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綜藝官網

曹文軒:美與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

文化藝術 中國藝術報 2016年04月11日 09:5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16年4月出版《曹文軒作品精選集》,其中包括《草房子》《青銅葵花》《細米》等16冊圖書

  4月4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上,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揭曉,中國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摘得桂冠,這是中國作家首次獲得這一殊榮。國際安徒生獎評委會主席帕奇·亞當娜宣讀頒獎結果時説:“曹文軒的作品書寫關於悲傷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樹立了孩子們面對艱難生活的挑戰的榜樣,能夠贏得廣泛的兒童讀者的喜愛。”並如是稱讚其作品“用詩意如水的筆觸,描寫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實而哀傷的瞬間”。

  曹文軒1954年出生於江蘇鹽城一個十分貧窮的鄉村,他坦言,自己的童年是在物質窘迫中度過的。他回憶,自己最不喜歡的季節是春天。因為這是一個青黃不接的季節,頭年的糧食吃完了,而新一年的糧食還未收穫。春日又很長,似乎漫無盡頭。春天熱烘烘的太陽將人的汗毛孔一一烘得舒張開來,使人大量耗散著體內的熱量。他曾這樣描述:饑餓到了極致,有一種想啃石頭的慾望。太陽是那麼的輝煌,那麼的耀眼,他卻巴望它能早點沉沒,讓夜的黑暗早點遮住渴望見到蒸蒸日上的世界的眼睛,也遮住——乾脆説死了——饑餓的慾望。他後來開玩笑説,他懷疑自己的腦子都被餓壞了。一個時期,他的發育似乎停滯了,這引起家人的恐慌:莫是個矮子!常常仰視別人,使他有了一種深刻的自卑感。大年三十晚上,他帶著要長高的渴望,勇敢地爬門板。這是當地的一種迷信,據説這樣可以長得跟門板一般高。不屈不撓的基因,使他終於又拔高了一截,成為一個身材正常的人。

  顯然“苦難”是曹文軒童年記憶中的一個關鍵詞,但同時,無論是他慈善的老祖母、疼愛他的母親、充滿哲思的父親,還是給他無限情趣和恩澤的水鄉,都為他童年刻下了溫暖的記憶。或許這些,不僅讓苦難在他的生命中轉化為巨大的精神財富和文學力量,更讓他的文學創作與理論建樹與兒童緊緊相連。

  可以説,中國近30多年的兒童文學,是與曹文軒先生的名字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從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的兒童文學還處於十分沉悶的狀態下,他勇敢而又智慧地提出“兒童文學應回歸文學”,到上個世紀80年代他提出“兒童文學作家是未來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到後來提出“兒童文學是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的理念,他的文學思想一直在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兒童文學。

  “美與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這一精神始終貫徹于曹文軒的全部作品之中。在兒童文學普遍放棄文學性或是一味注重其思想教育功能的情況下,他對兒童文學的定義作了更為全面的界定。他認為,“美是兒童文學的一個不可丟失的基本面”,“美感教育是兒童文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功能”。他在大量的文章與講話中,反復闡述:只有那些既思想深刻又具有審美能力與審美情調的人才算得上是一個完整的人。兒童文學應比其他任何文學藝術的門類更需要注重美。他的作品是中國兒童文學中最為優美的文字。他的作品之所以得到廣泛關注,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作品所具有的美感,而這些美感在今天的兒童文學中似乎已經不多見了。人性、大自然以及種種思想、種種物象的美,在他的作品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呈現。它們不僅感動了青少年,也感動了成人,他的作品常常被全家人共同閱讀。長篇小説《草房子》《紅瓦》《根鳥》《細米》《青銅葵花》《大王書》《楓林渡》《山羊不吃天堂草》《丁丁噹噹》等,百餘篇短篇小説以及30多種圖畫書等莫不如此。

  在商業化氛圍愈來愈濃重的今天,曹文軒先生不為所動,始終堅持經典化寫作。同時,在兒童文學普遍放棄安徒生的悲劇傳統,基本上傾向於嬉笑與快樂的語境中,無論是在創作上還是在理論上,他卻始終堅持兒童文學的悲劇精神。“兒童文學不能簡單地定義為‘是一種給兒童帶來快樂的文學’,兒童文學除了給兒童喜劇快感,還應當給兒童悲劇快感。”痛苦感、悲劇意識、憂患意識,應與快樂同行。他始終堅持兒童文學的悲憫情懷。“寬廣的人道主義”是理解他作品的關鍵詞語。

  曹文軒“成長小説”概念的提出,解決了長期困擾中國兒童文學的一個問題,從理論上也從實踐上劃分了兒童文學的不同區域以及不同區域的不同尺度,從而使許多過去的兒童文學所不能觸及的方面,現在變得順理成章。他的成長小説系列為中國兒童文學開闢了新的生活領域與審美領域。近十年來,曹文軒涉足圖畫書領域,系列圖畫書開創了中國圖畫書的新的歷史。在他看來,圖畫書是用來給孩子打精神底子的書。他的“無邊的圖畫書”“在所有文學的門類中,圖畫書是離哲學最近的一種”等富有見地的觀念,産生了很大影響。理論與實踐並舉,被譽為中國的“圖畫書之王”。

熱點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