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大學生就業導航援助行動 >

大學生就業指導: 開啟能源類畢業生就業新思路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5日 15: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教育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獨特的辦學特色、就業市場、人才培養模式和就業工作體系,決定了我國能源類高校就業工作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隨着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能源類高校的就業工作正面臨着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能源類高校畢業生就業呈現鮮明特色


  參照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就業工作的具體狀況,結合能源類高校就業工作的現狀,筆者發現,能源類高校的就業工作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畢業生就業單位相對單一。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能源行業的跨越式發展,尤其是國家新能源戰略的實施,能源類畢業生一度走俏,但也使就業流向相對單一,使得能源類高校的就業工作對能源類企業的依賴性過大,深受其人才需求變化的影響。


  數據顯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畢業生就業時大多趨向於選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團公司;同時,該校的本科畢業生升學率多年沒有突破30%,若扣除15%的保研率,則該校近幾年的考研率不到10%,遠遠落後於其他高校。這種狀況便使得能源類高校的就業工作對能源類企事業單位的依賴性過大,容易受到其人才需求變化的影響。


  其次,畢業生流向地區相對集中。由於我國的能源類企業大多分佈於我國北部省份和西部地區,導致能源類高校畢業生大多流向了這些地區,就業範圍區域性較強。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畢業生大多選擇我國北部省份,而選擇經濟較發達地區、人才需求較集中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畢業生相對較少;研究生多選擇山東、北京、天津、廣東等發達地區,其他地區就業數量比例很小。


  再次,西部就業和基層就業特色鮮明。受我國能源類企業地區分佈的影響,能源類高校畢業生選擇西部就業、基層就業和艱苦行業就業的特色比較鮮明,從很大程度上響應了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國家“西部就業、基層就業”的倡導。2002年至2006年,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每年主動選擇西部就業的畢業生都在400人左右。


  此外,女性畢業生就業矛盾突出。特殊的專業設置和特殊工作環境,使能源類高校的女性畢業生就業時會遇到更大困難,就業過程中的“性別歧視”顯得尤為突出。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男女畢業生就業率存在較大差距,且隨着畢業生數量增多和就業形勢的嚴峻進一步擴大。


  就業工作的困難與挑戰主要來自三方面


  隨着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能源類高校的就業工作難度與日劇增。與其他高校相比,能源類高校的就業工作的困難和挑戰既有共性,又有獨特性。


  能源類就業市場遭遇激烈競爭。一方面,能源類用人單位受自身發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總量呈現萎縮態勢;另一方面,其他類高校搶佔能源類就業市場。我國石油、石化等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和能源類專業人才走俏,使得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高校紛紛開設石油、石化相關專業,並以其雄厚的辦學實力和深遠的影響力對能源類高校的就業工作造成了嚴重衝擊。


  畢業生素質與用人單位要求尚有差距。伴隨着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畢業生的“門檻”也在逐漸提高,“大學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成為大多數用人單位錄用人才的必備條件;同時,隨着我國能源企業海外項目的迅速發展,國際視野寬闊、專業知識紮實、外語水平較高、中文底蘊深厚、溝通合作能力良好的國際化人才缺口越來越大。但是,目前能源類高校的畢業生遠沒有達到這一要求。


  此外,能源類高校的理工特色,還導致了其畢業生人文素質較低,文字寫作、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能力較弱,成為能源類高校畢業生的發展“短板”。


  畢業生“等、靠、要”思想嚴重。很多能源類高校的就業工作周到細緻,在為畢業生服好務的同時,也助長了畢業生“等、靠、要”的思想,致使其就業觀念陳舊,主觀能動性差。


  有的畢業生嚮往發達地區和大城市,不願到西部、基層就業;有的一心盯着大型國有企業,對私營企業不屑一顧;有的則過分在乎薪酬多少,看不到企業未來發展空間;有的缺乏主觀能動性,不願走出去,到石油石化企業外尋找就業機會。受此影響,一些能源類高校甚至出現了畢業生“有業不就”的怪現象。


  高校要做好就業工作還需開闢新思路

  由於我國結構性人才失衡和畢業生總數持續攀升,大學生就業難將在一段時間內長期存在。在此前提下,能源類高校必須突破原有的思維和工作模式,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就業工作,力求突破大學生就業困局。


  在經營好原有能源類就業市場的同時,能源類高校必須積極開闢其他非能源類就業市場,實現畢業生就業的多元化;同時,能源類高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平臺,獲取用人單位需求信息,發佈畢業生求職信息。


  近年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進一步加大了開拓非能源就業市場的工作力度,還由“北上”、“西進”,變為“南下”,開闢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的就業市場,進而擴大了人才需求信息的來源,實現了學生就業渠道的多元化。


  能源類高校要進一步加大就業引導工作,從根本上改變畢業生“等、靠、要”的陳腐觀念,鼓勵他們增強競爭意識,到西部、基層就業,創造各種條件激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同時,引導畢業生到私營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等其他類型用人單位就業。


  積極探索新的就業模式,擴大聯合培養規模。能源類高校要修正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將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和用人單位實際需要緊密挂鉤,聯合用人單位做好大學生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在既定基礎上提高聯合培養的層次和範圍,擴大“訂單式”教育的規模。


  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學管理,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能源類高校要結合學校實際,針對社會需求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豐富教學內容,加強教學管理,保證人才質量,提高畢業生的專業知識、英語、計算機水平,重視包括敬業精神和合作意識在內的人文素質的培養。


  比如,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物理學院針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前景,在應用物理學專業中開設了採油物理、地球物理探測技術、智慧儀器三個方向;針對國家大力提倡節能降耗的情況,在材料物理中開設了材料腐蝕與防護、材料分析與檢測技術兩個方向;針對國家核能的快速發展,正計劃開設核電技術與應用方向的專業。上述舉措在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