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對手官網 >

[對手]跳槽到底好不好?(20120209)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6日 14: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對手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主持人 王凱: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財經辯論節目《對手》,我是王凱。

  剛剛看了小片,大家已經看到了,職場上有近八成的人有跳槽的意願,如果您覺得這個數字還不夠刺激的話,我再給您加點料,就在昨天我看到一份報告,叫做80後白領跳槽報告,專門有人研究這個。這個報告就對寫字樓的白領,還有網絡上的白領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的結果是,95.9%的人都有跳槽經歷,97%的人對跳槽不後悔,跳過四次槽以上的佔到30%,另外有六成白領人生當中第一份工作沒幹滿一年,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就這樣人心思動,頻繁跳槽對於職場新人來説到底是不是因為他們的心情太浮躁,心態太浮躁呢?這就是我們第一輪辯論的話題,掌聲歡迎紅方第一位嘉賓媒體評論員孫虹鋼,虹鋼兄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是不是因為心態太浮躁了?

  孫虹鋼:愛人者人愛之,敬人者人敬之,因為你不愛我,所以頻繁跳槽,不是浮躁。

  王凱:謝謝虹鋼,謝謝。掌聲歡迎藍方第一位嘉賓,媒體評論員老梁,老梁怎麼看?

  梁宏達:我小時候每當我不老實在家學習,這一趟那一趟的時候,我母親經常跟我説你心裏跟長把草似的,我們走上成年,經常這個單位那個單位來回跳,跟心里長把草似的,心里長把草是什麼?就是心裏浮躁。

  王凱:跳槽是不是跟心裏有直接關係,掌聲歡迎紅方第二位嘉賓,新浪財經的編委立殿,往常媒體觀察團成員在台下發生質疑,今天為什麼請到臺上?

  任立殿:不以結婚為目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對愛情要忠貞,但是工作不是談戀愛,想跳就跳吧。

  王凱:謝謝,我想今天你的老闆一定在看這期節目,替你捏了一把汗。對面另外一位老闆,好樂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李樹斌,聽到員工説這樣話,什麼心情?

  李樹斌:如果在一個企業沒有待超過三年,不可能了解這家公司和這個行業,沒有收穫離開了,怎麼獲得成功呢?

  孫虹鋼:跳槽是有原因的,我們總結分析過幾萬人跳槽理由,大概四種,為什麼説不浮躁就是這樣?第一種,另外一個地方有更好機會給我,工資高30%,職位更好。第二種理由,不喜歡現在職業的老闆,老梁做我的老闆我不喜歡,他太胖,第三不喜歡不適合幹現在這個工作,不適合所以得換。第四個理由,對現在公司前景不看好,所有跳槽一定是這四個理由中的一個。那麼這個看不出其中哪個跟浮躁有關係,老梁剛才講,人心里長草,對了,草意味著希望、意味著生命,為什麼很多跳槽發生在春天,就是因為一年之計在於春,而且還有一個理由,我也看過一個調查,今年過年以後一週時間,他們網上多出多少個招聘職位?186萬個招聘職位,都是針對白領的。企業都在這個時候招人,如果我們不跳槽去,你招誰去?當然還有綜合這些理由更關鍵在於哪兒,或者我對現在這不滿意,或者那邊給我一個更好的機會,那麼對於現在不滿意,成為現在很多人跳槽的一個挺無奈的理由,企業無奈,可能員工更無奈。

  孫虹鋼:多數企業跟員工簽一年合同,幹幾年最多簽兩年合同,您對我只有一年承諾,憑什麼我對你要有三年、五年的承諾,孟子有句話説,領導相當於君,員工相當於臣,“君視臣如土芥,臣視君如世仇”。

  王凱:謝謝,有的時候眼裏有浮躁,説明心裏有浮躁,是不是?老説員工浮躁,好好看看自己,這是給對面兩位老闆。老梁也有自己的公司,兩位老闆扎了眼中釘,怎麼辦,怎麼回復?

