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俄羅斯的好電影就像在石灘裏挑揀玉,就看挑的人識不識貨。
1982年孫惠柱寫了一篇題為《三大戲劇體系審美理想新探——真、善、美的統一》的論文,發表在《戲劇藝術》上。
開篇第一句話:“斯坦尼斯拉伕斯基、布萊希特、梅蘭芳三大戲劇體系在二十世紀劇壇産生了巨大的、超越國界的影響,得到了東西方廣大觀眾的喜愛。”
自此世界三大戲劇體系的概念被引用開來。
斯坦尼斯拉伕斯基所著的《演員的自我修養》是每個演員和藝術工作者的必修之課。
可誕生了如此優秀表演理論的俄羅斯,我們現在卻對它的電影了解如此之少。
近些年國內引進的俄羅斯電影只有《他是龍》,可這部電影徹底改變了我對戰鬥民族的看法,我們老説俄國人是戰鬥民族,可是人家瑪麗蘇起來,一下就秒了國內那一鍋亂燉的小鮮肉和錐子臉。
之所以我們把俄羅斯電影直接等同於直男癌的認知,是因為以前國內引進的俄羅斯電影,大多是《斯大林格勒》、《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八月八日》這樣的戰爭題材,表現戰鬥民族血性與剛烈的硬派電影。
為什麼現在我們看不到俄羅斯電影,電視劇,聽不到俄羅斯歌?
一方面他們這些項目確實有所衰落;
另一方面,當今文化的主導是英語世界,所以現在除了英語國家,很少有國家能夠進行全世界的文化輸出。
老牌俄羅斯電影如《靜靜的頓河》(1957)、《雁南飛》(1957)、《士兵之歌》(1959)、《戰爭與和平》(1967)、《安德烈·盧布廖夫》(1969)、《莫斯科不相信眼淚》(1980)用光影呈現俄羅斯深厚的人文底蘊,橫掃戛納、奧斯卡等國際電影大獎。
比起英語電影,俄羅斯電影大師具有歐美同行難以企及的藝術和人性深度。
今年3月30日,我國引進了一部俄羅斯電影《花滑女王》。
這是一部平凡少女成長史,講述了家境貧寒、天賦不足的娜迪亞,憑藉母親的鼓勵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嶄露頭角,成為了世界頂級花滑男選手裏奧納夫的搭檔,兩人屢獲佳績,並墜入愛河成為備受矚目的金童玉女。
花滑世界盃前夕,娜迪亞意外受重傷,人生跌至谷底,裏奧納夫也選擇了離開。心灰意冷之際,冰球運動員薩沙出現在娜迪亞的身邊,二人由互相嫌棄發展出一段暖心的愛情。娜迪亞也在薩沙的鼓勵下重塑信心再次出發,靠著執著與堅持度過了漫長的恢復期。
當她終於可以重返賽場時,她的傷勢加上心理障礙使得她接連出現失誤,所有的壓力瞬間襲來,冰球運動員薩沙趕來救場,打開了娜迪亞的心結的故事。
這是一個戰鬥民族的音樂輕喜劇, 沒有一味的雞湯和狗血劇情,委婉地讓你體會到:
1、沒有人能定義你的未來;
2、把握住最真實的溫暖;
3、比起好好告別,人們更擅長逃跑,不要做逃兵;
4、冰刀劃過冰面的畫面真的很美;
5、不止印度有歌舞劇;
6、珍惜你身邊的不完美;
7、身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
8、有些人為了成功,放棄了人籍;
9、好好愛你的媽媽;
10、蠢萌的男生很討喜……
透過這部平凡少女成長史我們看到了更多,很多評論説《花滑女王》是在描繪花滑女王誕生史,而我的理解則是一部借助少女成長輕喜劇下的反諷劇。
媽媽告訴你教練對你讚賞有加,實際上你天賦不足,很大程度上做不了花滑運動員;
你以為你披荊斬棘找到了真正的王子,可王子只是把你當作獲得冠軍的跳板;
你以為她歷經磨難最終必將走上冠軍領獎臺,可依舊輸很慘;
你以為邋遢又喪的人不會是你的伴侶,可最終是他和你攜手共度余生。
就是這麼不經意的和你開著玩笑,可,那又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