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
  • 首頁
  • 藝訊
  • 央視畫廊
  • 書畫課堂
  • 書畫大會
  • 名家藝談
  • 藝術家庫
  • 專題
  • 藝訊
  • 看展
  • 2020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刷新多項歷史認知

  • 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主題確定

  • 古畫中的清明習俗

  • 第二屆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油畫理論與創作研究班開學典禮在京舉行

  • 敘事性油畫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 “2020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

  • 佳士得首推數碼藝術品4.5億成交創紀錄

  • 觀照古今 詩畫相映——談豐子愷漫畫中的古詩新畫

  • 歷代書法名帖中的美食、美酒與美意

  • 校考熱依然不減 多所美院考生超萬

  • 藝術設計“中國風”——讓傳統的成為時尚的

  • 藝術療愈:溫暖你,治愈我

  • 見證全線通水!2021“大美永定”攝影作品徵集啟動

  • “非遺保護”列入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

  • 木刻版畫《豆選》:見證人民當家做主

  • 美術作品怎麼“活”起來?

  • 兒童美術考級,該不該取消?

  • “華廈萬和堂杯”青少年詩詞楹聯書法作品徵稿啟事

  • 書法學習創作需要什麼

  • 校考“撞車” 2021美術生該如何應對

  • 拭目以待的中國當代女性藝術

  • 當女性成為“畫”題

  • 武漢百位畫家開展建黨百年美術采風寫生活動

  • 中國畫教學需要怎樣的素描

  • 這個春天,博物館很忙

  • 即興詩人的圖像劇場——安徒生的剪紙創作

  • 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孩子心田發芽

  • 歲首迎新 年畫裏的中國年

  • 時代生機 盛世芳華——花鳥畫的時代發展與意趣之變

  • 牛年版畫也説牛

  • 新年納余慶 嘉節啟新芳——古詩詞裏的春節習俗

  • 畫家筆下的時代新歌經典牛

  • 童心妙筆繪牛年

  • 剪出金牛送吉祥

  • 注意草書寫法!別把“禍”字當“福”字

  • 科技創新如何助力書法教育

  • 紀錄片《西泠印社》的美學人文意蘊與形式創新

  • 創制、傳承與拓進——談早期新年畫的創作與生産

  • 中國書法家協會發佈《中國書法工作者行為守則​》

  •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閉幕

  • 臥遊山水 走進古人筆下的今日景區

  •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

  • 圖説中小學美術教科書的發展

  • 故宮“雲”過年 新春文化“佳宴”開席

  • 錦繡詩心寄山河——古體詩集《江山如畫》出版

  • 來長沙市博物館 走近“來自星星的你”

  • 面對“社交距離”,美術館公共教育何去何從?

  • 為何傅抱石秋拍二度破億

  • 給2021屆美術生的校考備忘錄

  • 書法跨界:多元化的可能

  • 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換屆會議在北京舉行

  • 央視網非遺地理《不遠萬里》 關注中國傳承的地理脈絡

  • 冬季遛娃好去處!北京新增四所國家一級博物館

  • 央視網非遺地理節目《不遠萬里》 邀您共敘遠方的故事

  • 帶著藝術的銘記走向未來

  • “慈悲心·翰墨情——廈門新年書畫慈善行”系列行動開幕

  • 央視網非遺地理節目《不遠萬里》 為你打開遠方之門

  • 《求同存藝——兩岸手藝人的匠心對話》新書發佈

  • 以藝戰“疫”——書法家積極貢獻書法力量

  • 以藝戰“疫”——2020抗疫題材美術創作綜述

  • 盤點2020中國美術熱詞

  • 當我們説藝術批評的時候,我們在説什麼

  • “中國節日新文創”——中國節日創意大賽主題發佈會舉辦

  • 2020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觀察

  • 在大興機場遇見國博 “文化中國”長廊全新亮相

  • 吳冠中藝術實踐中的工匠精神

  • 利用“遊戲”窗口挖掘文化瑰寶

  • 《福到全球千萬家》國際文化交流工程正式啟動

  • 2020廣西非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展示展銷在京舉行

  • 百年輝煌·武漢記憶——慶祝建黨百年全國美展即日起徵稿

  • 數字化展示冷思考:阿拉丁神燈有多神?

  •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成立

  • 《恩格斯誕辰200週年》紀念郵票首發儀式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 中華詩詞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 周文彰當選新一屆會長

  • 大型山歌音樂劇《林風眠》在廣東梅州上演

  • 聚焦字體行業發展趨勢 方正2020字體設計大會舉辦

  • 吳為山設計《恩格斯誕辰200週年》紀念郵票即將發行

  • 中國·石家莊第十五屆國際動漫博覽交易會盛大開幕

  • 以雕塑為時代立碑——吳為山主題講座在國家大劇院開講

  • 中國美協油畫、插圖裝幀、中國畫藝委會換屆大會暨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藝委會成立大會在京召開

  • 第五屆“全球少年書畫藝術大會”選手評審結果公佈

  • 第五屆全球少年書畫藝術大會總決賽圓滿收官

  • 第五屆全球少年書畫藝術大會總決賽將於10月24日—25日在宣城舉行

  • 《紙上低語是故鄉》新書分享會 道不盡的是鄉愁

  • “青少年寫好漢字促進活動”在京發佈

  • “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藝術沙龍舉辦

  • 2020中國端硯文化節暨中國端硯博物館開館儀式即將啟幕

  • “字美中華——中華精品字庫工程公益應用計劃”在京啟動

  • 潘魯生在中國美術館精彩講述“工藝扶貧”

  • 中國美術館舉辦“妙手生花——剪紙、刺繡展示與交流活動”

  • ​書法藝術家李鐸辭世 享年90歲

  • 少兒水墨,貴在“直覺表現,大膽率真”

  • 吳中民間手工藝“新生代”什麼樣

  • 在線展覽井噴,藝術策展何為?

