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娛樂頻道 > 內地港臺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建國大業》觀影報告 領袖人物臉譜化被打破了

 

CCTV.com  2009年09月08日 07:29  進入娛樂城堡  來源:信息時報  
專題:《建國大業》

“毛澤東”接見出席政協會議的女代表。(圖片均為劇照)

劉勁扮演的周恩來很酷。(圖片均為劇照)

陳凱歌是《建》片中最受好評的明星之一

“毛澤東”與“蔣介石”碰杯致意。(圖片均為劇照)

  隨著9月17日上映日期臨近,外界對“史上最牛獻禮片”——《建國大業》的熱情也趨近高潮。昨日影片在北京舉行全國首場媒體放映會,平日裏見慣明星的娛記們走出影院都還在熱烈討論中,“張國立版蔣介石挺驚喜的”“姜文那叫帥啊!”

  稍早時候接受信息時報專訪的導演黃建新就強調《建國大業》絕對不是過往概念裏的主旋律大片,在這部電影裏,史詩與情懷的交融才是他所表達的。而在昨日看片中,不論是蔣氏父子的情感交流,還是毛澤東周恩來等領袖人物的真情流露,確實讓人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地方。

  在以往的影視題材作品中,提到“蔣介石”就是一副發號施令唯我獨尊的模樣,首次出演這個角色的張國立呈現了這個歷史人物多層面的心理變化。以絕對票數當選總統時,他面帶得意,發現阻止李宗仁當選副總統失敗,又難掩失落。不過最打動的人還是蔣氏父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敗走台灣之前,這對父子在溪口長談,一屁股坐在臺階上的蔣介石眼神中一片茫然,陳坤扮演的蔣經國看著“父親”如此落寞也是眼含淚水。

  透過“蔣介石”有別以往的角色呈現,其實也反映了導演組有意突破,黃建新表示:“這次突破地方就是想讓鏡頭深入到這些歷史人物的內心,韓三平也説過我的細膩以及敘事風格會給電影帶來新鮮感。”其實公佈張國立出演蔣介石後,不少人都説他很不像。黃建新認為到了破除習慣的時候了:“其實仔細對照(照片),會發現(以前)也沒有那麼像。反倒是台灣政界看過張國立的表演後,覺得他最貼近這個歷史人物。連宋楚瑜都指著他説,很像(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蔣介石。我覺得他塑造了一個很立體的角色,很多細節都抓得特別準。”

  喝酒戲看哭了院線經理

  張國立演出了不一樣的蔣介石,作為近幾年毛澤東、周恩來等領袖人物的扮演者,唐國強與劉勁等人也交出了不一樣的答卷。淮海戰役勝利當晚,中央四位領導人喝酒狂歡,以前形象總是溫文儒雅的“周恩來”,居然敞開衣衫高唱起《國際歌》,再仔細一看,喝醉的“毛澤東”正張著嘴笑著歪倒在一邊,領袖人物固有形象全被打破,給人一種親近感。此外受邀參加政協會議的馮玉祥在海上遇難,消息傳來正在洗腳的“毛澤東”憤怒地踢翻了水盆,那邊廂“周恩來”也在大罵手下“都是豬腦袋”,這些細節都是此前作品裏難以找到的。

  對於這些看法,黃建新説正是他所喜歡的詩意化的處理,“以前寫這邊的戲。可能臉譜化的成分比較多,這些年隨著開放程度的深入,大家開始能夠站在比較理性的角度來回望。聽到淮海戰役勝利,唐國強呈現的是對手失去的瞬間,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喝酒狂歡那段很特別,用了華爾茲的音樂,詩意化的拍攝,都屬於浪漫化處理,這些都是我喜歡用的方法。”黃建新還透露這段喝酒戲,在院線看片時看哭了不少院線經理。

  作為一部獻禮片,黃建新追求史詩詩意化的態度很是鮮明,電影中宏大的戰爭場面少之又少,有需要時直接用歷史片段,自言拍戲離不開孩子這一元素的他,刪了不少大腕的戲,卻硬是把一場毛澤東和女兒在野外玩耍的場景留了下來,這一幕畫面拍得很唯美,漫山遍野的紫色野花,無憂無慮的小女孩,輕快的背景音樂,假若不是毛澤東和周恩來邊走邊談政事,完全找不到主旋律電影的味道。

  黃建新就坦言寬鬆的創作環境,讓他對影片充滿期待:“原來以為我喜歡的藝術手法很難進入這種戲,但後來發現是可以的。可以有很多詩意化象徵的,這也是目前大家覺得有新鮮感的地方。信息時報記者 陳慧