  梁宏達:首先一點,心里長草,不是希望之草,鋤禾日當午中必須拔掉的雜草,這個草就是雜念,我不反對跳槽,我只是説頻繁跳槽是心裏浮躁,有一個另外地方給很高的職位、很高薪水,不跳槽就是傻子。但是頻繁跳槽,很多人以什麼為理由,我經常聽到我身邊很多年輕人説幹我喜歡的事,到這個單位工作,不喜歡,不是我的愛好,跳槽走了。其實幹自己喜歡的事這句話是地地道道的大毒草,中國有一句老話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剛走向社會,如果一定委屈承受不了,稍微有點彆扭,跳槽走,這一生有什麼經歷。古往今來小時候寫作文例子太多了,什麼人想乘勢,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是孟子説的。怎麼跳槽到這個單位,無非兩種狀況,工作內容不適合我,人際關係,領導看我不順眼,其實兩個情況存在浮躁跟偏見。一個人了解一個行當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不夠,必須扎進去才知道。人往往有時候40歲以前不知道這輩子最終是哪個行當。這是工作認識。人際關係,人們跟領導、同事處不好關係,有的時候不是對方關係,你自己有毛病,你沒有認清這個問題,到了另外一個問題,你自己問題沒有解決,接著問題又出現了。頻繁跳槽都是基於對自己認識不清,一齣現問題,馬上把問題往別的地方推,以自己的愛好為理由,往別的地方推,這不是浮躁是什麼。

  梁宏達:這不是老闆跟員工對立,對面也有老闆,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闆。

  王凱:我才發現,剛才老梁説了半天,他説修改兩點導致跳槽最重要的原因,這兩點基本上沒有談錢,老闆對於錢的問題,或者漲薪的問題,跳槽而引發的。

  王凱:頻繁跳槽到底是不是心態浮躁?這一輪自由辯論開始。我特別想問問立殿,能不能講講你第一年的故事,為什麼四次跳槽?

  任立殿:其實我覺得頻繁每個人感覺不同,就像每個人體力不一樣,讓他跑馬拉松和跑五百米,有人跑馬拉松不覺得累,有的人跑五百米累得不行,每個人感受不同。我一年換了四份工作,有銷售,有像講師類的工作,還有文案策劃工作。這個工作幹得特別難受,或者公司整個文化也好,發展也好,達不到的想法。

  任立殿:前三四年基本沒有太在意過薪酬,只要讓我租得起房子,吃飯沒問題,不太在意。我前兩三年工作,沒有給家裏寄錢,三四年以後,收入各方面生活穩定給家裏寄一些錢,前兩三年確實只考慮是否有發展。

  王凱:李總説的,到一個公司三四年才可能了解這個公司,才可能做出比較客觀的決定,走還是留,一年三四個公司,剛才説每個人不一樣,你就覺得你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看清一個公司到底適合不適合我?

  任立殿:也許會看錯,這個不可否認,其實人生就是不斷地試錯,什麼是正確的,只有經歷很多次錯誤之後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在座這麼多人,沒有第一份工作,看完了,試用半年了,待半年,這是一輩子的工作。

  任立殿:肯定是試錯行為,企業找員工也是在試錯,他找的不一定是他想要的,面試的時候也是,幹了三個月不是他想要的。

  孫虹鋼:咱們父輩都是從一而終,咱們開始折騰,為什麼?現在這個時代基本上,在一個企業所能了解到這個社會,跟在外邊完全不同,過去我們在任何一個企業,沒有什麼分別,這個公司或者那個公司,反正都是國企,基本的組織架構、風格、文化大體上區別不大,現在地方一換,行業一換,千差萬別。李總在互聯網公司做電子商務,互聯網公司基本上工作叫1:4,互聯網公司一年的時間是別人的四年時間,所以他在一家公司待三個月,相當於在別的公司待了一年,因為效率不一樣。

