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道路猶如一個國家的經絡,是維繫統治,加強聯絡,推動發展和促進繁榮的紐帶。我國多民族國家的 形成過程,就是道路不斷延伸的過程。伴隨著道路網絡的演進,疆域得以擴展,進而形成了“書同文、車同軌, 行同倫”的文明共同體。發現和發掘古代道路的文化價值可以讓我們觸摸過去,走進歷史。
南粵古驛道,是指古代廣東區域內用於傳遞文書、運輸物資、人員往來的通路,是廣東地區與國內國 外各區域開展商貿與文化交流的通道,包括水路和陸路,官道和民間路徑。他們是客觀存在的自然之路、 厚重的歷史之路、繁榮的文化之路,濃縮著廣東地區文明發展的輝煌過去,輔翼著當下廣東繼續走在全國 前列。南粵古驛道展覽旨在呈現秦漢及之前南北交流融合的過程;魏晉唐宋時期本地社會發展從接受北方文 化滋養到內生動力增強並開始輻射海內外的歷史;以及元明清時期廣東成為帝國版圖中貨通中外、揚帆七 海的南國樞紐的圖景。展覽遴選 300 多件 / 套重要歷史文物,陳列與道路、人員和商貿有關的歷史見證物, 展示南粵地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樣性,發掘廣東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和旅遊稟賦,吸引觀眾走出展廳,通 過旅遊、徒步、攝影等文化休閒活動實地感受古驛道的魅力,帶動古驛道沿線市縣區和古村落的開發利用, 實現廣東經濟和社會發展協調可持續發展。
展覽看點
第一部分 自然之路——南粵古驛道的脈絡
南粵古驛道是由水路和陸路共同構成的交通網絡。廣東區域內水網密布,是天然的交通設施,水路盡頭則以陸路相連,水路陸路相輔相成,將人員和貨物送達四面八方。這個交通網絡以今天的廣州為中心,向東西南北四面延伸。
西周獸面紋青銅盉
戰國水波紋陶罐
第二部分 歷史之路——南粵古驛道的遺存
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我國已經出現了供牛、馬車行駛的道路。嶺南地區的古驛道發展一方面推動了中原文明在南粵落地繁衍,另一方面也讓域外文明更加通暢地進入我國,使得瀕海之地的南粵地區成為通江達海、內接外聯的國之樞紐。
西周中晚期玉玦
春秋羽狀雲紋青銅缶
第三部分 文化之路——南粵古驛道的內涵
古代廣東的文化發展與古驛道的推衍息息相關。從秦漢時期開始,中原移民不斷進入地廣人稀的嶺南大地,加速了本地的開發與發展。與此同時,憑藉區位優勢,域外宗教文化通過海路進入廣東,並藉此翻山越嶺,進入中原。
第四部分 復興之路——南粵古驛道的魅力
廣東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也是一個不斷創造奇跡的地方。這些地方有著許多古驛道遺存,也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從廣東實際出發,通過發掘南粵古驛道文化內涵,打造精品文化旅遊線路,開展文化體育旅遊休閒活動,帶動古驛道沿線和粵東西北地區各市縣區的經濟發展,從而實現精準扶貧,實現共同富裕。
服務信息
展覽地點:廣東博物館 三樓書畫廳
開放時間為:2017-08-31 至 2017-12-03 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16:00停止派票及入館),逢週一閉館(法定節假日和特殊情況除外)。
個人預約:個人門票預約請點擊“個人網上預約”
諮詢電話:020—38046886 預約傳真:020—38046880 講解預約電話:020—38046888(諮詢時間:每天9:00-17:00;預約傳真服務: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