  • 全民偶像蘇東坡

  • 《戰“疫”中國:全國美術作品選》出版座談會暨向抗疫英雄贈書、贈畫儀式在京舉行

  • 動畫之“美”——中國動畫學派的現實意義

  • 12秒,12座

  • 紀念王羲之誕辰1717週年系列活動啟動

  • 如何為兒童提供健康的美育環境

  • 銘記歷史 緬懷先輩 開創中俄友好新篇章

  • 2021牛起來!《辛醜年》特種郵票正式開機印刷

  • 為什麼金石碑帖成為“新尚新寵”?

  • 約會中國畫筆墨

  • 當代主題性繪畫創作的“圖像困局”

  • 第十五屆上海市福州路文化周啟動“青年創想計劃”

  • 上海別開生面舉辦藝術與設計教學競賽

  • 水墨遊戲的經典性質

  • 當代兒童水墨畫教學解析與教學策略

  • 從“乞巧節”到“中式情人節” 看七夕文化的古今嬗變

  • 2021年《故宮日曆》發佈

  • 系統呈現中華文化的整體形象

  • 立足於當下的家園意識——新世紀“水墨進行時”的20年

  • 藝博會,“抗疫時代”的頑強綻放

  •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

  • 上海滴水湖中國名家主題雕塑園正式開園

  • 陳半丁與《和平統一》

  • 文化和旅遊部向援鄂醫院及醫療機構捐贈書法美術作品

  •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閉幕 中國美院院長高世名當選主席

  • “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發行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 墨韻智慧書法進校園助力項目第三期正式啟動

  • 軍事題材美術:描繪時代的精神圖譜

  • 一名老兵的"抗洪"彩繪 讓人濕了眼眶

  • 電影海報的美 您Get到了嗎

  • 剪刀上的藝術變法

  • 藝考,不只是技藝之考

  • 宋徽宗書畫特色鑒定及行情

  • 2020香港春拍:現當代藝術兩大熱點平分秋色

  • 陳佩秋、傅申等關注流失海外的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帖》

  • 央美藝考讓考生關心身邊世界

  • 從設計到文創 品牌如何IP化

  • 曜變天目,宋代建盞裏最華麗的個性

  • 宋徽宗的花鳥小品畫

  • 《浙江現代美術名家年譜》啟動編撰 黃賓虹、潘天壽等入譜

  • 畫印合璧——《富春山居圖》原印“銘心絕品”歸藏浙博

  • 良渚申遺週年 藝事精彩紛呈

  • 《清明上河圖》中的中藥鋪

  • 國寶回家!中國藏家逾800萬歐元巴黎購回二冊《永樂大典》

  • 話劇《董其昌》首演 講述畫壇巨匠的突破之路

  • 從繪本走向博物館

  • 蓄勢待發的書畫扇面市場

  • 靳尚誼、范迪安、尚輝線上講授美育公開課

  • 《2019中國藝術發展報告》在京雲發佈

  • 字如其人:看懂范仲淹的字才能讀懂他的“憂”

  • 墨趣、意趣、文趣、小趣——文人畫之趣

  • 公共教育:讓美術館公益價值不斷凸顯

  • 俠氣與童心——陳佩秋先生二三事

  • 《中國博物館公開課》開課了

  • 從吳昌碩到豐子愷,大師們緣何都愛畫端午?

  • 詩書畫印彼此融合——水墨漫畫中的“文化之巔”

  • 黃賓虹畫學“內美”概念解説

  • 陳履生:向白石老人學習畫家鄉風物

  • 再現與表意的博弈——淺議意象風景繪畫的語言表達

  • 端午節:古代的衛生防疫日

  • 蔡襄行書《初春帖》 溫潤儒雅 渾厚端莊

  • 54歲為官,80歲登上藝術巔峰,文徵明的一生這樣“逆襲”

  • 丹柿小院的小客廳——老捨得藝術小天地

  • 北京非遺老字號爆發創新動能

  • 2020中國非遺傳承與國際文創論壇在京開幕

  • 紀念沙孟海誕辰120週年——試論沙孟海在當代書法發展中的典範意義

  • 風格即人,字如其人——王獻之《中秋帖》探析

  • 立足傳統 面向生活 開拓創新——花鳥畫的時代精神

  • 國家級非遺“甌塑”第一本教科書出版

  • “雲遊非遺·影像展”全面上線

  • 弦外有餘音——豐子愷筆下的兒童形象

  • 國家圖書館將於“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推出“非遺影像公開課”

  • 藝術圖錄在書畫鑒定中的作用

  • 雲上藝術嘉年華·2020別樣藝術畢業季

  • 古書畫裏潛藏的性情

  • 延安文藝紀念館開館——為延安文藝創作一幅視覺史詩

  • 第五屆“全球少年書畫藝術大會”全球直播啟動

  • 第五屆“全球少年書畫藝術大會”徵集令

  • 國博館藏《大觀園圖》:3米多寬畫卷,容下173位紅樓夢中人

  • 國家大劇院6月2日起限流開放參觀,需提前預約

  • 首屆“非遺購物節”多家網絡平臺助力傳承人拓寬銷售渠道

  • 美術界用畫筆鼓舞中國力量——《戰“疫”中國 全國美術作品選》出版

  • 再論永久的課題——美術館的定位與功能

  • 時代——下筆就造型

  • 《清平樂》中的北宋名臣書法

  • 故宮博物院位列海外綜合影響力前十博物館榜首

  • 危機與變革——後疫情時代藝術博物館公共教育

  • 建立人才庫,成立專家組,制定教學標準——全民藝術美育正在“全面升級”

  • 全國政協委員吳為山:講好中國故事 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 “2020絲綢之路周”即將拉開序幕

  • 新時代博物館,空中飄來“雲”做的奇妙

  • 國際博物館日 迎接智慧博物館時代

  • 毛曉春紀實散文集《紙上低語是故鄉》正式出版發行

  • 2020“藝考變法”, 臨時應對還是順勢挺進?

  • 被《清平樂》帶紅的宋畫,你真能看懂嗎

  • 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亮點搶先看

  • 教育部:藝考報名達117萬,5月下旬基本完成線上考核

  • 國際護士節:用美術作品向護士致敬

  • 《清平樂》中的“飛白書”究竟啥樣?

