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昨天,江蘇省作家協會在南京舉辦首屆網絡文學江蘇發展論壇暨江蘇網絡文學作家作品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60多名網絡作家、評論家與會,梳理網絡文學發展脈絡,研討網絡文學代表作品,探討網絡文學的發展路徑。與會者認為,網絡文學經20年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存在諸如題材狹窄、藝術粗糙、價值迷失等問題,網絡文學要進一步回歸文學本質,在傳遞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面向社會與時代命題。
要傳遞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網絡文學自誕生以來,經過20年的蓬勃發展,已蔚為大觀。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朔説,目前在各大網站註冊的網絡寫作者數量達到1300萬,網絡文學讀者數量更是高達3.33億,網絡文學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全民寫作、全民閱讀。
在一些人印象中,網絡文學還是“新生事物”。不過,省網絡作協副主席、著名網絡作家驍騎校認為,網絡文學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棵參天大樹上發出的一支新芽,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載體,在天馬行空、汪洋恣肆的書寫之下,講述的仍然是中國人自己的故事:“正是因為網絡作家書寫的是普通人的愛恨情仇、道德觀念、審美習慣,網絡文學才能抵達廣泛的受眾,取得市場上的成功。”
“在當前網絡文學勃興的背景下,用網絡文學傳遞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不僅是時代發展對文學提出的要求,也是網絡文學自身發展的要求和理應承擔的歷史使命。”中國作家網副主編、省網絡作協副主席馬季進一步説,網絡文學依託網絡以及影視獲得了較高的傳播率,是時代造就的“寵兒”,但必須“反哺”時代與社會。誠然,網絡文學中已經涌現了一批傳遞中國文化、貼近人民心靈、反映生活現實的佳作,如一些武俠、玄幻小説都講述舍生取義、棄惡揚善等中國傳統價值觀念,《歡樂頌》等現實題材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戳中了時代痛點,部分反映了當代生活。不過,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何平指出,當網絡作家講述中國故事時,首先應該加強文化審視:“中國故事不等於浮皮潦草的文化標簽,看似很有中國味道,其實只是對一些陳舊概念的翻新演繹;中國故事更應是當代的中國故事,講故事要有世界眼光和當代意識。”
要注重人文關懷弘揚文化精神
談到近年來網絡文學的發展態勢,省網絡作協副主席吳正峻指出,部分網文存在低級庸俗傾向,並警醒網絡作家決不能“唯點擊量是從”,“被讀者評論牽著鼻子走,最終會斷送了網絡文學的前程。”三江學院文學院院長、江蘇網絡文學院院長王勇認為,“網絡文學形勢大好但挑戰很大,最主要的是如何堅持文學標準和文化立場。”
網絡文學,首先是文學,但不少作品偏離了文學。浙江省作協黨組副書記曹啟文指出,部分網絡作家存在專業性不強的問題:不少作品摹倣、注水較嚴重,按照想象的邏輯肆意鋪展情節,靠慣性演繹故事,“金手指”“瑪麗蘇”套路化傾向明顯,有的甚至不惜抄襲。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白燁強調,當今的不少網絡文學並沒能履行為時代發聲、為人民立言的歷史使命,“現在的情況是虛構文學‘一家獨大’,在反映中國現實、弘揚中國精神上還有差距。那些玄幻、仙俠的故事固然吸引人,但看完後讓人感覺困惑:中國人的文化精神在哪兒?作者的人文關懷又在哪兒?”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網絡文學在多個海外翻譯網站走紅,許多作品中蘊含的如“修仙”的神話元素和“陰陽”等道教思想引起了老外對中國文化的強烈興趣。針對這種現象,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歐陽友權認為,這對網絡文學的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網絡作家應當思考,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形象的過程中,中國網絡文學應該怎麼做?發揮怎樣的作用?我們的網絡作家有沒有能力深刻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並挖掘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精神?
要回歸文學本質回答時代命題
網絡文學應當如何回歸文學本質、重拾文學理想?白燁認為,網絡作家亟待深入現實、關注時代:“不關注外部世界,就會妨礙作家思考的全局性和歷史感,最終損害作品的內涵和價值。”他建議,網絡作家應主要關注近百年的中國歷史,特別是著重書寫近四十年的中國歷史,盡可能地貼近中國現實。王朔則鼓勵作家們“走出閣樓,深入田間地頭,真切地感受時代的脈動和人民的心聲”。
近兩年的“IP熱”客觀上也在倒逼網絡文學回歸精品化生産的路線。“小説要改編成影視作品,必須要藝術性和價值觀‘過關’。在‘IP熱’的大語境下,市場對網絡文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去泡沫化’是網絡文學未來的走向。”研討會上,眾多專家強調,網絡文學具有自己的特質,但同時也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永恒價值依然是要回答時代命題。網絡作家雨魔説,大多數網絡作家都是“草根寫作”,這種長期紮根一線的寫作姿態,有利於作家貼近生活,反映人民的喜怒哀樂,“最關鍵的是,網絡作家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理想境界,才能讓自己的作品在‘紮根’的同時實現‘騰飛’。”
研討會上,一些專家還就政策引導、機構組織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如吸納網絡作家進入作協系統、組織創作采風和寫作班,積極加強對網絡作家的規範引導等。不過,網絡文學要真正創造輝煌,迎來大發展、大成就,最終還是要加強自覺自律。魯迅文學院研究員王祥、歐陽友權等專家強調,“網絡作家應該有高遠的藝術追求,有對文學的敬畏與尊重,在滿足人們娛樂需求的同時,創造更接地氣、更具高遠境界的作品,以此回答社會與時代命題。”(馮圓芳 賈夢雨 王建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