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9月7日專電(記者 俞麗虹)儘管今年中秋節首次列入法定節假日,形成3天的“小長假”,但眾多月餅廠商卻是喜中帶憂:在原料漲價、包裝“瘦身”的雙重壓力之下,如今月餅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
一方面,奢華月餅成為近年來政府部門重點整治的對象,另一方面,糕團、麵包,甚至冰淇淋廠商都來爭搶生意。作為中秋節慶飲食的主角,月餅市場正面臨如何“突出重圍”的難題。
月餅銷售遭遇“小年”
“現在月餅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仲軍是上海一家星級賓館的中廚副主管。距離中秋節還有10天,這家賓館的月餅銷量只有2.3萬盒,與去年同期的3萬盒相比,差距不算小。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中秋月餅市場遭遇“小年”。根據行業經驗,中秋節離國慶節越近,禮品消費需求越大,對月餅的銷售越有利。而今年中秋節與國慶節相差半個月,再加上氣溫偏高,月餅生産難以提前,“小年”幾乎已成定局。
更讓廠家感到為難的是,月餅生産成本大大提高。上海市食品協會秘書長張惠明説,去年以來,月餅原料價格紛紛走高,如植物油、豬油的價格上漲超過30%,蓮子、芝麻、核桃、松仁等果仁的價格漲幅達到50%。此外,包裝材料、人工費用等成本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儘管成本上升,但由於包裝“瘦身令”的實施,以及政府部門監管力度的加大,廠家很難通過包裝、價格“注水”來維持豐厚利潤。根據上海市糖制食品協會的調查,今年不少企業採取了縮小月餅規格、保持零售價格不變的策略,應對成本上升。
“如果提價幅度太大,買的人更少,銷量受影響。”上海市糖制食品協會副秘書長馮富生説,“改變月餅規格會使廠家的工作量增加20%左右,但對市場、對消費者的影響相對比較小。”
月餅市場的“內憂外患”
今年中秋節將首次成為“小長假”,但這個重大利好,並沒有使月餅銷售的預測變得樂觀,“銷量持平”“價升量縮”基本上是主基調。
“早些年,月餅廠家曾有‘做一季,吃一年’的説法,行業利潤相當可觀。現在,月餅面臨‘內憂外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餐飲業人士對記者説,首當其衝的就是,近年來部分月餅奢華包裝、搭售洋酒名茶、濫用高檔材料的做法,導致月餅形象受損,同時也引來政府部門的嚴格監管。
許多月餅廠家還抱怨説,傳統月餅重油、重糖的口味,難以吸引年輕人的興趣。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哈根達斯為代表的“另類月餅”,儘管價格不菲,卻搶佔了相當一部分市場份額。今年中秋在不少城市,哈根達斯月餅冰淇淋的銷量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
“從嚴格意義上來説,月餅冰淇淋並不是月餅,只是借用了‘月餅’的概念。”上海現代食品工作室高級工程師汪國鈞説,這些産品的出現,對傳統月餅市場和生産廠家形成了一定衝擊。
上海市商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齊曉齋表示,哈根達斯月餅冰淇淋熱銷,搶走了傳統月餅的部分生意,這也折射出中秋節慶消費市場的潛力仍可進一步挖掘。“無論對傳統月餅廠家,還是對糕點、冰淇淋廠家而言,商機同樣存在。”
傳統月餅亟待創新
隨著國家法定節假日方案的調整實施,傳統節日正日益成為弘揚傳統文化,同時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的契機。對於企業來説,誰也不願錯失良機。
專家指出,創新,應當是傳統月餅“突出重圍”的路徑之一。“創新並不是使用各種各樣的名貴食材,或者將小小的月餅豪華包裝,而是在保留月餅本質的基礎上,順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改進配方、口味。”上海市旅遊行業協會飯店業分會副秘書長王增良説,譬如一些飯店借鑒糕餅的製作工藝,改善傳統月餅餅皮油膩的問題,有的則用蜂蜜代替白砂糖,降低月餅甜度,都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而從月餅的營銷模式來看,新思路、新方法同樣需要企業花心思研究。上海揚子江萬麗大酒店是一家合資飯店,工作人員通過讓顧客親身參與、自己動手做月餅的體驗式營銷,使許多外國客人對月餅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吸引了不少跨國公司的訂單。
“時下比較盛行的‘定制’概念,能不能也引入月餅的生産?”王增良説。隨著消費市場的細分,産品個性化成為一種趨勢,人們追求與眾不同。尤其是在産品同質化較為嚴重的市場領域中,不要只把千篇一律的産品賣給消費者,而應根據顧客的需求進行製作,才能凸現産品的特色,提升産品的附加值。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