  • 中國美術館5月13日起有序開放

  • 國家圖書館5月12日恢復開放:每日限額1200人

  • 從甲骨文到楷體字——漢字經歷了怎樣的嬗變

  • 試論當代魏碑創作路徑拓展與審美境界塑造

  • 吳昌碩和浦東的不解之緣

  • 青藤白陽:大小寫意畫的宗師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 勞動與建設,新中國初期“新國畫”裏的最強音

  • 故宮博物院5月1日起開放 每日限流5000人

  • 童心學子筆尖情,翰墨飄香做英雄

  • 古代“藝考”二三事

  • “互聯網+展覽” :一種新的“在場”

  • 論繪畫的形與美

  • 科幻畫創作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價值

  • 新時代語境下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敘事語言建構

  • 疫情下的“雲畢業創作”

  • 丟失梵高的“春天”,是失去文化的一段時空

  • “南張北溥”:畫壇雙子星

  • 召喚時代文化的代言人——從陳逸飛逝世15年祭説起

  • 書香在雲端飄起——世界讀書日多場讀書活動舉行

  • 世界讀書日:你的閱讀,達標了嗎?

  • 第十屆“民族百花獎”——中國各民族美術作品展覽啟動徵稿

  • 世界讀書日:書香在雲端

  • 中國國家博物館——深化文化傳播 強化審美體驗

  • 文人畫和院體畫誰領風騷

  • 直播帶貨在藝術圈可以實現嗎

  • 讓非遺更加立體地活在當下

  • 疫情之下,全球藝術展的“春季之變”

  • “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如何畫筍、吃筍

  •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

  • 從八大山人出發重構傳統書畫的文脈關係

  • 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將推遲 古泉州(刺桐)史跡本屆申遺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漫畫篇(九)

  • 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國傳統禮儀中

  • 多所藝術院校校考調整對美術考生影響幾何?

  • 網上買賣藝術品?你怎麼看?

  • 花卉寫生,純真與浪漫的結合

  • 梵高因何受世人偏愛?

  • 窟內壁畫手機看 敦煌莫高窟推全新“沉浸式”遊覽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漫畫篇(八)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未來會開展更多直播

  • 國家博物館線上開課

  • 多校藝考方案調整 部分專業取消校考

  • 2020高考延期一月對藝考生有何影響

  • 清明話“寒食”——解讀蘇軾《黃州寒食帖》

  • 復工後的美術館

  • “我愛大熊貓”國際少兒明信片繪畫大賽啟動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中國畫篇(七)

  • 遊山玩水·明代雅士的旅行指南

  • 防疫物資上的古詩文內涵值得細品

  • 高二適:中國古典文人書法新境

  • 2019年十大受歡迎博物館榜單出爐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漫畫篇(七)

  • 繪畫怎麼影響我們看風景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油畫篇(六)

  • 梵高生日當天 作品《春天花園》在荷蘭的博物館被盜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中國畫篇(六)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漫畫篇(六)

  • 以藝術振奮精神——文藝工作者投身戰“疫”

  • 第三十六屆蘭亭書法節如期舉行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水彩·粉畫篇(五)

  • 袁熙坤雕塑作品拍賣為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獻愛心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油畫篇(五)

  • 西藏美術館開工建設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中國畫篇(五)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漫畫篇(五)

  • 戰“疫”書法的思考

  • 聚焦2020疫情下的藝考——安全第一,守住公平

  • 藝術生的網課上什麼,怎麼上?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宣傳畫篇(五)

  • 周昌新:《帝君朝元圖》誕生記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插圖篇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油畫篇(四)

  • 二○二○藝考:政策有調整但公正公平不會缺位

  • 博物館陸續恢復開放:防控到位 秩序井然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中國畫篇(四)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水彩·粉畫篇(四)

  • 為抗疫而塑——中國美術館國家主題美術創作組作品選登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綜合篇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漫畫篇(四)

  • “防疫”主題宣傳畫的正能量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油畫篇(三)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版畫篇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漆畫篇

  • 覺醒與綻放——當代中國女性繪畫的新視角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水彩·粉畫篇(三)

  • 閉館不閉展 家中看展覽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全國大學生漫畫專輯

  • 以畫繪心,以藝戰“疫”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水彩·粉畫篇(二)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中國畫篇(三)

  • 子鼠漫畫 美不勝收

  • 范迪安:構築藝術市場全球模式 注重新型人才培養

  • 召必至 戰必勝——彰顯軍人英雄本色的美術作品

  • 記勇擔責任、不負韶華的戰“疫”年輕力量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油畫篇(二)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宣傳畫篇(四)

  • 疫情期間,藝術在“雲”上

  • 待到櫻花爛漫時——全國基層文聯凝心聚力、文藝戰“疫”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宣傳畫篇(三)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中國畫篇(二)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西安美院在行動

  • 抗疫文藝:沉重而神聖的使命

  • 藝術傳播與抗疫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兒童畫篇(五)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宣傳畫篇(二)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宣傳畫篇(一)

  • 漫説“生肖版畫”

  • 文旅部應對疫情推出“在線博物館”等線上文化資源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兒童畫篇(四)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漫畫篇(三)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兒童畫篇(三)

  • 如何把握戰“疫”主題下的藝術創作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兒童畫篇(二)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兒童畫篇(一)

  • 書法家用優秀作品為戰“疫”助力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水彩·粉畫篇(一)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油畫篇(一)

  • 名家筆下的鐘南山,哪一幅打動了你?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中國畫篇(一)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漫畫篇(二)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漫畫篇(一)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界致敬最美逆行者

  • 中國國家畫院向英雄致敬,為抗疫加油!