  孫虹鋼:引孟子一句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講的就是年輕人剛入職場要折騰,為什麼?如果不折騰的話,怎麼樣能夠知道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還要充分讓你亂,讓你處在各種各樣不同的環境下承受壓力才能夠增長經驗,沒有這些不同的壓力怎麼知道我是什麼樣。

  梁宏達:問題剛想承受壓力的時候,三個月就走了,這種壓力也承擔不充分,其實我建議合理的跳槽應該是什麼,不能學徐志摩,輕輕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在原來崗位走應該帶走一片雲彩,可能積攢經驗,可能獲得人脈,可能由此累加的東西,被獵頭公司發現了,增加更高的薪水,什麼沒有帶走,來回走,還不如做一個旅遊者,到各地打工,還是飽覽祖國大好河山。

  孫虹鋼:選擇工作一定四個層次,最高我喜歡,我愛幹這個事我就幹,第二個層次適合,第三個層次需要,第四個層次需要我。如果做到老梁、王凱這樣的事,從無所好,就行了,幹自己喜歡的事,別人哭著喊著給你錢,剛入職場,一定要知道誰需要我,我不知道我是誰,不知道誰需要我。

  梁宏達:這個單位是不是需要我,這個在你剛入職的時候,幾乎談不上,很多人到單位做的是普通事務性的工作,這個類型沒有什麼工作經驗,談不上單位到底需要不需要你,這種需要是要你在這個單位待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形成認識,有的人這段時間不願意有,很大程度上是,任總我認為你在這一年四次跳槽中有過這樣經歷,來到這個公司,同學坐在一塊,你們單位怎麼樣,給我知道錢,什麼職位,心裏不平衡,這成為跳槽主要原因。

  任立殿:梁老師問題裏面有一點支持我們的觀點,同學之間一些比較,然後跳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頻繁跳,會把不公平工資待遇拉公平了,有利於整個薪資水平。

  任立殿:促進工資結構平衡,現在兩位老師以二三十歲的人,教育十五六歲早戀,不能樹立這樣的愛情觀,十五六歲我喜歡這個女孩,沒有任何理由,梁老師説我30歲了,知道愛情是什麼,這麼教導他,那個階段,他不會聽你的教導,人不輕狂枉少年,誰都有情況的時候,剛畢業兩三年不能苛求他。

  李樹斌:給他足夠薪水,不承擔相應責任,幾年下來以後這個人就完蛋了,有些時候表現特別好的這些畢業生直接領導給他漲工資非常快,他覺得他到這個能力一定要給他漲,放慢一點,漲這麼快對他成長沒有什麼幫助。

  王凱:真的是關心員工成長説這句話,還是為了節省。這句話老闆都愛聽。

  李樹斌:永遠給他足夠高的薪水,留住他,這樣對他的成長非常不利,我跟同事講,給他分三個階段,職業目標、職業規劃,到達了給他漲,不要只要提高了,馬上給他漲,要給他設計一個職業目標,一年分兩次,兩年分四次,不要只要提高了給他漲。

  王凱:剛才老梁説,他們那個年代想跳槽跳不過來。再往前説,40年代、50年代的人,我父輩的這些從跳槽的數量來説,絕對不浮躁,但是那個年代不浮躁因為制度導致,還是真的不想跳?

  梁宏達:百分之百制度導致,跟我剛才説一點不矛盾,因為沒嘗試過的事總覺得那個很好,隔岸觀火比以前風景好,看人長得漂亮,離得遠,沒有嘗試過跳槽,本能想象跳槽很好,現在很多人有過嘗試跳槽的經歷,知道跳槽本身真的不一定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任立殿:我們跳槽承擔更大的風險,承擔更小風險,待在原地不動,為什麼選擇更難、更大風險去做,目前狀態不滿意,不滿意原因有很多,寧可承擔更大風險。

