貸款的開放,無形中帶動了融資和負債消費,人們的消費觀念從此有了質的改變,“錢生錢”的想法開始深入人心。

  根據零點市場與調查分析公司完成的《個人投資者生活形態研究報告》顯示,26歲至35歲、擁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個人投資者中,進行多種投資産品組合選擇的比例更高。

  目前,中國的大眾投資理財,正在由最初的單一選擇階段,進入到選擇更加豐富、更加系統的多元化階段。

  期待大眾投資時代

  多項專業統計數據都表明,中國人的投資理財意識並非十分理智,和大眾投資相對應的社會環境與制度體系還尚未達到成熟階段。

  面對專業化市場的日趨形成,理財機構的成熟和投資體制的完善是規避風險的雙刃劍。業內人士表示,專業的機構理財團隊,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大眾投資者享受經濟與資本市場的成長收益。

  所謂“大眾投資時代”,是指一個國家有50%以上的個人或者家庭以投資而不是儲蓄的方式來增值個人資産。袁增霆表示,現階段就得出中國進入大眾投資時代的結論,還有些過於樂觀。

  “我國的大眾投資正處於摸索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袁增霆認為,大眾投資時代的真正來臨,應當以完善的養老體制確立為標誌。“從根本上説,只有當養老問題解決了,居民的投資理財觀念和需求才能帶動起來,大眾投資時代才能早日到來。”

  相關鏈結:

責編:肖成迪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