  韓三平欽點孫楠

  唱主題曲《追尋》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馬婷) 9月13日晚,在南京舉辦的《建國大業》首映禮,韓三平除了帶所有主要演員及部分大牌龍套演員出席之外,主題歌的演唱者孫楠也將首度獻唱主題曲《追尋》。與所有的演員義務出演一樣,孫楠此次演唱也是零報酬。

  據《追尋》作曲舒楠透露,拍攝過程中,成龍、劉德華都曾主動報名演唱主題曲,但小樣出來後,劇組認為這樣宏大歷史題材、長線條浪漫抒情史詩般的調子,必須要找一個能駕馭的人來演唱。於是,韓三平當時就欽點孫楠。

  孫楠説也許是自己比較高亢的嗓音和抒情的特質跟整個影片傳遞的情感比較貼合,“這是我和編劇張和平老師的二度合作,第一次合作是在10年前的《不見不散》。再度合作舒楠老師是按照我的聲線來譜曲的,所有的調子都是為我量身定做。”關於主題曲《追尋》取名,孫楠表示,追尋其實是對革命的追尋,主題歌其實是將艱難的歷史進程擬人化、抒情化。

  《建國大業》領銜

  “向祖國彙報”電影展映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陳爽 通訊員 洪瑋)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9月有多部獻禮片上映,重頭戲《建國大業》將於9月16日正式上映。而中影南方電影新幹線旗下影院于近期將推出“向祖國彙報”重點國産影片展映活動,連續6周,推出六批不同主題、有代表性的新中國電影,讓觀眾從這些電影中感受祖國的成長和變化。展映電影將由人物傳記篇、歷史戰爭篇、真實事件改編篇、動作篇、愛情喜劇篇、兒童篇六大板塊組成,將放映包括《鐵人》、《建國大業》、《天安門》、《驚天動地》、《可愛的中國》、《沂蒙六姐妹》、《風聲》、《誰主沉浮》、《萬家燈火》、《黃河喜事》、《大地》、《秋喜》、《孟二冬》、《卡德爾大叔的日記》、《北大荒》、《鏖兵天府》、《高考1977》、《所有夢想都開花》、《風聲》、《尋找微塵》、《馬蘭花》等60部展現新中國變化發展的優秀影片。

  笑歸笑,數星星還是挺愉悅

  陳道明姜文贏掌聲 馮小剛陳凱歌受好評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陳慧

  昨天是《建國大業》做的第三次廣泛意義上的試片,第一批的觀眾是院線經理,用黃建新的話來説,這撥從來都是最冷靜的觀眾,看完後都説客串的明星是為故事服務,他更對記者強調即便沒有明星班底,《建國大業》也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不過昨天的觀影現場,明顯感受到了“數星星、找星星”這樣的愉快氣氛,尤其是扮演的角色和固有形象差別挺大時,更是出現笑場,其中范偉扮演的廚師受到毛澤東接見這一幕,笑聲最大。一直被誇三場戲三場都精彩的姜文,每每現身都伴隨一片笑聲,不過在指示陳道明扮演的閻錦文“幹掉”張瀾,兩位大腕張力十足的對手戲,贏得了全場唯一一陣掌聲,值得一提的是姜文這個場景還飆了句髒話,瞬間令毛人鳳這個以往只停留在史書上的人物“活”了起來。很有“笑果”的龍套明星還包括“警察”劉樺、“女記者”陳紅、“徐悲鴻”鄧超以及“上海市長”曹可凡。反倒是前進北京城的場景裏,同時出現葛優和王寶強兩大明星,觀眾反應不算熱烈,傳説中葛優的幽默臺詞“這不是北京城墻嗎?怪不得那麼結實。”並未出現。

  掰著指頭算明星樂趣多

  密集的宣傳和採訪,其實每位明星在《建國大業》扮演的角色已經不再神秘,昨天在現場,還沒等明星“正面全露”,有人就提前“劇透”:一隊黑衣人馬護著人力車上的人物快步跑著——“馮小剛來了”。政協委員排排站等著拍照,攝影師站在幕後,觀眾就先笑了:“是郭德綱!”當一身戎裝出現的劉德華還沒以近景切換到畫面上時,有女觀眾就先喊了出來:“華仔!”