  梁宏達:我不明白跳槽承擔更大風險,真的沒有多少人説,不知道那個單位什麼樣過去,大致有了解之後過去,這個風險系數可控。

  孫虹鋼:剛工作前三年,現在把很多教育後置,本來應該讀大學的時候,18歲、20歲讀大學,應該是成人、社會人,大學剛入學的學生還是小孩一樣,基本上就是説句不好聽的話沒有完全斷奶,心理上斷奶過程是工作以後才實現,工作前三年,三年時間斷奶,子生三年,才免於父母之懷,相當於社會承擔孩子媽,給孩子去試錯,三年當中怎麼樣,關係是這樣,我不喜歡誰,我不喜歡什麼工作,我不太適合幹什麼樣的事情,他知道了,他知道對什麼事情説NO了,這個人一輩子不會犯大錯,這個很重要,要不然很多人幹了一輩子,最後我這輩子毀了,麻煩。


  梁宏達:孫老師説這個觀點我完全同意,用三年時間試錯,是不是意味著教育環節有問題,證明孩子浮躁,恰恰因為浮躁才頻繁跳槽。

  孫虹鋼:恭喜老梁了,這不是個人浮躁,是機構浮躁。不講體制,過去因為單位不浮躁,過去到一個單位,領導告訴你,來就是一輩子,跟你講,前兩年什麼別幹,踏踏實實,潛龍誤用,你是龍,潛伏著,慢慢了解環境,過去有承諾。知道你不會開我,現在我去,簽一年勞動合同,怎麼可能在這兒長期發展。日本企業、韓國企業員工不浮躁,很多人喜歡,人家多好,關鍵人家是終身制, 

  王凱:老孫拋出一個問題攻擊李總,如果一家公司出現頻繁跳槽現象,誰浮躁,員工浮躁還是企業老闆浮躁?

  任立殿:我認為企業浮躁,企業敢給畢業生簽五年、十年合同,不敢,憑什麼要求員工對你效忠,這是不對等。員工,尤其剛畢業的學生願意簽稍微長一點,簽終身未必,但是簽五年、三年、十年,可能願意,但是企業不願意,勞動合同法推不下去,推的難度非常大的原因不是在員工,而是在企業,怎麼解釋。

  李樹斌:市場決定。一個新員工什麼都不會的時候,我要給他提供無數好的職位、環境、職責嗎?這肯定不現實。

  梁宏達:無論站在員工還是站在老闆,這樣説有點顯得各自立場太頑固,很好的過程是什麼,員工在這兒待著,加入企業各種工作,老闆在這個過程考察你,雙方結交成一個契合點,在這個基礎上簽定長期合同。現在我們探討成了老闆不願意這樣,還是員工不願意這樣,其實是這個問題,不能單獨説,老闆不給你一年往上合同就是對你不信任,誰能對一個新人一進來相信你有能力,員工現在是潛龍誤用,怎麼知道你將來飛龍在天,最後亢龍無悔。

  王凱:歡迎回到《對手》的辯論現場。到底新人頻繁跳槽是不是一種浮躁的表現呢?我們這一輪辯論的話題就是頻繁跳槽能不能使人快速成功。掌聲請出紅方的第三位嘉賓,前程無憂的副總裁王祥林,有請。王總你好,怎麼看待這個問題,頻繁跳槽能不能幫助人走向成功。