  • “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在全國廣泛開展

  • 2020年春聯徵集評審結果公佈

  • 千人揮毫寫春聯——萬福送萬家書春公益活動走進肇慶

  • 中國楹聯學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李培雋當選會長

  • 《毛澤東同志在古田》銅像落成于古田

  • “新時代之聲——全國美術理論研討會”在京舉辦

  • 中國美術家協會動漫、建築、美術教育藝委會換屆

  • 五年一屆的美術盛事——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開幕

  • 紀念錢松喦、王朝聞、尹瘦石、古元、石魯、吳冠中百年誕辰座談會在京舉辦

  • 2019年中國美術家協會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 第四屆藝術産業園區發展論壇在重慶召開

  • 2019中國高等書法教育論壇在北京召開

  • 第四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選手評審結果公佈

  • 第四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總決賽圓滿收官

  • 文旅融合再奏華章 第四屆“海藝節”將於11月22日在泉州舉辦

  • 第四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總決賽即將在宣城舉辦

  • 少年書法教育分會正式更名為少年分會

  • 2020第五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在中國美術館啟動

  • 《開國大典》導演伉儷的大美情懷與電影品格

  • 第七屆國學文化節舉行閉幕式暨祭孔大典

  • “全國美術高峰論壇”在揚州開幕

  • 不負時代召喚 不負人民期待

  • 第二屆沈鵬詩書畫獎作品展暨中華詩詞紀念叢書首髮式在京舉行

  • 第七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開幕

  • 第七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即將開幕

  • 中國美協對抄襲侵權作品堅決説:不!

  • 《書法遊學課》走進宣城,探秘文房四寶

  • 印記中國系列活動舉辦“我們身邊的篆刻藝術”主題講座

  • “熊貓劉中”喜迎“冬奧”

  • 吳為山創作系列雕塑陳列香山革命紀念館

  • 2019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開幕

  • 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將於10月舉行

  • “石油精神翰墨行——中國書法家志願服務”走進西氣東輸

  • 山東緣何贏得“三大國展”青睞

  • “三大國展”齊聚山東 彰顯齊魯文化魅力

  • 王繼才塑像“時代楷模”銅像在江蘇開山島落成

  • 國圖將舉辦古籍大展等系列活動迎接110週年館慶

  • “歡動北京”第八屆國際青少年文化藝術交流周開幕

  • 啟功書院漢字書法文化國際傳播基地在馬來西亞揭牌

  • 2019首屆全國書法教師高峰論壇開幕

  • 2019年中華傳統曬書大會啟動儀式成功舉辦

  • 紈扇起清風

  • 第九屆書畫高端選手現場決賽暨頒獎大會在京舉行

  • 八一建軍節 中國美術館為駐館武警戰士塑像

  • 第三屆獲獎書法少年登上星光大道舞臺

  • 助力學校美育提升行動,你準備好了嗎

  • 2019春拍書畫行情盤點

  • 融古鑠今 無界未來 “數字故宮”發佈會在故宮舉辦

  • 跨媒介傳播中出版與優質內容創新研討會在故宮召開

  • 【央視藝評】陳履生:論傳統書法與當代書寫問題

  • 2019中國書協新聞宣傳工作首期培訓班在京舉辦

  • 中國美協連環畫、美術理論、陶瓷、工藝美術藝委會換屆

  •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組織委員會工作會在京召開

  • (全國)教育書畫協會高等書法教育分會在京成立

  • 第四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在京啟動

  • 第四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徵集令

  • 第14屆庫裏蒂巴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中國館新聞發佈會在京舉行

  • “當代十大楹聯書法名家”和“當代百名楹聯書法家”作品展新聞發佈會在京召開

  • 第五屆“紅船頌”全國美展新聞發佈會在京舉行

  • “當代十大楹聯書法名家”和“當代百名楹聯書法家”作品展覽活動啟事

  • 源流·時代——紹興論壇成功舉辦

  •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在上海開幕

  • 第三屆“中華詩詞有獎徵集”活動新聞發佈會在京舉行

  • 潘魯生:民間文化遺産資源轉換的亞洲經驗

  • 亞洲藝術作品展在京開幕 130件作品感受亞洲之美

  • 沈鵬書法公益基金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

  •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即將在上海舉辦

  • 優秀美術作品進教材,究竟多重要

  • 第九屆海棠雅集成功舉辦

  • 蘭亭書法節開幕 “源流·時代——古代篇”正式展出

  • 王旭東出任故宮新“掌門” 為什麼是他?

  • 為故宮“看門”7年,單霽翔做了哪些大事?

  • 億元黃賓虹如何看懂

  • 中央美術學院將舉辦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研討會

  • 發現“中紋”之美——首屆中華符號數字化創意設計大賽在故宮博物院啟動

  • 首屆社會美育國際論壇在京成功舉辦

  • 丹青點將——中國美院閱卷現場探營

  • 浪漫、灑脫、個性、變革——多元的晚明書風

  • “金童星·全國少兒美術大展2019”啟航

  • 野草詩社舉行“萬福萬壽萬詩萬聯頌祖國”開筆儀式

  • 構建互聯網時代美育新格局

  • 首枚中國植樹節紀念郵票發佈

  • 十字繡創新探析

  • 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暨優秀民族歌劇展演在京開幕

  • 版畫:脫離“器”之巢,走上“道”之路

  • 今年美院考了啥

  • 美院專業考 又有新變化

  • 故宮“火”起來 催生傳統文化“活”起來

  •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出爐

  • 夜遊紫禁城 故宮94年來首開夜場

  • 數據看2018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

  • 花燈郵票鬧元宵

  • 首屆“我是繪者”中法國際繪本小作者創作活動啟動

  • 這個春節,博物館內有多火

  •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集體約會

  • 中國圖書再獲“世界最美的書”稱號

  • “歡樂春節”春意盎然

  • 多媒體閱讀新嘗試,《你好呀!故宮》為全國兒童獻禮

  • 蒙曼:踏雪尋梅詩意年

  • 2019年春聯徵集優秀作品

  • 2019年春聯徵集優秀作品公示

  • 文化和旅遊部2019年全球“歡樂春節”活動正式啟動

  • 《印學研究》新刊《古磚文研究專輯》《千甓亭同范古磚新錄》面世

  • 第三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選手評審結果公佈

  • [新聞直播間]第三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總決賽 10多個國家和地區500名選手比拼

