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史詩、英雄及其他 電影《驚天動地》觀後

 

CCTV.com  2009年09月07日 16:27  進入娛樂城堡  來源:央視網  

  作者:張東

  史詩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追求史詩風格的影片。一年前那次大地深處的無序涌動,給人類贊成了慘烈的自然災害,中華民族蒙受了刻骨銘心的傷痛。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全體中國人民完成了一次抗擊災難,拯救生命,重建家園的偉大壯舉。這一過程,驚心動魄,悲壯英勇,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它造就了一部當代版的英雄史詩。再現史詩,成了藝術家的責任。

    一年後,八一廠的電影工作者們將這部史詩呈現于銀幕。《驚天動地》這部影片的第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它的史詩性。

    人類歷史上,人與自然的關係始終是微妙的,大自然提供人類生存繁衍的土地,日月星辰,雨雪風霜撫育著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歲月。然而大自然有時又是充滿暴虐的,洪峰、烈火、海嘯、颶風,還有不知何時會突然降臨的地震,時常給人類造成滅頂之災。從終極意義上看,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眇小的,面對大自然的任何一次發威,人類都可能付出眾多生命的代價。正如這次汶川大地震,災難是在瞬間突然降臨的,沒有給人類一絲的準備。

    幾乎所以看過影片的人,都談到對影片中再現的地震景觀感到震撼:山崩地裂、群山移位、江河改道、房屋坍塌,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瞬間毀滅,親人陰陽兩隔……在影片前30分鐘左右的時間,這幅人間慘劇,觸動了每一個人的心靈。面對這樣的場面,人類是那的眇小、無助,我們從岳紅扮演的女縣委書記那一雙淚眼中讀出了人類全部的委曲。
然而人類的偉大就在於他面對災難時的頑強和不屈。在這次大地震製造的災難面前,中國人民,上至最高領導,下至普通百姓,人人盡職、盡責,與大自然展開了一場拯救生命、重建家園的抗爭。接下來的影片讓我們看到了人類面對自然災害時的不屈和從容。讓我們看一個民族的精神、意志所産生的巨大能量。影片雖然以一支小部隊的救援為主線,但它折射出了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精神,那種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對每一個生命不拋棄不放棄的努力。那種置個人生命于他人生命之度外的選擇。

    我十分欣賞影片中表現地震爆發的瞬間,人們那些本能的反映:女縣委書記從廢墟中站立起來,第一時間發出了黨的聲音:“我是縣委書記任玥,大家聽我指揮!”回鄉結婚的武警軍官,沒有尋找自己的愛人,而是向部隊報到,盡一名軍人的責任;超市裏大媽本能推出的嬰兒車,包括有地震孤兒身份的摩步旅長“擅自”(在與上級失去聯絡的情況下,指揮員做出的決斷)下達的救人命令。

    災難有時是難免的,當災難過去,我們回首時,我們想得到什麼?不是重復災難景像,不是講述救災過程,而是探尋能引人思考回味的東西,《驚天動地》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崇高、信心、力量。而這正是建構史詩的基石。

    英雄

    英雄與史詩是分不開的。史詩必然是由英雄創造的。任何一次災難,任何一場災難,都會造就英雄,5?6?112大地震的英雄是全體中國人民,在這場鬥爭中,上至主席、總理,下到平民百姓,軍民商學、男女老幼、億萬富豪、貧民乞丐,人人都在為抗擊地震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我們都還記得,抗震救災時,胡總書記站在廢墟上講“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那是對英雄概念一種最貼切的詮釋。

    我們的電影該如何承載這份英雄情懷?我們的銀幕該怎樣呈現這個英雄壯舉?對創作者而言,是考驗,也是智慧的體現。該片採取點與面的結合、典型與群體的結合、熟悉與陌生的結合,100多分鐘的時間裏,立體化地向人們展現了一幅抗震救災的英雄譜。這裡有省長、有司令、有黨政官員、有三軍將士、有專家學者、有志願者,還有很多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們每個人儘管出場不多,但是各領風騷,各據一點,共同撐起《驚天動地》這片天空。