  王祥林:我覺得頻繁跳槽可以加速年輕人得成功,但是對於職場新人來説。因為要想快速成功,需要做你喜歡做,或者適合你做的事情。

  王凱:謝謝,請就位,掌聲請出藍方第三位嘉賓,《新領軍》雜誌社社長呂傳明,有請,你好,表達觀點。

  呂傳明:我的觀點特別明確,頻繁跳槽並不會讓職場新人獲得更快成功。

  王祥林:首先説明一下我理解得成功,有一句話説得很好,幸福的人是早上起來很想去上班,晚上下班以後很想回家。有一半是決定你很想去上班,如果討厭一份工作,你是不可能很想去上班的,OK,所以我覺得要想成功,或者更容易達到成功,首先要找到一份,適合你的,你喜歡的工作,這個對於你本人、對於公司、社會來説都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情,具體説到對個人來説,喜歡一份工作,怎麼講,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大多數在念大學的時候,都不是自己完全決定一切,很多時候是父母在提意見,甚至父母幫他決定選什麼專業,念了四年,剛剛孫虹鋼老師説了,沒有斷奶,等到工作,剛剛進入社會以後,其實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太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喜歡什麼,只有走的過程才越來越發現,原來這個是我喜歡,原來那個我很不喜歡。

  王祥林:對,只有通過這種不斷地跳槽,然後找到自己喜歡的以後,會拼命去幹。我聽到很多朋友,他們剛剛創業的時候,真是不知道累,沒黑沒夜,我説為什麼,因為喜歡。第一個對自己來説,幹喜歡幹的活,會投入更大的精力,或者效率會更高,對於公司來説,你的員工是自己喜歡幹那個活,他真的不會給你加班,或者不會給你計較,收穫是多少,尤其是年薪。就是喜歡幹,實現自己的價值。其實對於整個社會來説,我們説如果整個社會這種機制能夠導致人力資源這種最優的配置,整個效率會提高,我覺得都是好事,這個值得去做,而且整個更容易帶給自己成功。

  王凱:正所謂人挪活,樹挪死。流動帶給一種衝力,向上活力。

  呂傳明:我們《新領軍》做過一個調查,一個人怎麼能夠成為行業領軍者,排名前三位,第一是夢想,第二是專注,第三是堅持。我覺得一個人,特別是職場新人頻繁跳槽説明什麼,説明他對自我定位並不是很清晰,説明他盲目跳,瞎跳,肯定不會獲得更多成功。做任何事情需要專注、投入,既然要投入,我們在做工作的時候,需要選擇一份工作,需要投入精力,需要投入時間,需要投入我們的努力等等,我有一個朋友,十年了,有一次聚會,突然發現十年之後,他還在那兒漂著。比如説他以前説到一個崗位感覺不滿意,甚至他的主管感覺他的脾氣不合,一拍桌子走人,説這個地方感覺很不快樂,我就走了。其實我們看十年之後為什麼還在漂,後來我們交流,他反思自己,他説由於以前跳槽太頻繁了,所以形成了一種習慣,一不滿意就走人。所以説我覺得這種其實成功與否,並不在於説你是否頻繁地跳槽,而在於你是否能夠清晰你的方向感,如果你明確了你能夠幹什麼,然後深挖這口井,然後才能成功,適度跳槽或許可以讓你找到更好職位,但是頻繁跳槽一定不會讓職場新人獲得更快得成功。

  王祥林:其實我們説職場新人,呂總剛剛説的非常好,他説你要知道自己的方向,或者自己適合幹什麼,通俗語言來説,但是怎麼樣才能知道。

  王祥林:肯定不是,據我的經驗,我們前程也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包括我們有獵頭不會跟各個企業合作,給他們推薦人才,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少看到,比如説推薦高端人才,很少看到這個人只有一次工作經歷,或者只有兩次,一般前面都有蠻多次,尤其是年輕的時候,跳的頻次很高。我本人雖然談不上成功,我年輕的時候頻繁跳槽,帶給我的東西,更重要的東西確定之後,我喜歡,或者方向。

  梁宏達:我不同意王總剛才説的那個觀點,我們要找讓自己快樂,自己喜歡幹的事,我一直認為這個觀點對現在年輕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毒草,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什麼叫敬業,把愛幹的事幹好不叫敬業,把不愛幹的事幹好了叫敬業,我説很長時間的體育評書,很多人説老梁,你就喜歡看球,很多人不知道我看世界盃都看吐了,我指著這個吃飯,不認真、敬業,幹好。如果人不能跳過自己很難受的這一關,能成什麼事,所有人都是自己喜歡幹的能成什麼事。