  • 第三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總決賽圓滿收官

  • 紀念何香凝、豐子愷、吳作人、王琦百年誕辰座談會在京舉辦

  • “你好呀!故宮”——多媒體閱讀研討會召開

  • 文化和旅遊部出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

  • 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 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九屆理事會産生

  • 中國美協第九屆主席團産生 范迪安任新一屆主席

  • 黃坤明:描繪時代畫卷 展現人民風采 努力開創中國美術事業發展新局面

  • 國博舉辦李苦禪誕辰120週年藝術展學術研討會

  • 第三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網絡人氣TOP100

  • 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少兒美術、雕塑、民族美術藝術委員會在京換屆

  • 無聲的吶喊——吳為山權威解釋紀念館雕塑群創作思路

  • “2018年度中國書畫研討會”在故宮舉行

  • (全國)教育書畫協會高等美術教育學會2018年會暨藝術教育論壇在京舉行

  • 透過新媒體技術感受文化的溫度

  • 納爾遜·曼德拉雕塑揭幕儀式在京舉行

  • 4.636億港幣拿下 頂尖國寶流離海外80載回到祖國

  • 藏醫藥浴法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 藝術的力量——進博會裏的中國當代藝術

  • 野草詩社成立40週年慶典在京舉行

  • “首屆中國宣紙出版論壇”在安徽涇縣舉辦

  • 故宮上新了,文化走心了

  • 2018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一瞥

  • “大江弦歌”沈鵬吟江陰詩詞品鑒會在京舉行

  • 北京美術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

  • 藝術教育能否改變世界

  • 中外博物館加盟“雙十一”背後的文創變革

  • “2018年全國美術館公共教育年會”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 “中國硯都”復評 專家肯定肇慶端硯資源保護工作

  • 中國美協美術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在京成立

  • 阿拉善盟“一帶一路”國際雕塑公園作品徵集大賽在京啟動

  • 2018海峽兩岸漢字節在廈門啟幕

  • “草原四季·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創作動員會在京召開

  • 中國書法國際傳播研究院在北京語言大學成立

  • 中外大學生在中國美術館體驗傳統綵燈製作

  • 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將開播

  • 蘇軾的十八羅漢像因緣

  • 啟功先生的結字理論

  • 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正式啟動

  • 《國家寶藏》第二季在故宮正式啟動

  • 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

  •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為"時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東塑像

  • 雕塑大師克羅德•阿巴吉在中國美術館解讀雕塑藝術

  • “傳統工藝設計的啟示”非遺設計主題論壇成功舉辦

  • 2018華僑城旅遊文化節在京啟動 旅遊盛宴席捲五十城

  • “首屆全國美術高峰論壇”圓滿閉幕

  • “首屆全國美術高峰論壇”在山東濟南召開

  • “翰墨光明行”——走進香格里拉

  • 北京介居書院美術館開館展(沈鵬詩稿)在京開幕

  • 稀世瑰寶 懷素《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欣賞

  • 門頭溝區少兒書畫創作大賽暨少兒書畫作品展開幕

  • 趙學敏撰報告文學《國寶大熊貓》暨詩詞書法賞析會在京舉行

  • 豐子愷作品的市場走向

  • 《通用規範漢字篆書書法字典》在2018上海書展首發

  • 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即將在濟南舉辦

  • 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籌備工作正式啟動

  • 《四景山水圖》特種郵票故宮首發 “2018集郵周”啟動

  • “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總決賽舉辦地調研

  • “中國手藝小鎮尋找最美手藝傳承人”活動啟動

  • 齊白石《借山圖》的藝術特色和獨特性

  •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在京展出

  • 迎“八一”,中國美術館為軍人塑像

  • “藝道尋真——張安治的藝術人生”在中國美術館開展

  • 中國美協壁畫、水彩畫、環境設計、工業設計藝術委員會在京換屆

  • 中國古代有漫畫嗎?

  • 5000年前“山東大漢”的生活

  • 中國金幣與國家非遺文化高端論壇在京召開

  • 那麼多漢宮圖,乾隆帝最愛哪幅?

  • 中外書法研習的“書”與“道”

  • 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亮相上海博物館

  • 菲律賓自然歷史博物館:老建築讓博物館活起來

  • 由民族美術走向世界藝術

  • 廣彩人物畫瓷器——幾個世紀前就開啟了“讀圖時代”

  • 良渚玉器真假之辨

  • 信札——敘事中留下書法的墨寶

  • 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藝術呈現

  • 第三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作品展

  • 樓蘭需要一部書法史——《樓蘭書法史》撰寫始末

  • 藝術會讓我們的生活有何不同?

  • 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開幕

  • 蒙古國現當代繪畫藝術

  • 從“小人書”到“架上連環畫”

  • 紀念何香凝誕辰140週年系列活動在深圳舉辦

  • 224件國際藝術大師作品同時亮相中國美術館

  • 讓中國節氣文化滋養當代生活

  • 梅蘭芳其人其畫

  • 時代楷模文朝榮事跡搬上熒幕 電影《文朝榮》在京首映

  • 中小學書法進課堂調研活動在香港、澳門舉行

  • “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興”展在國博開幕

  • 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館聯盟在京成立

  • “匈牙利當代藝術展”登陸中國美術館

  • 第二屆“中華詩詞有獎徵集”活動在京啟動

  • 李白是哪一種書法家?

  • 漫談古代文人與賞石

  • 2018中馬青少年書法交流大會在北師大舉行

  • 西部少數民族青年美術家作品展在京展出

  • 百件國寶齊聚浙博講述浙江故事

  • “第六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 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開幕

  • 第三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正式啟動

  • 第三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徵集令

  • 福建省青年畫家創作成果彙報展在京展出

  • (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少年書法教育分會在京成立

  • 農事題材漢畫背後的快樂與辛勤

  • 2018“文化和自然遺産日”聚焦美好生活

  • 韓樂然誕辰120週年:中國美術館藏韓樂然作品展

  •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為什麼如此有名

  • 第十四屆文博會閉幕 向世界展示文化改革發展成就

  • 紀念張伯駒先生誕辰120週年座談會召開

  • 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5·18”國際博物館日——“超連”博物館的永恒主題

  • 國家文物局發佈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內容

  • 來自中國美術館的藝術“問道”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

  • 中國美術館展出百餘件于右任書法作品

  • 明月松間照:中國古代繪畫中的“松”

  • 清華大學荷塘詩社成立十週年紀念

  • 第二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評選結果公佈

  • 如何“創”“作”?

