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綜藝官網

從“保衛北京話”開始 重拾對方言的敬畏

文化藝術 中國文化傳媒網 2016年06月08日 10:1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有媒體報道稱, 5月31日,我國第一部地方語言狀況的調查報告《北京市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發佈。隨後,北京市還將打響“保衛北京話”戰役,將方言搬進課堂,讓方言成為一門課程。

  北京話,對於老北京人來説,有著深刻記憶。不過能夠理解北京話、聽懂北京話的人越來越少了,以至於很多北京話成為老人腦海裏的記憶。難道這種文化的記憶只能存儲到“語言博物館”裏?

  北京市語委辦選擇了拯救,他們將在中小學課堂開設方言課程。北京市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軒然大波。有專家直指:這是違背有關規定的,和推廣普通話的氛圍極不協調。他們還認為,北京是一個文化城市,更是一個國際城市,如果北京人滿口都是北京話,如何讓別人聽得懂?這種説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我們也需要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普通話經過了推廣普及之後,已經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專家們大可不必這麼緊張。

  並且,重拾北京話實際上是對文化的敬畏。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忘記自己的文化。語言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種發展演變的過程是十分珍貴的。推廣普通話是為了更好交流,這種決定是對的。只不過推廣普通話和記住北京話原本不是矛盾的,兩者之間不是天敵,而是可以和平共處的。這就像我們目前推廣的英語學習已經很好了,小學課程就開設了英語課程。可是,並沒有因為學習了英語,而影響了對漢語的學習和掌握。

  我們在推廣普通話的時候,沒有必要將北京話趕盡殺絕。從這個角度來看,北京市語言部門“保衛北京話”的決定是正確的,讓方言走進課堂不失為一種留存、保護語言文化的好措施。

  然而,日漸式微的何止是北京話?河南話、河北話、雲南話、福建話等各地方的方言何嘗不是同病相憐?據一項文化調查顯示,目前的地方方言消失的速度相當快,已經有很多方言連語音都採集不到了。鋻於此,一些文化愛好者自費建立了“語言音頻博物館”。我們理應有包容地方方言的大度,學習方言不是為了消滅普通話,而是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尊重。

  想起我們喜歡聽的“粵語歌”和“閩粵歌”。這些歌曲就是對方言文化最好的記憶,我們在方言進課堂的時候,能否重拾一些“北京歌”、“河南歌”、“上海歌”?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從“保衛北京話”開始,讓我們重拾對方言的敬畏。

熱點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