  孫虹鋼:各位不要聽老梁忽悠,他喜歡不是體育,他喜歡表達説,他六歲第一次在哈爾濱登臺給人家講評書,講段子,他6歲開始,誰做過,他6歲開始,喜歡幹這個事,他還是郭德綱的師兄。講評書方面,他是郭德綱的師兄。

  梁宏達:所有事喜歡,發現幹著幹著不喜歡了,一個人有厭倦感,另外一個事很重要,工作不是一個人完成,需要合作完成,幹著很愉快,跟別人合作不愉快,如果不能跳過人生障礙,什麼事幹不了,單純強調這份工作我快樂我喜歡沒有實際意義。

  王祥林:我的理解比較古老的觀念,我們的父輩認為,一説幹什麼變化,要愛崗敬業,不要給組織上、領導嫌麻煩,實際上你找到你喜歡做的事情,效率會提高,王凱希望做主持,做得很好,如果讓他做車工,沒法跳,最後做得很鬱悶,對公司、對社會的貢獻。

  呂傳明:王總提到一點,您剛才説如何找到工作的方向感,並不在於頻繁跳槽,而在於,當然工作可以適度變換,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思考核心專長在哪,我的有適合我想幹的事情,我選擇崗位是否匹配,這個過程不斷地思考,如果頻繁地跳槽,心態就會浮躁,不利於你去靜下心思考究竟適合幹什麼,所以頻繁跳槽對於職場新人有害,其實任何事情需要成本,因為在這個崗位選擇一個崗位,意味著你要付出成本。如果説就因為你的這樣一個由於頻繁跳槽形成一種習慣,一拍桌子走了,實際上當你冷靜下來之後你會後悔。

  王凱:藍方更擔心的是跳槽出現的風險怎麼控制?藍方先講講,李總在你看來跳槽産生什麼樣風險,尤其是頻繁跳槽。

  李樹斌:我們特別不願意做的事情,遞簡歷找工作,我們更希望別人挖你,別人為什麼挖你,有好的口碑、技能,別人熟知,另外一個人推薦,小張找人的話,我認識誰,特別符合你的要求,人緣特別好,另外一點特別紮實,這樣一種印象。但是頻繁跳槽很難造成前一個公司對人的印象。

  任立殿:藍方告訴我們不愛這個工作還得忍著,這叫包辦婚姻,李總説,你等別人挖你,就是等你愛我,不去主動追求,等著別人愛你,這都是不可取,當今時代不是計劃經濟,等政府批示調動,我更喜歡微博裏面另外一句話,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任立殿:口碑並不是因為你離開了,別人説你不好,很多人離開了,説這個人不錯,能力非常強,正因為能力強不願意在這兒待著找更好的。其實很多跳槽的人是能力比較強的人。

  呂傳明:如果一個老闆看到這個人簡歷,他頻繁跳槽代表他的價值,我問一下王總,如果拿到一份簡歷,看到這個人有不斷頻繁跳槽經歷,一年換兩個工作,甚至一年一個工作,要應聘一個重要崗位,請問您會錄用嗎?

  王祥林:實操過程當中怎麼樣處理這件事情,第一告訴他,來這裡以後,你真真實實地能夠得到什麼,然後過往經歷當中哪些東西不好。

  王祥林:如果他是我要的人肯定要,我有足夠的把握只要他需要的東西我能給他,把他留下。

  呂傳明:如果得到盡職調查説,這個人有很多跳槽經歷,打電話到原來單位,原來單位有客觀評價,他某些方面是優點,某些方面,比如這個員工就是工作不穩定,包括過去有跳槽的經歷,現在也是這樣,還會用這個人嗎?

