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大學生就業導航援助行動 >

大學生為何難就業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5日 14: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社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就業擁擠有原因

  據了解,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共有123萬人,比去年增加了9.4%左右;而北京地區的高校畢業生也達到了8萬餘人,比去年增加萬餘人。一方面是畢業生人數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全球經濟發展不景氣,導致跨國公司和高新技術企業紛紛裁員。另外,國有企業以往一直是吸納高校畢業生的主力軍,但近年來卻呈現出了逐年下降的趨勢。據統計,1996年國務院各部委所屬院校有34%的畢業生進了國企,1998年這一數字下降為29.3%,而2001年僅為22%。所有這些因素,都使得2002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度增加了。

  今年大學生就業感覺格外艱難的原因還有,“熱點”單位需求的減少對大學生衝擊很大。人才市場是政治經濟形勢的晴雨錶,近五年來外企、金融和IT等行業今年景況不佳,自然會對大學生就業造成影響。用人單位的需求少,門檻就提高,同時對相關專業會有影響。北大李主任説:“往年IT産業並不只要計算機專業人才,也會從相關專業如物理、數學要人,但今年的行業收縮使這些學科失去了一部分就業機會。”同時,企業被裁人員面對二次就業,經驗豐富的員工顯然比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更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另一方面,在職人員提高學歷的“考證”教育越來越多,如MBA、MPA和法律碩士等。在普遍裁員的形勢下,他們多數選擇了在職攻讀學位的方式。企業則利用員工的這種心態,節省了培訓新人的費用,又提高了企業人員素質和優化了人才結構,是一箭雙雕的好事,但對大學生而言,則是需求減少和就業的艱難。

  另外,供需的矛盾其實在高校招生與專業設置上已埋下伏筆。據了解,這與近年來高校學科調整有很大關係,財政稅收和會計等專業的全國招生增加了近10倍,因師資限制少,社會認同程度高,成為學校最易辦的專業,但相關專業人才卻漸趨飽和,一些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正在放慢需求勢頭。

  應調整就業心態

  除畢業生人數增加的因素外,就業困難也和學生的選擇有關,心理預期過高也是一個主要的原因,畢業生多把目光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有人甚至説除了北京哪都不去。許多尚未畢業的本科生把“留北京”作為自己擇業時的一個硬性指標。對此,許多外地的用人單位顯得頗為無奈。在京參加過招聘的華中科技大學的一位老師無可奈何的表示,現在的學生都想留在北京,有的同學一看我們學校的所在地就放棄了,其實我們給人才的待遇是很好的。最近一項面對大學生的就業調查中也顯示,半數大學生更是將首選企業鎖定在了微軟、寶潔、海爾和IBM等20家知名企業身上。在回答“剛進入企業時,你最想成為哪種人員”的問題時,26%的大學生希望成為技術人員;24%的大學生希望成為管理人員;19%的大學生希望成為策劃人員。大學生們的這些想法,與眼下的就業形勢相比顯然並不現實。

  為此,業內人士提醒,今年的就業形勢明顯比以往嚴峻,大學生們要認清形勢和自身條件,不要好高騖遠。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畢業生就業處處長陳曦建議:人往高處走很正常,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達到一定高度,如果達不到就必須調整,這對緩解目前的就業壓力很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