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全球汽車廠家的日子都很不好過。一方面,鋼鐵、石油等原材料大幅漲價,有的甚至是成倍增長,而且,由於各國環保法規更加嚴格,汽車廠家的技術性成本仍將繼續增長;另一方面,因為油價飆升,造成全球範圍內汽車銷量萎縮,西歐市場已經是多年萎靡,美國市場今年銷量更是一路狂瀉,而日本今年8月銷量同比下降15%,幾十年來第一次不足20萬輛(詳見車天下2版)。被汽車廠家視為希望的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的汽車銷量進入2008年以來,也開始出現疲軟的態勢,有業內人士指下半年中國汽車銷量“能增長3%就不錯了”。
於是有人驚呼,全球汽車市場出現了拐點,但是我認為情況更加嚴重。所謂拐點大約是市場週期性的一種波動,再拐一次就向上了。但事實是,我們面臨的可能是汽車工業史上最嚴峻的挑戰。
危機的根源,在於傳統汽車工業長期以來的缺乏遠見。除了汽車,我們幾乎再也找不到一個行業,是經歷了100年,而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革的了。現在的汽車工業所面臨的危機,並不是市場萎縮的問題,實際上,人類對於個人移動性的需求從來不會萎縮。問題在於,我們的汽車工業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因為缺乏遠見而準備不足。簡單來説即是:現在的傳統汽車工業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傳統汽車作為一種個人移動工具,最明顯的弊端是能量利用率低,重量體積龐大,佔用資源過多。即使是目前市場上最小型的轎車,重量也要差不多1噸,實際百公里油耗很難低於6升,而它承載的卻往往只是一個人而已。每當在路上看到重逾2噸、長逾5米的大型SUV裏面卻只坐著一兩個人,我就想這太荒謬了。
新能源汽車吵嚷了很久,但是迄今為止,只是混合動力車取得了一點點實質性進展,所謂的氫能源車看起來前途渺茫,現在各大廠家又把眼光重新投向純電動車了。
這場危機遲早是要來的,但好在它只是相對於傳統汽車工業而言。基於人類對個人移動性的追求不會倒退,我認為,這次危機實際上也是機遇──對於新的個人移動工具而言。我為什麼不説是新能源車呢?因為我一貫的觀點是,為了確保人類移動性的可持續,僅僅能源是新的還不夠,從移動模式上都要顛覆以往的傳統。令人高興的是,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家終於開始了這樣的嘗試。比如豐田的i-unit概念車、通用的雪佛蘭VOLT概念車以及我們本土品牌比亞迪的雙模混合動力車F6DM等等。
在危機面前悲嘆,或者僅僅只是想辦法如何將傳統汽車的油耗和排放再降低一些,是不能實現自我救贖的。100多年了,該是我們拋棄傳統汽車的時候了,就像我們早就拋棄了留聲唱片機、膠片照相機一樣。(青主)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