  王祥林:僅僅説他跳,我是沒有問題的,我相信我們錄用很多年輕人都頻繁跳槽,實際上我們實操工作經驗當中,不管認同還是不認同,接收簡歷,他原來有三個單位、八個單位,他們其實都跳過很多,只是有些人把簡歷隱藏了,我們都很清楚。剛剛進入職場一年兩年左右的年輕人,我不介意他跳多少,我更要看我這個崗位能夠得他帶來什麼,他期望什麼,這是我們企業應該做的。

  呂傳明:第一觀念認為他可以做,做的過程當中,突然發現,通過他過程的考核當中,感覺他工作比較浮躁,還會用他嗎?在試用期,比如説如果感覺到,反過頭再來看面試的時候,那個時候您的判斷是不是會做一個思考,您的思考會是什麼?

  孫虹鋼:剛才説到這一點,如果上班心態像上墳一樣,能把工作幹好嗎,其實工作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天然本身帶有負重感和不快樂,跟消費休閒不一樣,如果用休閒心態上班,跟春遊一樣,一定工作幹不好,只有帶著一定負擔,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幹工作,這個工作才有所成就,上班跟上墳一樣,本質沒有錯,上班可能説錯話,看看誰上錯過墳。

  梁宏達:歡愉之詞難攻,愁苦之詞易找。

  孫虹鋼:心態上喜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要喜歡他才能做好。

  梁宏達:這是安身立命根本,要靠它活,不一定喜歡它。

  李樹斌:在座有多少人願意喜歡這個工作,並且為此奮鬥一生。

  呂傳明:頻繁跳槽風險不會帶來職業能力提升,老是想著跳槽,這個地方覺得收入還不太滿意,想跳一個更好的,實際上一定要明白,收入跟頻繁跳槽沒有必然關係,跟職業能力有關係,所以我們《新領軍》雜誌做好另外一個,針對僱主做一個調查,作為企業家,你心目當中優秀員工是什麼,其中兩個因素都選了認真還有工作踏實。我相信王總作為一個老闆,你的心裏評價。

  王祥林:你剛剛説的這樣,我想把話説完,磨刀不誤砍柴工,老人都説,年輕的時候不去了解,怎麼知道方向。

  呂傳明:適度跳槽可以,但是頻繁跳槽有問題。

  王祥林:比正確做事情好得多,做這個事情不是為了提高相應能力,沒有意義。
  呂傳明:不喜歡可以跳,第一份工作不喜歡可以跳,第二份不喜歡跳,第三次不喜歡再跳,你老是以不喜歡去跳,説明你有問題,你選擇和自身認知有問題。

  任立殿:我確實最初跳過很多次,頻率越來越慢,我到新浪已經八年了,如果新浪説因為你前幾年跳六、七槽不要我,他失去我工作八年員工。

  呂傳明:頻繁跳槽的人,你給它什麼樣的忠告?

  任立殿:跳槽不像戀愛,不用背負道德風險。

  王凱:頻繁跳槽探討到這個程度,尤其是紅方,是不是給職場新人一些提醒,因為並不是所有跳槽都是對的,並不是所有跳槽都是成功的,並不是所有跳槽背後沒有陷阱。

  王祥林:對現在這個單位不用太在意,應該到將來單位,要了解清楚,那個職位、機構、老闆、文化盡可能了解清楚,是不是適合你。

  呂傳明:如果不快樂可以跳。作為企業老闆如果員工不喜歡可以跳,但是不能鼓勵頻繁跳槽,職場新人來説,鼓勵正確工作觀,不是頻繁跳槽,找到能力在哪,專長在哪。

  王祥林:我剛剛第一個説了,一定要仔細去了解,即將去的公司和職位,甚至頂頭上司,我們職場裏面有一句話説,入職可能看公司,但是離職很多時候與上司相關。所以最好在你能夠選擇的情況下,直接了解一下老闆,千萬不要一定要應聘成功,不合適不應該在一起,應該強調特別合適,強調特別合適,才過去,心無旁鶩做事,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當然還有一點是説,有很多的年輕人,他們都給我提同樣的問題。希望未來有很好的發展,我説什麼叫發展,他説不出來,未來需要什麼,什麼東西是未來需要的,要想清楚,還有一點,我遇到,這是很糟糕的現象,很多年輕人説不想吃苦,但是我希望在未來的五年、十年,我的能力得到不斷地提高。這種地方是沒有的,如果你的跳槽是因為你想找一個輕鬆的地方,同時你又能提高的地方,這個地方,我告訴你,世界上沒有。任何強壯的人,有能力的人,都需要流汗、付出、拼命。