    在群英譜中,有兩個人物特別值得注意。一個是侯勇扮演的摩步旅長唐新生,一個是岳紅扮演的縣委書記任玥。

    假如硬要給這部影片的演員分個主次,唐新生應該是影片中的男一號。“唐山地震的孤兒”——這是影片賦予他的特殊身分符號。註定了他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感情,也註定了這個人物要承擔勾通歷史與現實,表現傳統與新銳的職責。作者把唐新生作為新生代的軍事指揮員來塑造的。賦予他忠誠、堅韌、果敢、智慧的品格。

    地震發生時,唐新生正在率領摩步旅參加演習。對地震,他本能地比別的人敏感,五歲時經歷的唐山大地震,曾給他的心靈帶來巨大的創傷。他明白時間對於生命的重要,更知道作為一名軍人,救護百姓是自己的使命。所以他在沒有接到上級命令前(因為地震破壞了電磁波,連電臺也無法使用了),就敢於率領部隊直赴災區。這是一個軍事指揮員敢於擔當,正確判斷的表現。在而後的抗震救災過程中,這把尖刀總是出現在最關鍵的位置,承擔起最艱難的任務。這裡我想特別強調“智慧”兩字。這是當代軍人品質的標誌。對一個軍人來説勇敢固然重要,但是對於一名指揮員布言,如果沒有智慧,便無法有效履行軍人的使命。在當時抗震救災的現場,官兵們曾經多少次表現了自己的智慧,而影片《驚天動地》更是把展現指揮員的智慧,作為重要的段落來表現:道路被毀,部隊無法按計劃到達救援地點時。唐新生,基本對地形的正確判斷,及時指揮部隊開闢了水上通道,成為第一支到達震中的部隊。給老百姓帶去了希望和勇氣。當化工廠出現險情,大火無法撲滅,可能會造成更大災難時,唐新生提出了對灰渣山定向爆破,用灰渣滅火的方案,並且成功實施,在關鍵時刻挽救了人民的生命財産。

    這個人物的深層含義,並不僅僅在於唐新生在完成抗震救災的任務中,怎樣出色,而在於通過這個人物,展現了人民軍隊新生代軍事指揮員應對危機、處理險情的能力與智慧。等於是讓一代軍人接受了人民的檢驗。令人欣慰的是,這個檢驗是合格的。

    另一個人物是岳紅扮演的女縣委書記。我認為這是影片中最為動人的藝術形象。影片開始,她是作為一個女兒的形象出現的,她像任何一個普通的女兒,在繁忙的工作間隙,接母親的電話,聽著媽媽的嘮叨,用撒嬌的口吻,享受著母親的關愛。櫻桃一條線貫穿始終,是非常成功的設計。當地震來臨之際,任玥身上共産黨員、政府領導的身分立即復員。從廢墟中站立起來,她滿臉泥水,一雙淚眼、心疼、著急、無助。但她的反映幾乎是本能的,她向著一片混亂的人們呼喊:“我是縣委書記任玥,大家不要慌,一定會有人來救我們的。”我沒有去過地震現場,但我能想象當時的人們在聽到這個聲音時,那種感受:心踏實了,有了主心骨。這種場面,我們在當時的電視直播中曾經看到過多次。這是我們的黨員幹部應該有的聲音。聯想到近些年,因為腐敗、因為種種不良的行為,我們的幹部形象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如何坍塌,這樣的藝術形象有重要。

    讓我感動是還不止這些,作為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影片還著力表現出了女縣委書記的另一面:任玥在廢墟中奔跑,在泥濘中呼號,有條不紊地佈置各項救災工作,安撫愛到驚嚇的群眾……這個時候,她顯得那麼堅強,那麼幹練,直到天邊出現那面紅旗,直到天兵天將站到她的身邊。這時候,她抱住一位軍人,不管不顧地失聲痛哭,仿佛一個受了委曲的孩子,在見到親人後,打開情感的閘門,肆意的傾訴。這種真情的流露,表現了人物內心深處的情感,使人物具有了崇高的美學意義。

    其他

    電影是綜合藝術,一部影片的成功,不僅要有“主要”的精彩,還需要“其他”方面的到位。《驚天動地》影片中就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其他”。

