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葉大鷹、郭柯宇、潘粵明、徐嘯力(魯海濤/圖)
“大約1997年的時候我正在籌備《紅色戀人》,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朋友那裏看到一張1949年以前破敗的長滿荒草的天安門照片,我忽生遐思:天安門是在哪一刻突然就變成了我們後來看到的樣子?”這是導演葉大鷹創作《天安門》的初衷,也是整部影片想要呈現的——天安門在1949年開國大典前28天,進行的一次大變身。9月3日,距離建國60週年大慶28天之際,葉大鷹導演,潘粵明、郭柯宇、徐嘯力等主演的電影《天安門》將在全國公映。昨日(27日)在滬上首映禮上,葉大鷹不無感慨地説:“我曾經一直認為拍這部電影就是我的一場白日夢。”
宣稱技術比《赤壁》先進
1997年時就構想拍攝一部關於天安門的電影,如果當時啟動,應該可以趕上為建國50週年獻禮,但葉大鷹説:“這電影我説籌備了10年,其實是一直在等,等技術跟上了,而且我們的市場也可以容納那麼大規模投資的電影了。”
關於《天安門》的拍攝成本,葉大鷹沒有具體説,但潘粵明提供了一個參考數據:“我們是把橫店的那個1:0.9的天安門做舊然後再翻新拍攝。光是做舊的費用,就夠再蓋一個天安門的錢了。”聽起來有點難以置信,但影片最後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與眾人握手的鏡頭,卻清晰可見是特技製作的結果。葉大鷹説,光是還原“毛主席”就花了10個月的時間,“其中還經歷了第一次做出來怎麼看怎麼不像!後來反應過來,是不像唐國強——我們都有些不習慣看到真的毛主席了。還有一稿做出來,中影領導都不滿意,我們一度很絕望。”不過對於最後的“成品”,葉大鷹還是相當自信,“我敢説,我們這技術比吳宇森那《赤壁》還先進呢。”
感謝田華的丈夫蘇凡
從最初的一張照片到如今故事豐富的《天安門》,葉大鷹説自己幸運地遇到了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田華的丈夫蘇凡,也就是片中潘粵明詮釋的田震英的原型。“跟老先生聊天的時候,我才知道當年就是他帶著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舞美隊佈置的天安門,從此,天安門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了。我得到了當時的許多細節,日本人參與設計方案的故事、大燈籠的故事等等,最最讓我感動的是蘇凡最後在天安門城樓上參加了開國大典,但是和毛主席那麼近卻沒能握到毛主席的手……”
葉大鷹説,在影片還是個白日夢的階段,他曾想過:“拍完《天安門》就可以沒有遺憾地退休了……”如今影片順利完成,而且試映口碑都相當不俗,作為自己“紅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葉大鷹自然希望影片在票房上也能“紅”,“其實我們這個片子明星也很多。最大的明星是毛主席……”這句話一齣,讓記者們一下都不接上話,葉大鷹繼續補充説,“我們還有雷鋒、姚明、崔健,還有各個國家領導人……都在我們最後的那組以天安門為背景的相片裏呢。”(記者 劉嘉琦 )
責編:吳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