  王祥林:還有一個建議是年輕的時候真的不要看薪水,我經常打一個比方,你希望現在一個月三千塊,十年過後一個月變成八萬塊,還是現在一個月五千塊,十年過後變成一萬五。

  呂傳明:王總的觀點是矛盾的,王總剛剛提到,年輕的職場新人不要看重薪水,跳槽吧。任立殿説幾乎沒有降薪跳槽,而是加薪跳槽。

  孫虹鋼:頻繁跳槽為了快速增加個人身價,補充一下訣竅。跟各位講一個實話,真正讓身價快速增長的,就是一個因素。在你是職場新人階段,能不能去一個名氣更大的公司,人更多的公司,只要去的公司夠大,管的員工夠多。在職場工作三五年的時候,他們看你在什麼樣的地方做什麼崗位。前幾年,祥林知道,公司有一個獵頭部門,曾經有兩家都是做網絡上訂貨商務公司,挖人,他們通過這個制定,就要找什麼公司什麼部門的人,不認識他,但是知道,那個公司那樣的人拿來就能使,只要坐在那個位置,屁股決定腦袋,開始就是這樣,這是初期。過了這個階段之後,任立殿為什麼八年不走,踏實等著獵頭公司來招,估計很多公司招,他要比較,再找,什麼地方、什麼薪水、什麼團隊,要跟他談。

  李樹斌:如果快速成功就頻繁跳槽,因為頻繁跳槽等於快速加薪,快速加薪等於快速成功。王老師説你快樂你就成功了,不快樂就不成功。我要是一個學生,我要逃學的話,我很快樂,當時我很快樂,難道説我很成功嗎?

  李樹斌:剛才一位嘉賓説法我特別同意,懷著上墳的痛苦,我現在工作很痛苦並不快樂,但是我認為很有成就感,很有責任感,養一千人,靠我吃飯,我並不快樂,但是我可以説我不快樂,我走人可以嗎?不可以。不能夠説,畢業兩三年前,工資快速漲到三千塊,成功了,損失是什麼?損失對於價值觀判斷,代表我上來工作方式好辦,前三年頻繁跳槽,跳三年再説,這樣會誤導大量年輕人剛畢業三年産生特別錯誤的判斷。

  呂傳明:不快樂還有一個因素,説明成就感不夠,人沒有成就感不快樂,這個人不快樂,説明他工作能力很差,被淘汰掉,不是選擇問題,淘汰掉問題,作為職場新人要成功。

  王凱:今天談的是跳槽問題。這對於一個人職場生涯來説,絕對是大事,當然不能草率。其實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去考慮問題,如果員工在跳槽的時候想到一次失誤的跳槽也許會造成終身遺憾,可能在頻繁跳槽過程當中,或者跳槽之前多一點思考王總提出那幾點,也許為自己的職業生涯??。老闆、公司的角度,如果自己員工跳槽了,換一種思路,我們提供了一個員工成長的平臺,我的員工常常被人挖走,恰恰説明我們育人有方,如果一個老闆不單甘做平臺,而且甘做跳板的話,我想這個公司一定也會大有作為。 最後再説一句話,跳槽跳槽,一定要跳過去好好看看是不是河槽,這就是今天的《對手》,我是王凱,再見。

熱詞:

  • 對手
  • 跳槽
  • 好不好
  • 白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