    比如戰爭意識,就題目的嚴肅性和重要性來説,放在“其他”來談論這個話題也許不十分合適。但我還是想説説這個話題。有人説,這次地震是對軍隊的一次“臨戰”考驗。的確,除了作戰的對像是大自然以外,幾乎所有關乎戰爭的元素都具備了:事件的突發性、過程的不確定性、進程的慘烈性、完成任務的艱巨性等,這些在戰爭狀態下常遇到的情況,在地震中一下子全出現了。我們的軍隊能否應對好這種“戰時狀態”,不少人的心中是劃了問號的。但看了影片之後,我們釋然了。影片中的聯合指揮部,實際上就是軍隊中最高統帥部的一個縮影。事件發生後,迅速反應,在極短的時間裏組織起高效率的指揮機構,打破平日的工作程序,實現跨軍兵種、超常規的兵員調動與指揮,形成最大的戰鬥力……這一切都是在不動聲色中完成的。從影片中軍人的身分看,唐新生——陸軍,魏霽虹——海軍,張向川——武警特警,金鑫扮演的空軍少將,還有被隱去了名字的陸航飛行員(這應該是空軍英雄邱光華的化身),這些人物的身分構成顯然是有用心的,他們代表了參加救援部隊的方方面面。只有李幼斌扮演的聯合指揮部中將總指揮卻是一個虛擬的官。在人民解放軍的序列裏並沒有這樣一個職務,但他卻在影片中統帥三軍。從戰爭年代,單一陸軍,小米加步槍,到今天的三軍、多兵種,陸海空軍協同作戰,人民軍隊扎紮實實走向了現代化,這樣的一支現代化軍隊,在人民的生命財産受到威脅時,能夠發揮更強的戰鬥力。這一點我們欣慰地從影片中看到了,更讓我們欣慰的是,我們看到了這支部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永遠沒有變。

    比如細節,“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我們已耳熟能詳,在電影中這個關節也是至關重要的。不管什麼樣的鴻篇巨制,如果沒有一些感人的情節、細節,觀眾也不會感到滿意。《驚天動地》在兼顧全局的情況下,精心設計了一些小的細節,這些細節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看過影片的人,一致談到他們難忘的一個細節,當部隊要招待危險的任務時,旅長在隊前要求是獨生子女的戰士把手舉起來。下面沒有任何反應,當旅長問到誰不是獨生子女時,隊列裏如同長出了一片森林。旅長走到一個戰士面前,放下他的手,説你怎麼不是獨生子女,他固執地把手又舉起來,堅定地説:我就不是獨生子女!這個細節讓人潸然淚下。一段時期裏,我們的社會對出生於80後的年輕人憂心忡忡,對80後的士兵能否承擔得起歷史的責任不放心,但是在地震中,我們卻看到了讓人充滿敬意的80後、90後。他們稚嫩的肩膀不僅承擔起了軍人的責任,而且跨入了英雄的行列。那名不肯放下手臂的小戰士,最後犧牲在余震中。同樣是80後的,還有一個青年,梁志東中將的兒子,這個被世俗觀念認定為“問題青年”的小夥子,地震後,悄然來到災區,當了一名普通的志願者。他與父親在災區相見的場面是本片最令人感動的場景之一。還有前面提到過的櫻桃,還有為了救出孩子,不得以對烈士遺體實施截肢手術的決定……有了這些細節,我們的人物變得豐滿,影片變得好看。

    最後還是要説一説場面。當下的電影,早已進入了大片時代,宏大製作,宏觀敘事,壯麗的場面、眩目的奇觀已經成了大片的標配。隨著中國電影中電腦製作技術逐日上升,欣賞影像奇觀已經成了觀眾走進電影院的目的之一。在這方面,《驚天動地》沒有讓觀眾失望。影片中再現的地震災害場面,讓人看得有如身臨其境,甚至有的觀影者説“有恐怖感”。這也是影片的成果。

    還有很多的“其他”。不能一一來説了。或許,我們該等待觀眾來補充?

責編:吳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