  • 齊白石的藝術知己:徐悲鴻

  • “為宅雕塑·2018中國青年雕塑家邀請展”成功舉辦

  • 《百年巨匠·建築篇》故宮開機

  • 從容閱春秋·新苞探翠樓——第八屆海棠雅集成功舉辦

  • “烏拉圭的瓜拉尼藝術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 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 “銘心擷珍——卡塔爾阿勒薩尼收藏展”亮相故宮博物院

  • 到首博看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那些人那些事

  • 特色·融匯——金磚國家美術館聯盟特展開幕

  • 《印學研究》刊行“齊係璽印與山東篆刻研究專輯” 影印清代輯古印譜《印揭》

  • 《孟昭俊書法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

  • 時代印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第四屆院展開幕

  • 李白唯一書跡現身“張伯駒先生誕辰120週年紀念展”

  • 200米巨幅長卷《長江萬里圖》為祖國河山立傳

  • 第十八屆“相約北京”藝術節即將精彩亮相

  • 全國博物館館長論壇在京舉行

  • 范迪安:在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啟動日上的致辭

  • 中國設計40年:致誰之用

  • 中國美術館展出135件青年雕塑家作品

  • 蘇博推出“梅竹雙清”展

  • 中央美院百年校慶舉辦首任院長徐悲鴻研究展

  • “跨文化視野中的意大利當代藝術展”將在鳳凰古城舉辦

  • 中國美術學院建校九十週年紀念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 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 十大校慶活動啟幕

  • “設計上海2018”聚焦全球先鋒設計

  • 一池春水——紀念陸抑非誕辰一百一十週年作品展

  • 香港“新水墨運動”藝術家呂壽琨作品亮相中國美術館

  • 收藏時代藝術精品 積累國家藝術寶藏

  • 從經典中感受名校風範

  • “本源與新意——林維花鳥畫精品展”在京舉辦

  • “慢先生”文徵明和他筆下的雅蘭亭

  • 刷身份證進國博 紙質票“退役”

  • 中直婦工委召開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座談會

  • 中國美術館藏寶閣更換展品 經典力作再度來襲

  • 中國美術學院九十週年校慶系列活動拉開序幕

  • 瑞犬迎春——典藏中的犬文化

  • 元宵喜迎春 從《明憲宗元宵行樂圖》看古人過元宵

  • “韻人雅和”慶新春(下篇)

  • “韻人雅和”慶新春(中篇)

  • “韻人雅和”慶新春(上篇)

  • 新時代·新春聯——2018央視春聯徵集書寫活動收官

  • 《中國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作品》走過20年

  • 新時代·新春聯——2018央視春聯徵集書寫活動走進北京西站

  • 新時代·新春聯——2018央視春聯徵集書寫活動走進航空工業

  • 新時代·新春聯——2018央視春聯徵集書寫活動走進首都消防部隊

  • 新時代·新春聯——2018央視春聯徵集書寫活動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前舉行

  • 新時代·新春聯——2018央視春聯徵集書寫活動走進中央臺辦

  • 書春日“直播新時代 書寫新春聯”

  • “新時代 新春聯 送萬福 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走進首都機場

  • “新時代 新春聯 送萬福 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慰問天安門環衛職工

  • 新時代·新春聯——2018春節春聯徵集書寫活動走進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 新時代·新春聯——2018央視春聯徵集書寫活動走進威海

  • 新時代·新春聯——2018春節春聯徵集書寫活動走進中國航天

  • 新時代·新春聯——2018央視春聯徵集書寫活動在紹興舉行

  • “新時代、新春聯、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在宋慶齡青少年科技中心舉行

  • 寇克讓新書《書法沒有秘密》在京發佈

  • “萬福送萬家”北京地鐵專列正式啟動

  • 中國美術館三展齊開迎新年

  • “新時代、新春聯、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走入外交部機關

  • “旺年萬福——吳悅石戊戌迎春百福書法展”將開幕

  • “中國書畫藝術市場年度研判與發佈峰會”在京舉行

  • 48幅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亮相中國美術館

  • “紀念潘天壽、李樺、李可染、葉淺予、張仃百年誕辰座談會”在京召開

  • 中國文聯公開徵集2018年度文藝創作扶持項目

  • 連環畫《至誠報國 黃大年》在京發佈

  • 吉林師範大學中國紙藝術研究所正式成立

  • “牛寶義傳統書法研習社首屆臨帖展”在京開幕

  • 圖文解説2017年文化工作成果

  • “春風如許——吳悅石作品展”在杭州開幕

  • 新時代·新春聯——2018春節春聯徵集書寫活動在海南澄邁舉行

  • 中國美術:擁抱新時代的藝術創造

  • 工美2017:破立之局

  • 2017美術圈的七宗“最”

  • 融會詩書畫、謳歌真善美——首屆“沈鵬詩書畫獎”大賽作品集出版

  •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全國美展主題創作研討會在京召開

  • 中國美術館藏書法展慶元旦

  • 時代記憶·2017非遺傳承人年度論壇在天津舉辦

  • 中國文聯舉辦才旦卓瑪、夏菊花、白淑湘藝術成就展

  • 首屆全國動漫美術作品展開幕 開創中國動漫新時代

  • “疏證六法——馬嘯天畫展”在上海朵雲軒舉行

  • 北京市發佈2017年考古成果 呈現古都厚重歷史文化

  • 名畫高價的背後

  • 喚醒中國的色彩

  • 直奔10個億!昨晚,史上最貴中國藝術品誕生了……

  • 首屆“全國大學生美術作品展”在京開幕

  • 岩畫裏的“史書”人類心理體驗的圖像見證

  • 李小可:我眼中的“師牛堂”

