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以資金量多寡作為衡量,銀行一直毫無懸念地坐擁銀行間債市的頭把交椅,但是隨著今年以來保險、基金等非銀行機構的積極加倉,到8月末,兩者今年以來的債券託管量增量已經超過商業銀行。
相形之下,銀行的債券託管量卻從6月份以來連續大幅下降,光芒被“後起之秀”蓋去不少。
據中國債券信息網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今年8月份債券市場上商業銀行的債券託管量減少了733.29億元,同期除個人投資者和非金融機構的櫃臺交易託管量有所降低外,其他所有成員的託管量都是增加的。
累計前8個月的數據,今年託管量增加最快的兩大機構──保險和基金已經分別增加了2966.17和4256.83億元,累計規模7223億元超過了商業銀行6489.54億元的年度增量。
從絕對的託管數量上來看,銀行的老大地位還是難以撼動,其8月末時89811.57億元的託管量佔到了市場總託管量的64.38%,而保險、基金兩者的合計規模僅為2171.91億元,不及銀行託管量的四分之一。
不過,從增長勢頭來看,保險、基金卻遠遠蓋過了銀行的風頭。今年前8個月,保險機構的債券託管增量就比去年末增長了31.73%,基金的增速更是高達82.71%,相形之下,銀行託管量的增速僅為7.79%。
出現這樣反差的主要原因在於保險和基金的積極建倉、大舉吃債。從今年2月份以來保險資金實現了連續7個月的託管量增長,基金在6月份時雖然出現了134億元的託管量減少,但其波動較大,增長較快時甚至超過1000億元。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則採取了消極的投資行為。自6月份以來,商業銀行連續3個月託管量下降,6月份時降幅高達2097.13億元,而且其中以全國性商業銀行所佔的比重最大。
雖然基金向來不是銀行間市場的資金大戶,但是今年的情況卻尤其特別,因為他們的大舉增倉,掀起了債券市場的兩輪上揚行情。
國海證券分析師李傑明指出,基金託管增量超過千億元分別出現在今年3月和8月,而這兩個月恰好就是債市行情發展最快的時期。也就是説,來自基金的資金為債市反彈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但他也表示,由於基金資産中股票比例已從75%大幅下降至63%,逼近60%的紅線,債券比例則逼近20%,未來繼續增加債券投資力度的騰挪空間已不大,因此未來債市行情發展將依賴銀行入市資金的規模變化。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