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國文化傳媒網訊 (記者許亞群 駐山西記者楊淵 郭志清)4月15日,山西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在該省介休市張壁古堡啟動。山西省副省長張復明、省政協副主席張友君,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有關負責人,與台灣中臺禪寺、山西凱嘉集團等社會力量的代表參加啟動儀式。
最新統計顯示,山西登記在冊的國有可移動文物320余萬件、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山西省文物局局長王建武介紹,近年來山西加大文物保護投入,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對元代以前早期木構建築實施整體保護,搶救保護了一大批早期建築科學和建築藝術標本。不可否認,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山西文物保護也面臨巨大挑戰。面對繁重的文物保護任務和利用拓展需求,僅靠各級政府的力量遠遠不夠,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成果共享是推進山西文物事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據悉,“文明守望工程”將著重從九個領域實施,重點實施九大項目:文明守望“眾手搭”項目,努力營造全社會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良好氛圍;文物建築“巨手擎”項目,推進文物建築認領認養工作;流散文物“妙手集”項目,推進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創設工作;文化産品“巧手創”項目,促進文化創意産品開發;文物安全“千手護”工程,推進社會力量參與文物日常養護和看護工作;文物宣傳“小手托”項目,培養青少年對文物保護的興趣和愛好;文物保護“順手幫”項目,充分發揮文物保護志願者的作用;文物追索“聯手助”項目,促進被盜和流失文物回歸;文物交流“攜手援”項目,促進文物保護國際交流與合作。
啟動儀式上,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與山西省長治市政府簽訂了保護元代以前古建築框架協議,臨縣人民政府與呂梁古兵器博物館簽訂了合作創建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協議,中北大學與太原市崛(山圍)山文管所簽訂了合作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協議。
延伸閱讀
3月11日,山西省政府印發《山西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實施方案》。該方案旨在進一步動員和鼓勵社會團體、企業、企業家、社會熱心人士、居民等社會各方面力量,通過文物修繕、捐贈、看護巡查、展示利用、文化創意、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參與文物保護,努力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成果共享”的文物保護新機制。
日前,山西省文物局、省工商聯聯合發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明守望工程”的通知,並公佈首批252處可供社會力量參與選擇的文物建築保護利用項目。目前,已有42家民營企業和個人報名參與,確定了31個認領認養項目。
4月16日,台灣中臺禪寺捐贈唐代鄧峪石塔塔身回歸儀式在山西博物院舉行。鄧峪石塔是一座唐代石雕彩繪四面佛造像塔,係盛唐佛教石刻藝術傑作,1965年被列為首批山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998年,塔剎和塔身先後被盜。塔剎至今下落不明,塔身輾轉流落至台灣,2015年由私人藏家捐贈台灣中臺禪寺。中臺禪寺開山方丈惟覺長老得悉石塔來自山西後,表示願意捐贈返還。經確認和溝通,今年1月24日,這一文物運抵山西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