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經濟頻道 > 收藏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揭秘古埃及木乃伊製作 原意為瀝青圖

 

CCTV.com  2008年09月08日 07:0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  

  《木乃伊3》來了,帶來了比前兩集更加花哨的特效和打鬥場面,它證明奇異事物+好萊塢製作手段的配方仍然具有強烈的“化學反應”。其實,拋開好萊塢式的誇張敘事和聲光魔術,《木乃伊》系列片中提及的各種事物的原型本身就富有奇趣。下面,我們揭開娛樂工業的幕布,看看真實的木乃伊世界。

在神話中,冥神奧西裏斯死後,被他的兒子製成了第一具木乃伊

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具木乃伊:古埃及名王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

  木乃伊並不只出在埃及,這是在秘魯發現的一具木乃伊。Paolo Aguilar/CFP圖

  1 追本溯源

  木乃伊原意為“瀝青”

  英語中的“木乃伊”是“mummy”,它源自波斯語的“mumiai”,意為“瀝青”。這個詞開始時指埃及人製作的“人工幹屍”,這種人工幹屍外面纏著亞麻布,因為被發現時已經年代久遠,所以白色的亞麻布已經變成黑色,就像瀝青涂身一樣。

  中國人最早用到“木乃伊”這個詞是在元代陶宗儀所寫的《南村輟耕錄》中。書中記載説,在阿拉伯地區有七八十歲的老人,自願捨身濟眾。他們不再吃飯喝水,每天洗澡吃蜜。一個月後,大小便都變成蜜,於是就死了,人們用石棺收殮他,仍然將他用蜜浸泡,在棺蓋上刻上年月之後,就這麼一直泡著。在百年後啟封,就形成了一種“蜜劑”。如果有人損折肢體,吃一點立刻就能痊癒。這種藥劑俗稱“蜜人”,一稱“木乃伊”。

  2 製作目的

  確實想要“復活”

  《木乃伊》電影都在發出一個聲音:木乃伊要復活!這看起來很荒謬嗎?但是當初製作木乃伊的埃及人對此是深信不疑的。

  古埃及神話認為,冥神奧西裏斯(Osiris)被弟弟塞特(Seth)殺害以後,他的妻子伊西斯(Isis)找回了被切碎的屍體。奧西裏斯的遺腹子長大成人後,把父親屍體的碎塊挖出來,拼湊在一起,做成了幹屍“木乃伊”。又在神的幫助下,使他的父親復活了。奧西裏斯的復活不是在人世間的復活,而是在陰間的復活。在另一個世界,他做了主宰,專門負責對死人的審判。

  現在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埃及木乃伊是大約在公元前3300年製成的,人們因為死者姜黃色的頭髮而把它稱為“阿姜”(Ginder)。不過比起世界上最有名的木乃伊───在大英博物館展出的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的木乃伊“阿姜”只是無名小卒。阿姜的木乃伊被陶制容器盛放,上面蓋著石頭,可能是為了怕豺狗之類的野生動物撕咬。而木乃伊周圍的陶罐裏盛放著食物和水,可能是為了阿姜有朝一日復活時能有吃有喝。那時還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跡象,但最終這套程序可能發展成舉世無雙的埃及金字塔。

  3 製作過程

  同步促進醫學發展

  對於木乃伊的製作方法,古希臘史學大師希羅多德有過詳細的記載。

  一,把最易腐爛的內臟部分掏出。古代埃及人認為,心臟是思維的器官,所以它必須留在體內。

  二,對內臟和體腔進行防腐處理,先用棕櫚酒或椰棗酒進行徹底清洗消毒,然後在內臟上撒一層搗碎的香料,把它們放進四個壇子裏存放起來;對於消毒後的體腔,先填進用布包的泡鹼和其他臨時填充物,然後把它放置於乾燥的泡鹼粉裏約四十天。待吸幹了水分後,取出裏面的填充物,改放用碾碎的沒藥、桂皮、泡鹼、鋸末等填充的布包,最後細心地縫上刀口,貼上一塊畫有大神荷拉斯眼睛的皮。古埃及人相信這種皮有強大的癒合力和保護力。

  三,將已處理過的屍體涂上一層油膏或松香溶液,然後用白色亞麻布將屍體裹起來,並安裝假鼻和假眼。

  四,把死者的兩手交叉在胸前,裝入石棺,有時還在外面再加上一個棺材蓋。這樣,一個木乃伊就完成了。

  “木乃伊”製作反映了古埃及醫學水平所達到的成就。在製作“木乃伊”的過程中,埃及人積累了不少解剖學的知識,初步了解到人體血液循環和心臟功能的關係。今天能看到的《史密斯紙草書》(Edwin Smith Papyrus)是古埃及最重要的醫學文獻。它大約是公元前1600年的抄本,上半部系統地敘述了人體的構造,並列舉了48種病例,分為可治、難治、不可治三種類型,還對病狀作了詳細的描述。可惜的是,下半部已經失傳。古埃及的醫學成就直接與他們解剖屍體、製作“木乃伊”有關。

搶 眼 新 聞

最年輕的15位億萬富翁

潘石屹漲價不悔不怕摔

成龍做教授 4千萬北京購豪宅

馬雲又有新動作

中秋將至 郭德綱開賣月餅

股市近日或將産生極端低點

汶川 8451億不足承受全部的痛

月餅提前降價 手工製作最受歡迎

開發商忽悠層出不窮 買房者仍是"弱勢群體"

責編:李菁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