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6日 16:3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華網
《悲痛》 海牙: 1882年11月11日
 ; ; ; 文森特 威廉 梵 高(梵高是Van Gogh的音譯,而且不是一個詞)出生在荷蘭一個鄉村牧師家庭。他是後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 梵高年輕時在畫店裏當店員,這算是他最早受的“藝術教育”。後來到巴黎,和印象派畫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啟發和熏陶。以此,人們稱他為“後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畫家更徹底地學習了東方藝術中線條的表現力,他很欣賞日本葛飾北齋的“浮世繪”。而在西方畫家中,從精神上給他更大的影響的梵高則是倫勃朗、杜米埃和米萊(Millet)。
 ; ; ; 在歷史的角度來講,梵高的確是非常超前的畫家。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最有信心的時候。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著作。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至於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動,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