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大學生就業導航援助行動 >

陳銘龍:“大學生産業化”成2011年新就業模式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7日 14: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早在1900年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説》中就強調:“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梁啟超所説的少年,就是現在的中國大學生群體。大學生是國家最重要的人才資源,是一個民族的希望,一個國家的未來!然而社會上卻存在著這樣的一種現象,用人單位不知何處覓人才,畢業生不知哪些單位要人才。這種奇怪的現狀讓我們不得不疑問:經濟的發展是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了?

  暫且放開上面的問題,再關注這樣一種現狀:自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據統計大學畢業生,2006年有410萬;2007年有495萬;每年以增加50萬的勢頭持續上升,而在2010年,大學畢業生就高達630萬,手持高學歷的大學生越來越多。

  結合這些數據再重讀梁啟超的話,可以看到國家注重教育的發展,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原本是一件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但為什麼又會引起上面所説的社會問題呢?

  問題的關鍵在於缺少一個有效的鏈結方式,一個讓“人智”轉化為“民富”“國強”的鏈結,而這個鏈結就是大學生産業化。分析大學教育現狀,大學生之所以學而無用有幾個根本原因:

  中國産業鏈不適合大學生發展

  這是從宏觀上來分析我國的經濟發展現狀,我國的經濟主體以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為主,尤其是沿海的各個發達城市,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棉紡織加工、橡膠加工、汽車製造業等,都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而按照國際分工,這種發展類型是處於國際産業鏈的底端,科技含量不高,對工作人員的要求也相對低下。這本來是符合我國人口基數大、低學歷人員比較多的情況的。但是,大學生逐漸成為就業的主體,而勞動密集型企業主又不願意花費比原來更大的價錢雇用大學生工作,從而限制了大學畢業生的一個就業方向。

  大學生所學專業沒有整合,造成知識流失

  高校的專業設置與就業方向不對口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結構性矛盾。自建國後,高校專業設置遵循著統包統分的政策,由教育部統一規劃專業,符合了當時計劃經濟的發展需要。而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以往由國家統一的高校專業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經濟多元化人才的發展需求。高校所設定的專業與市場真正需要的就業方向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造成了現有教育資源的流失。

  第三是高校教育只注重理論的學習,沒有充分重視實踐實際的培養,造成眼高手低的現象。高校就像一個金字塔,也像一座圍城,在給學生提供一個安靜的讀書環境的同時也將自己與社會隔離開來,學生在高校只重視課本、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對於有針對性的、真正的實踐動手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尤其是文、理、工三科分立以來,文科的實踐教育培養更是微乎其微,這種現象導致了學生眼高手低,畢業後空有理論知識卻沒有真正的動手能力的缺陷。

  市場經濟在發展,高校在持續的擴招,而大學畢業生面對當前的就業前景卻日益的徬徨和焦慮不安。這就是當前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危機,而解決就業危機的關鍵在於形成大學生産業化的就業新途徑。

  解決就業,一針見血

  首先,大學生産業化要求學校配合企業,定向培訓學生。教育所具有的滯後效應和長期以來我國形成的過於側重學術化、專業化教育的定性思維模式,導致了高校的專業設置只考慮到想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卻沒有注意到現當今社會市場經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樣類型的人才。所以大學生産業化的首要要求就是高校配合企業的發展需求,構建職業教育模式,針對發展的需要定向培訓學生,由就業市場來決定學校教育的方向。

  其次,大學生産業化要求充分利用民間資本投資和政府投資新型“高校大學生産業基地”。大學生畢竟是經過多年的教育培養,具有著多方面的學識,對於未來的發展所缺少的只是一個發展的平臺。因此結合民間資本投資和政府投資構建一個“高校大學生産業基地”,吸納學生到這個基地參與社會實踐不僅能夠防止流動資金進入地産和股市,阻礙資本流通,而且能夠促進大學生有效得到就業,並且可以對大學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創造新的財富積累方式。

  再次,大學生産業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整合學生資源,達到創新就業方向甚至是自主創業的目的。由民間和政府共同投資設立的大學生産業基地吸納了大量的大學生,通過開展各種交流模式,使他們對於就業、創業的看法相互之間可以相互碰撞、共融,最後形成合理的創業思路,最終走上自主創業之路。

  最後,大學生産業化在大學生與企業之間形成一個網絡,建立一個以學校為仲介,將大學生與企業發展對人才資源的需求直接一對一的鏈結起來,為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和市場分析,學生可以查詢到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企業也可以查詢到高校大學生的培養情況,並結合企業的需求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正是産業化使得大學生與企業之間真正形成一個有效的網絡。

  因此,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必須是有一個合理和良性循環的系統,“大學生産業化基地”就是一個利用學生專業的優勢聯合成一個多元化産業基地。將高校的專業設置、大學生的培養方向和企業的發展需求有效的鏈結起來,不僅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就業、創業的平臺,而且作為在學生學習與未來就業之間的一個鏈結和中轉緩衝,真正形成大學生産業化模式。

  陳銘龍:中國青年文學家、新聞時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