  • 從小寫好中國字——“首屆全國小學一二年級教師寫字培訓與寫字教學研討會”在保定舉辦

  • 空間、圖像和思想——關於山西與壁畫

  • 文物展覽的科技范兒

  • “全國詩教工作會議”在江蘇鎮江召開

  • “墨天神境·李可染最後十年作品展”在國博開幕

  • 中梵民間美學哲學論壇在京舉行

  • “從明四家到當代吳門”繪畫特展開幕 回顧600年蘇州美術史

  • 莊毓聰大寫意花鳥畫全國巡迴展合肥站開幕

  • 為畫而生——宗其香百年誕辰藝術展開幕

  • 深圳市時代書畫院成立儀式在京舉行

  • “中國夢·燕趙雄風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即將舉辦

  • 邁向新時代——女性與時代·百年中國女性藝術大展

  • 2017中國(廈門)漆畫展在廈門美術館舉辦

  • 容量與張力——上海國際版畫展開幕

  • 華夏非遺館(中原館)在鄭州落成 為中部文化發力

  • 大寫至道——莊毓聰大寫意花鳥畫全國巡迴展合肥站

  • 饒宗頤荷花書畫巡迴展在京開幕

  • 史上最貴藝術品誕生

  • 李苦禪的苦與樂

  • 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

  • “大美齊魯·山東青年美術作品晉京展”開幕

  • 從傳統文化看中國畫的精神歸屬

  • 馬來西亞書藝協會會員作品展在啟功書院開幕

  • 滄海一粟——劉海粟藝術展在京開幕

  • “紀念關山月誕辰105週年作品展”在國博開幕

  • 北京民俗博物館舉辦重陽節系列文化活動

  • “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典藏精品展”在京開幕

  • 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劉巨德、鐘蜀珩、戴士和三展齊開

  • 願“千里江山”重啟我們對於山水的感知力

  • 小題“大作” 妙跡天成——于右任先生題簽書法欣賞

  • “最美中國人”大型美術作品展在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

  • 為人民塑像 為英模鑄魂

  • 吳為山《孔子》立巴西 永久命名“中國廣場”

  • 北京民俗博物館舉辦中秋節系列文化活動

  • 第11屆佛羅倫薩國際雙年展中國主題展即將開幕

  • 中國菊花文化內涵盡在“五美”

  • “小畫種”水彩畫裏,有值得珍視的生活美學

  • “德國8”:一次藝術的回訪

  • 顧愷之《洛神賦圖》的創作心境

  • 第十五屆亞洲藝術節在浙江寧波開幕

  • 傅抱石的億元時代

  • 第七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開幕

  • 第二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開幕

  • 上海國際藝術節即將啟幕 十場藝術展覽不容錯過

  • 《曾正國書“千字文”》首髮式在京舉行

  • “綠色發展通識叢書”首髮式在京舉行

  • 老夫看慣桂林山——齊白石廣西遊蹤瑣記

  • 文人畫的知與行

  • 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化藝術巨匠作品在國博展出

  • “吳悅石、莫言、楊華山翰墨三人行”全國巡展首展在京開幕

  • 中國美術館為英模和勞模塑像

  • 兩兩相顧 傳統花鳥畫裏的“愛情鳥”

  • 當非遺遇上直播——新媒體為非遺傳播賦能

  • 穿透歷史煙塵 小畫種呈現大風格

  • 閒敲棋子落燈花——周祥林新書發佈會在北京舉行

  • 引領時代風尚 攀登藝術高峰——中國美術這五年

  • 中國非遺城市論壇·一城一地一非遺在京舉行

  • 紀念徐特立誕辰140週年暨塑像揭幕儀式在京舉行

  • 貴州美術館開館

  • “趙孟頫書畫特展”在故宮博物院展出

  • 饒宗頤學術思想對民間文藝研究的啟示

  • “首屆全國雕塑藝術大展”開幕 回望中國百年雕塑史

  • 第十五屆臨沂書聖文化節拉開帷幕

  • 大器晚成的繪畫大師:吳昌碩

  • 筆硯寫成七尺軀——明清人物畫的情與境

  • “東方杯”在粵外國人漢字書法大賽頒獎典禮深圳舉行

  • 從副文本看繪畫 可深入理解畫作之妙處

  • “文心蔚然 ——文蔚書畫作品展”在銀川閉幕

  • 詩似李太白,書難復為之——蘇東坡《寒食帖》賞讀

  • 一片江南圖畫裏——張大千《長江萬里圖》賞析

  • 2017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即將拉開帷幕

  • 第五屆中國詩歌節將於9月在湖北宜昌舉辦

  • 第九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覽在天津開幕

  • “超當代”的“鳳凰藝術年展”9月即將開幕

  • “人行明鏡中——陸學東國畫作品展”在京開幕

  • “傳承與創新——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廈門開幕

  • 北京重大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展覽開幕

  • 中國楹聯學會在京招生 培養楹聯文化專業教師

  • 齊白石:何人尋我買葫蘆

  • 感受書籍“儉素”之美 “中國最美的書”亮相上海

  • 第十五屆亞洲藝術節將在寧波舉辦

  • 梵高的《向日葵》都開在了哪兒?

