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輿論質疑國內油價“虛高”,並指中國油價已高於美國,中石化一位權威人士近日提供了一份中美成品油價對比數據,力證“國內油價目前仍低於美國”:不含稅的國內汽油價格為3.47元/升,比美國低13.03%;不含稅的柴油價格為3.38元/升,比美國低11.75%(7月8日《上海證券報》)。
其實,“國內油價低於美國”的結論,經不起推敲。2008年6月20日國際原油價格為130美元時,國內油價是每升6.20元,而現在的國際原油價格不過每桶63美元,國內成品油價卻高達每升6.37元,即便扣除裏面增加的8毛錢消費稅,這個價格合理嗎?
根據這位“權威人士”的計算,中國的稅佔油價比高達36.22%,而美國是15.36%。其中,國內的數據應該比較準確,而美國的數據則有故意選擇低稅率説事的嫌疑。因為美國各州稅率不一,查閱有關專家的專項研究數據,其比例平均為25.8%。換算為成品油“裸價”,國內目前每升6.37元的油價應為4.06元;而美國油價折算成人民幣每升約4.56元,扣除稅收後的“裸價”為3.86元,國內成品油“裸價”顯然高於美國。
更要看到,美國油價中已含有包括高速公路在內幾乎所有道路的通行費用,暢行全國皆無需繳納額外的過路費用;而反觀國內,二級公路尚且取消困難,更不提遍佈全國的高速公路了。
再者,國內和美國成品油的油品幾乎不在一個檔次,怎麼能拿並不純正的90號汽油價格去和人家純正的97號汽油價格相比?此外,美國對石油資源奉行“只探不採”政策,原油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當然可以根據國際原油價格來決定成品油價格;可是國內煉製成品油的原油一半以上是來自國內自採,國産低價油卻按國際高油價來賣,能説不是暴利?
不過此事倒也揭示出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成品油稅收佔零售價格的比例,比美國要高出十個百分點以上,這麼高額的成品油稅收都用到哪去了?為何與如此高額稅收相對應的,居然是“全球14萬公里收費公路有10萬公里在中國”的殘酷現實?(盛翔 編輯)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