  發現明星不算什麼,掰著指頭算明星戲分也算是觀影一大樂事。採訪李濟深,“記者”成龍説著粵語雖然怪怪的,但因為地點背景是香港,可以理解,提了兩個問題的他總共説了七八句話。千萬別以為他在客串明星中臺詞多,憑藉《潛伏》走紅的吳剛演的是“聞一多”,街頭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絕對頂得上三個明星的臺詞量了,要知道“政協代表”馮鞏唯一的那句臺詞是:“都被説完了,沒了。”

  其實觀眾的這些反應,早在黃建新預料中,他覺得沒什麼問題:“為了找明星才來看?那也對,商業角度上説就是這樣。有一天製片主任説,網上打出廣告‘要買歐美傢具,看《建國大業》’因為我們很多傢具都是收藏品,非常漂亮。這也説明這個事情變得跟電影沒關係了。東西成話題了,觀眾興趣大了,就想去看看,可以理解。”

  陳凱歌主動改戲有功

  與此前兩次試映一樣,馮小剛與陳凱歌的表演也受到一致好評。黃建新坦言,兩位名導能從“明星包圍圈”跳出來,有一個便利:“因為他們都在戲眼上。”他之後解釋兩人亮相的場景中,故事都是極具戲劇衝突力。其中陳凱歌主動改戲還發揮了不少作用;“馮玉祥被蔣介石叫去美國,本來是安排李濟深在茶館説這是個陰謀,但後來改成馮玉祥打著燈籠去總統府找蔣介石,把所有人都嚇壞了。提出這個概念的就是陳凱歌,我們還連夜改劇本,大白天打一燈籠然後説‘黑暗啊看不見道’這些戲就是戲眼。”

  編劇王興東講述創作過程——

  《建國大業》故事很驚險

  説到《建國大業》,予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數不完的明星,以致于影片劇情反倒少人注意。不過在編劇之一的王興東眼裏,《建國大業》並不枯燥無味,這是一個充滿驚險危機與緊張情節的影片。同時,他還在創作手記中講述了《建國大業》的創作過程。

  要以人物主題優先

  據他所述,《建國大業》啟動創作大概是在3年前,當時北京市政協想通過影視作品宣傳政協工作,找了王興東等幾位從事影視編劇的政協委員去商談,當時王興東的選題是寫第一屆政協會議,這個提議得到批准之後。王興東開始盤算著這項重大而龐雜的工程,從何處入手結構,以何種角度展開?以何種樣式體現在銀幕上?有人曾建議,要從1946年1月在重慶召開的38人出席的舊政協寫起,王興東斷然否定了這個提議,他覺得電影是以人物為核心的敘事呈現,並不是新舊政協會議的對比論壇。

  一部電影以誰為主,則在開端提出人物的需求,這是至關影片走向和決定主題的要害問題。以舊政協開端是寫蔣介石操控下召開的所謂“和平建國”大計的會議,是表現蔣介石的建國思想。而他要完成的是“開了一個政協會,建立一個新中國”,是以人民政協的籌備和創建,表現毛澤東的建國思想,則必須從1948年毛澤東在城南莊發出“五一節口號”開始,其中第五條提出了“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行動主張,這是毛澤東的主動作,也是人物的最高需求,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如何完成了“建國大業”,主題將緊扣住人民政協會議能不能開成,宋慶齡、李濟深、張瀾等身在國統區的民主黨派的領袖們能不能來解放區參加這個會議,在毛澤東提出的“軍事南下,政治北上”的戰略方針和統一戰線思想指引下,終於實現了第一屆人民政協會議的勝利召開,經過民主協商投票選舉,合法地催生了人民共和國,這就是全部的故事。王興東不想表現蔣介石舊政協會議“和平建國”的破産和內戰開始,蔣介石又召開了偽國大當選總統之類的事件,概與他所創作本意無關,一切游離劇作主題的情節,再有戲也是蹩腳的東西。

  研究多位名人傳記

  面對著浩瀚的文史資料,面對著眾多參加政協的歷史名人,怎樣寫比寫什麼更難,不能面面俱到做成大量史料的羅列,觀眾看的是故事,而編劇必須要講一個好看的故事,闡明一個深思的主題,樹立起毛澤東為代表的人物形象,而不是牽出一群人物點名亮相。在研究了孫中山夫人宋慶齡、民革主席李濟深、民盟主席張瀾等人的傳記後,編劇們深深地被他們的領袖作風,人格魅力,政治主張所感動,深深理解了毛澤東為什麼如此尊重他們,並盛情邀請他們一定北上參加政協會議。

  這是一部充滿驚險危機和緊張情節的故事。從開場毛澤東提出召開政協會,半月後,混進我軍的特務劉從文密報毛澤東的位置,蔣介石立即派飛機轟炸毛澤東住所,到籌備過程中各種出現的危機等等,沒有比政治鬥爭更加殘酷和危險。總之,像一個嬰兒出生母親必然陣痛和流血一樣,新中國是在硝煙戰火中出生,也必然流灑無數人的鮮血。因此,了解這樣一個新舊政權較量的故事,圍繞一次政協會議展開的尖銳衝突,讓觀眾感受當年的驚心動魄。

  相關鏈結:

責編:吳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