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綜藝官網

老戲骨回眸演藝生涯 耄耋之年渴盼後繼有人

戲劇演出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7年03月27日 09:5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謝思悅曾潔)山東呂劇院以中青年班底復排經典《王定保借當》,特邀第一代演員常蘭、錢玉玲親臨指導。記者22日下午專訪了兩位老藝術家,聽她們講述難忘的演藝生涯,探討呂劇傳承之路。

  “在排練場看青年演員表演《王定保借當》,勾起了我們年輕時的回憶,有時候激動得心臟受不了”,雖已耄耋之年,常蘭與錢玉玲談起呂劇,談起劇目仍舊難掩興奮之情。常蘭透露,錢玉玲年輕時是出了名的“好身段”,這次復排,錢玉玲傾注大量心血,興起時甚至給青年演員示範高難度動作。

  據悉,《王定保借當》是常蘭與錢玉玲的啟蒙劇。1953年濟南大觀園上演《王定保借當》,常蘭與錢玉玲分別飾演張秋蘭和張春蘭兩個女主角。“觀眾夜裏排長隊買票,演出轟動了整個濟南。觀眾的熱情堅定了我們年輕演員投身呂劇的事業心。”常蘭回憶説。據悉,這部劇廣受觀眾喜愛,隨後登上了上海、北京等多地的戲劇舞臺。“當時滬劇、越劇、錫劇都超越不了我們。”錢玉玲補充道。談到呂劇發展的輝煌時期,兩位老演員難掩自豪之情。

  “我們年輕時最大的優點就是刻苦。”常蘭説。據常蘭回憶,20世紀50年代二人師從崑曲名旦田菊林,每天早晨伴著“梆梆”的鼓點練踢腿、走臺步、甩水袖、練表情……各種組合練習夯實戲曲表演功底。“當時十五六歲,腰已經硬了,就把腰挂在杠子上從兩頭往下按。即使很疼,依舊沒有放棄。那個時候,青年都有革命精神和事業熱情,幹一行愛一行。”常蘭至今談起對呂劇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仍感慨萬千。

  20世紀70年代,社會各界呼籲恢復傳統戲。山東省呂劇院當時復排和新排了《借親》、《豆腐西施》、《梨花雨》、《苦菜花》等多部呂劇。“演農民誰都演不過呂劇!”常蘭説這句話時,眼睛放著光。但由於管理制度不成熟,當時的中青年演員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導致當前呂劇出現長時期的斷代局面。談及這裡,常蘭和錢玉玲連連惋惜。

  如何解決當前呂劇人才缺乏、人才斷代、人才流失的問題是常蘭和錢玉玲最為擔憂的事情。常蘭提及山東省呂劇院副院長焦黎、復排導演董家嶺等呂劇骨幹為戲曲傳承做出的“犧牲”。“焦黎和董家嶺都是非常優秀的演員,而且正是經驗豐富、大有作為的時候,可在這時他們卻選擇退居幕後,給青年演員讓臺,做青年演員的幕後指導,這對於藝術工作者來説是巨大的犧牲”,常蘭告訴記者。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名演員的演員也不是好演員。這不是名利思想,而是奮鬥目標。”常蘭和錢玉玲都強調希望現在的戲曲青年演員樹立事業心,盼望呂劇作品以精湛的質量征服觀眾,呂劇等傳統戲曲事業後繼有人。(完)

熱點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