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影星維戈 莫騰森(右)和片中小演員科迪 史密特 麥克菲
競賽單元《末日危途》
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第二部亮相的參賽片,改編自《老無所依》作者科馬克 麥卡錫的普利策獎獲獎小説《路》。在這個末世預言般的殘酷故事裏,“阿拉貢”維戈 莫騰森獻上了令人彈眼落睛的震撼演出,成為影帝大熱門。
改編自普利策獲獎小説
《末日危途》是拍MV起家的澳大利亞導演約翰 希爾科特的新片。該片根據《老無所依》作者科馬克 麥卡錫的普利策獎獲獎小説《路》改編,由維戈 莫騰森和查理茲 塞隆主演。
《路》是麥卡錫的第10部小説,被認為是一首“殘酷的詩”,講述核爆之後的“核冬天”,塵霧籠罩全球,一片黑暗蕭條,沒有政府組織,公路上到處是汽車殘骸,森林只剩下一根根焦黑木柱。在這場浩劫中,有一家人僥倖活了下來。他們有一支手槍和一發子彈。父親告訴兒子,如果遇到危險就用僅剩的子彈自殺。孩子的母親卻不堪忍受生命的殘酷而拔槍自殺。父親於是帶著兒子上路,去尋找可能的希望。這部小説改編電影的計劃幾年前就已啟動,原定去年推出影片,但因為種種問題一直推遲到現在。
《末日危途》不僅大力渲染廢墟的視覺效果,還有鑽入靈魂的恐懼。影片跟蹤記錄了一對父子孤獨的逃亡里程,他們沒有希望、沒有目標,隨時都會死於饑餓、寒冷或人類的殘殺。電影的第一幕就是父子在荒蕪的公路上孤獨前進。父親在路上的唯一動力,就是保護兒子。他的心中多少還殘存著對美好時光的記憶,彩色的閃回片段,在整部陰暗絕望的片子中格外顯眼。
這部影片由溫斯坦影業出品,希爾科特能得到這部小説的電影改編版權,主要得益於他曾執導音樂人尼克 凱夫擔當編劇的“澳大利亞西部片”《關鍵協議》,那部電影的殘酷和荒涼感,以及對人性理智得近乎冷酷的描寫讓好萊塢的製片人看好他把握麥卡錫小説中獨特的西部色彩的能力。
核戰還是工業事故
原著對於慘劇發生的原因並沒有特別描述,導演在電影中也沒有解釋慘劇的原因,留給觀眾猜測的可能:核戰、工業事故、自然災害,或者是所有一切同時而至。為了呈現世界末日的荒涼感,布景是影片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布景設計籌備期間,導演走訪了美國的賓夕法尼亞、俄亥俄、路易斯安那、華盛頓、俄勒岡州,到處去尋找毀壞的曠野、垂死的樹木、遺棄的道路和荒廢的空屋。導演希爾科特解釋説:“排除一切生命存在的跡象,我們要一個除去塑料碎片之外,近乎單色的世界。”他又説,“但這是一個被粉塵與殘骸污染的有毒世界。我們想要讓這個世界保有一些抒情面,並盡可能自然並深入人心。”
麥卡錫的作品被翻譯成各國語言,廣為流傳,《末日危途》的主創們也是在看過原著被打動後,才著力把它搬上銀幕的。莫騰森表示正是因為喜歡原著,又覺得能夠發揮演技,才全身心地投入到父親這個角色中,“雖然英語是我的外語(莫騰森在阿根廷度過童年),我也喜歡北歐影片,但讓我心動的是這個好劇本。”
談到原著與電影的區別,莫騰森説:“在銀幕上重現小説對於我來説很不可思議,我一直在考慮如何表現書中的細節。那些景象我們只能想象,很難重建場景,但我們做到了。”
維戈 莫騰森
自毀形象衝擊影帝
父子之間的愛,是這部黑暗影片背後的閃光之處。“這部影片表達了關於父母、孩子的思想。有時,孩子才是主導。這是一部關於愛的影片。”導演還補充道,“小説中傳達出‘信任’的精神比故事的本身更重要。要給與年輕人充分的信任,他們很有活力和能力,能夠獨立在世界上生存。”
12歲的小演員科迪 史密特 麥克菲,其表演充滿了本能的動力,與莫騰森的對手戲絲毫不差。在發佈會上,幾位主創都大力稱讚科迪的天分,莫騰森對這位“兒子”的表演讚賞有加,稱自己找到了做“父親”的責任感。科迪實際年齡比原著中的兒子大了幾歲,講起拍攝現場的困難,他十分興奮:“沒想到那水真的很冷,鞋子也很難受……導演卻叫我再來一次”。
《指環王》中“阿拉貢”維戈 莫騰森在片中自毀形象,獻上了極為精彩的表演,表現父親減肥的駭人效果甚至不輸給《機械師》裏的克裏斯琴 貝爾。莫騰森也因此被認為是今年威尼斯影帝頭銜的有力爭奪者,甚至有機會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明星不像明星,缺乏戲劇感、對白稀少、故事壓抑,這樣的電影在首場媒體放映後“逼”得一些觀眾中途退場,堅持到最後的觀眾卻有很多淚流滿面。英國《獨立報》稱:“約翰 希爾科特拍了一部充滿力量和感性的電影,大銀幕的表現力非常強。”《標準晚報》則將該片形容為“充滿美學色彩的恐怖片”,“媒體場放映結束後,影廳內一片寂靜。觀眾們在看片過程中一次次遭受打擊和震撼,結尾卻有點老套。”(記者 袁晉)
責編: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