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圖為院田古村落裏的“舒婷詩院”。 張金川 攝
圖為院田古村落一角。 張金川 攝
(張金川 鐘旎 林斯乾)“目前,我們正在加大對院田古村落和古民居的開發保護力度,打造‘詩意院田,夢裏老家’品牌。”福建省上杭縣太拔鎮鎮長黃宜洲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車入太拔鎮集鎮東南方,“詩意院田”四個大字進入視野,這就是至今有700年的上杭縣太拔鎮院田村。
院田村是客家李氏的重要發祥地,2012年被認定為首批全國646個具有重點保護價值的村落之一,同時也是上杭縣唯一獲此殊榮的村落。村落以清代建築風格為主,既有“九廳十八井、穿心走馬樓”的古建築,也有庭院式、方土樓、圍屋、徽派建築。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百多位廈門知青來到院田,成就了著名詩人舒婷,留下了一百多首中國朦朧詩的傑出代表作,奠定了院田“中國朦朧詩發源地”的基礎。
在院田村委會主任李錦發的指引下走進“舒婷詩院”,記者發現舒婷所著詩篇《寄杭城》與《致橡樹》一起被裝裱挂在“舒婷詩院”墻上的左右兩側。
“舒婷詩院”坐南朝北坐落在古民居“生氣盤鬱”中,古樸雅致,安靜祥和。院後是綠樹層巒,院前是儒溪河,與“奠攸居”隔水相望。院田村曾舉辦了“2015年院田中秋詩會”,吸引了來自福州、廈門、龍岩等地40多位作家、詩人前來吟詩作文。
“當時舒婷在這裡插隊的時候,大家經常一起挖地瓜、種田,那時候的生活很苦。”一位仍然生活在這個古村落中、現已76歲的黎奶奶,還能夠向記者清晰回憶當年舒婷在這裡生活的場景。她説,舒婷也曾帶著丈夫和兒子,兩次回到院田。
700年的客家文化底蘊造就的院田古村落,見證了院田的繁榮和發展。“奠攸居”、“迎川至”、“司馬第”規模宏大,“生氣盤鬱”、“離照文明”、“恪持庶永”大氣盎然。院田古村落中現存有二十多幢古建築,已有五六幢建築完成搶修,其它古建築也在陸續進行搶修中。
“隨著村民對古村落保護意識的逐步提高,村民已經自發加入保護、開發古民居的行列。”李錦發介紹説,下一步將依託院田村現有的影響力,發揮“朦朧詩發源地”的文化內涵,擬建“朦朧詩”博物館,使其成為古村落中的靚麗文化名片。
如今,當地政府已成立了院田村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工作領導小組,正著力把院田打造成具有客家特色和文人氣息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我們正在加快道路提升改造,建遊客中心、停車場,儒溪河景觀建設等一系列的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李錦發説,村裏現已有兩家“農家樂”,在景區建設完成後,會增加更多的“農家樂”,服務遊客。
“通過爭創國家4A級旅遊景區,院田的村民生活環境會更優,生活質量會更高。”李錦發表示,通過院田古村落的改造,不僅能保留原有的古建築,同時也能夠讓其文化傳承下去。
龍岩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古村落保護專家鐘德彪稱,“院田村地理環境很好,山清水秀。前面是筆架山、茫蕩洋,還是儒溪和大坑溪的交匯處。這裡文化底蘊深厚,古建築集中連片,古民居門額多取自《詩經》,起到教人奮進、提升修養的作用。”
鐘德彪認為,政府重視對古村落的保護,提出的“詩意院田,夢裏老家”切合時代要求。院田的保護與發展,需要爭取上級的支持,幫助做好規劃、處理好群眾迫切蓋新房和保護古村落之間的矛盾。要成立村級基金會及理事會,使村落保護基本理念和各種措施落到實處。
“尤其要重視民間文藝的挖掘,為民間文藝傳承提供舞臺。”鐘德彪指出,保護古村落不僅要提高村民的保護環境意識,注重房前屋後的衛生和風水林的保護,保持青山綠水,還要注重文化的保護傳承;開展以“詩會”為主題的活動,出版相關書籍,打造成影視創作拍攝基地,豐富文化內涵,擴大村落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