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綜藝官網

散打冠軍楊軼然演繹法官吳宏友獲獎

電影 來源:中國網 2017年05月11日 11:1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由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大廠法院聯合出品的微電影《法官日記》,先後獲得網絡評選第一名。

  全國優秀影片微電影《法官日記》是由縣評劇團團長、國家一級編劇、九屆全國人大代表趙德平先生根據大廠法院已故法官吳宏友(由著名演員楊軼然飾演)的先進事跡改編而成,影片真實生動的展示了一名基層法官為民、務實、清廉的司法情懷。吳宏友雖已去世十多年,他是為人民服務的典範、楷模的這種精神仍在激勵和鞭策著我們,他是政法系統特別是法院系統在基層的先進典型。他作為一名法官做到了忠誠、乾淨、擔當,他用行動為審判工作增光添彩,向社會傳遞了正能量,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更是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生動範例,吳宏友精神永不過時,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省委、省政府領導十分重視。白克明、季允石等10位領導同志相繼作出重要批示,對吳宏友的先進事跡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指出吳宏友的先進事跡非常感人,生動體現了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他廉潔自律、嚴格執法,為司法事業盡到了一名法官的全部責任,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對吳宏友同志的崇高風範、奉獻精神和高貴品質,要廣為宣傳、大力表彰。白克明強調:應組織好學習、宣傳活動。季允石批示:英年早逝,殊為痛惜;浩然正氣,堪稱楷模!

  吳宏友是大廠回族自治縣一名基層法官。他在高燒40.3℃的情況下,仍堅持開庭審理案件,最終昏倒在了審判臺上,20天后,永遠地離開了他所鍾愛的審判事業……去世時,他仍然穿著妻子用線頭為他織的毛褲,外甥們於心不忍,掏了3000多元為他買了一身壽衣,説舅舅一生甘守清貧,走時不能太寒酸……出殯的那一天,自發前來為他送別的人群擠滿了沿途一公里多長的道路,許多人按當地傳統風俗,在自家門口擺上了為他送行的茶點,人們在陣陣痛哭聲中呼喚著:老吳,吳庭長,吳法官,你不能走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得知吳宏友的先進事跡後,作出了這樣的批示:“吳宏友同志是多麼好的人民法官啊!妻子下了崗,兒子沒分配工作,家庭負擔繁重,還負債生活,但他甘於清貧,一心為民,最後倒在審判臺上,為黨為人民為司法事業奉獻了一生!”

  是什麼力量讓吳宏友如此忘我工作?又是什麼精神讓吳宏友受到老百姓的如此擁戴呢?

  帶著這樣的思考走進微電影《法官日記》追尋他生命的軌跡,我們很自然地想起了焦裕祿,想起了孔繁森。雖然時空遙遠,但對我們心靈産生的震撼是同樣強烈的。每一代共産黨人都擔負著那個時代的光榮使命,但每一代共産黨人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都是一脈相承的。和焦裕祿、孔繁森一樣,吳宏友也是無數優秀共産黨人中的一員,他用一個共産黨員對黨的忠貞、對人民群眾的熱愛,詮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內涵,在廣袤的燕趙大地上奏響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時代正氣之歌!

  吳宏友是一名共産黨員,大廠回族自治縣人。他1987年12月從部隊轉業到大廠回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工作,歷任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副庭長、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院黨組成員。就在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為大廠法院記集體一等功慶功大會的前一天,吳宏友因癌症晚期經搶救無效去世,終年50歲。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為他追記個人一等功。

  我們來到吳宏友的辦公室,翻開他辦公桌上的臺曆,看到每一頁上都清楚記載著他當天要做的工作:2月2日上午9時開庭、下午2時去縣建設局授課、3時30分合議案件、5時去走訪當事人李某、王某,晚上回家後寫裁定;3日、4日……直至2月20日依然記著這樣的工作日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吳宏友就是這樣不知疲倦地工作著、奮鬥著,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秉公執法、廉潔自律、勤勤懇懇、一心為民,在平凡的崗位上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他擔任大廠回族自治縣夏墊法庭庭長10年,共審理過880余件民事案件,無一發還改判,無一引起群眾上訪,調解率高達87%。夏墊法庭連續十年被縣法院評為先進集體,連續4年被廊坊市中院榮記集體三等功,1998年被省高院榮記集體二等功,並授予全省“五好法庭”光榮稱號,他本人也多次受到縣委政法委和縣法院嘉獎,4次被中院記三等功,2次被評為全市法院系統十佳法官。

  ———調任縣法院行政庭庭長後,他認真審理每一起行政訴訟案件,妥善處理每一起行政非訴執行案件,創下了大廠法院行政審判“0”發還、改判和“0”申訴、上訪的驕人記錄。

  1978年8月1日,吳宏友面向著鮮紅的黨旗莊嚴宣誓,從這一刻起,他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産黨黨員,在近30年的奮鬥歷程中,他矢志不渝地踐行著入黨時的錚錚誓言。

  吳宏友有個綽號叫拼命三郎,他在部隊參加引灤入津工程會戰時險些光榮了。他説:我這條命是撿來的,能夠為黨多幹一天工作,那是我的造化!

  該縣某村11個漢族養殖戶在接壤的回族村的墓地對面建起了豬圈,引起了回族村群眾的強烈不滿,告到縣、鎮兩級政府,經研究,由縣國土資源局通知11戶養殖戶立即拆除豬圈,但這些養殖戶已經投了資,拆除豬圈必然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因此堅決反對拆除,於是縣國土資源局申請強制執行,此時兩個村的村民同時到縣委上訪,大有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勢,面對相互交織的矛盾,吳宏友天天盯在村裏做工作,他先深入回族群眾中進行思想疏導,向回族群眾講明,漢族群眾的行為絕不是有意傷害回族兄弟的感情,發生矛盾是一場誤會,要拆除建築也要有個做工作的過程,然後又深入11個養殖戶家中,苦口婆心地講回族群眾的信仰和習慣,講民族團結的大義,一遍一遍地講道理,挨家挨戶地做工作,面對一些群眾的過激言行,老吳寧可自己受委屈,也要費盡心力的把工作做通順,他的眼睛熬紅了,嘴角上也起滿了泡……漢族群眾被老吳的精神打動了,主動拆除了豬圈,回族群眾被老吳的言行感化了,逢人便説他是個好幹部、好法官。雙方終於化干戈為玉帛,此案最終圓滿執結,避免了一起民族矛盾的激化。

  翻開案卷,我們發現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很多……

  吳宏友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法官,一個平常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沒有什麼慷慨豪邁的言語,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甚至於在離去時也沒有得到什麼令人仰慕的榮譽……然而, 吳宏友昔日的法院同事看到劇組拍戲時都驚嘆演員楊軼然不是太像而就是吳宏友,演員楊軼然在談到這個角色時説:這是他從影十幾年來第二次學習深造後第一部作品,希望正氣永存!

熱點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