  • 9件過億 盤點2017春拍中國書畫成交TOP20

  • 匠心集成 世界插畫大展致敬安徒生

  • 看,乾隆的西湖寫生

  • 乾隆皇帝的文化品位

  • 哥倫比亞向中國藝術家袁熙坤頒發榮譽勳章

  • 大型文化公益"霞客行"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 墨韻河山——伍霖生藝術展

  • “2017第二屆中國美術館收藏青年美術家作品展”在京開展

  • 夢裏依稀——莊弘醒水彩畫藝術展在京開幕

  • 墨韻詩魂——趙學敏二十四節氣自作詩書展

  • “2017·首屆少林無遮大會”書畫攝影展開幕

  • 中國楹聯學會楹聯書法創作培訓中心官網上線

  • 蘇士澍率全國政協考察團蒞臨福州教院附中、鼓樓科藝宮調研“中小學書法進課堂”工作

  • 傅抱石之子傅二石先生去世

  • 山水畫這麼美,為什麼“看不懂”

  • 全形拓,一種古樸而莊嚴的“黑科技”

  • “慶祝建軍90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在京開幕

  • 4197.5萬元!乾隆禦制祈福金錢 打破古錢幣拍賣紀錄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大辭典》將於2019年推出填補空白

  • 從繪畫中看古人的體育運動

  • 徐裏、李曉偉、李豫閩油畫《岳陽樓記》長期陳列國家博物館

  • 首本葡文中華文化名人專集《吳為山的雕塑世界》在澳門隆重發行

  • 文化部召開專題會議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工作

  • 畫派如此多 標準是什麼

  • 這一次,大英博物館哪些好東西沒來

  • 一座海邊書屋的守望

  • 去古畫裏了解歷史——怎樣讀一幅古代中國畫

  • 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啟動

  • 我國博物館業再創佳績 參觀量高居全球第一

  • 黑山縣舉辦張仃先生誕辰百年紀念活動

  • “中國夢”詩歌創作及朗誦網絡徵集活動在京啟動

  • 第二屆金磚國家文化部長會議在天津舉行 成立多個文化聯盟

  • 吳為山雕塑《火炬手》將“跑進”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

  • 藝術家袁熙坤獲頒“厄瓜多爾國會比森特·羅卡富埃特”文化勳章

  • 山水詩與山水畫

  • 3.45億刷新紀錄 黃賓虹《黃山湯口》創春拍奇跡

  • 難得一片鈞:“志鈞盞”中保留的傳統技藝

  • 親水賞荷 看古畫中的“避暑方案”

  • 從工艷到寫意 淺談“明代宮廷三大家”

  • 中國國家博物館被評為全球最受觀眾歡迎的博物館第一名

  • 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開幕

  • “新水墨”新在哪

  • 乾隆皇帝的《敬勝齋法帖》

  • 電影美術:電影成功不可忽視的20%

  • 在生活中弘揚 在實踐中振興

  • 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十大精彩搶先看

  • 立陶宛藝術:透過風景的思考

  • 傅抱石《茅山雄姿》拍出1.87億 創今春藝術品成交紀錄

  • 2017中國卡通形象營銷大會泉州峰會召開

  • 中國非遺文化金融50人論壇(CICH50)在京開幕

  • 第二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正式啟動

  • 文化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宣傳活動正式啟動

  • 油燈博物館正式開館:映照五千年文明發展史

  • 2017國際博物館日主題:講述難以言説的歷史

  • 2017“美麗中國”校園藝術節在北京舉辦

  • 首屆“中華詩詞大獎賽”頒獎晚會在京舉行

  • 中國美術家協會關於申請入會途徑的聲明

  • 中國美協將首次舉辦“全國大學生美術作品展”

  • 你能分出藝術大師與4歲孩子塗鴉的區別嗎?

  • 中國藝術權力榜十週年盛典即將呈現

  •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開館

  • 壁上瑰寶 錦繡華章——法海寺壁畫品析

  • 中國美協版畫、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實驗藝術委員會換屆大會在京舉行

  • 紀念偉大衛國戰爭勝利“不朽軍團”公益行動在京舉行

  • “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故宮午門開幕

  • 石鼓:中華第一古物

  • 140件(套)文物珍品見證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

  • 《非常匠心》宣紙傳奇

  • 海昏侯墓馬蹄金銘文重構中國書法史?

  • 余敏:方寸空間 技藝人生

  • 世博會博物館開館 《清明上河圖》再成亮點

  • 紀念潘天壽誕辰120週年座談會舉行 劉延東出席並講話

  • 抓住絲路上的文化符號

  • 潘天壽與文化自信

  • 袁熙坤創作的《塞萬提斯》雕像在京揭幕

  • 人民藝術家閻肅雕像在京落成

  • 《百年孤獨》作者馬爾克斯逝世三週年紀念活動在京舉行

  • 科技與藝術:從庖丁解牛到科幻VR

  • 科學技術為藝術插上了“創新的翅膀”

  • “書法專業人才”、“小書法師”成人才選拔新出口

  • 2016全國十大考古發現揭曉

  • 董希文:關於壁畫的形式和製作方法

  • 黃永玉:藝術只有好壞 沒有新舊

  • 紅山文化遺址申遺:要保護文物,也要惠及民眾

  •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檢察長到訪北京金臺藝術館

  • 中國美術館攜手“星星的孩子”共繪《春天》

  • 從繪畫作品中看古代清明節是何景象

  • 《見字如面》火了 書信拍賣漲了

  • 故宮曬出賞花圖 三月玉蘭杏花雨中邂逅“四爺”

  • 方寸之中話“清明”

  • 北京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焦點問題透視

  • 故宮新增5萬多件“有戶口”藏品

  • 篆刻鑒賞:吳昌碩怎樣刻“丁”

  • 文化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 中國畫名家推廣工程開學典禮在京隆重舉行

  • 中華詩詞學會將舉辦首屆“沈鵬詩書畫獎”大賽紀念成立三十週年

  • “2016年全國美術館公共教育年會”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 “中國美術館之夜”:開啟中外交流新亮點

  • 塔吉克斯坦諾魯孜節慶祝活動在北京金臺藝術館舉行

  • “六國同飲一江水”文化交流公益活動在京啟動

  • 文化部公佈首批藝術品市場案件查處結果

  • 灼灼其華——畫裏畫外説桃花

  • 單霽翔談故宮的8個關鍵詞:為故宮立法 院長撤離紅墻

  • 馮遠:從頂層設計中,重視“人”的建設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覃志剛:書法載道 翰墨育人

  • 藝考究竟考什麼?

  •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委員這麼説

  • 吳長江:加強美術“扶貧”和人才培養

  • 言恭達:打造中國書房 發現東方之美

  • 美術界代表委員共訴文化心聲

  • 馮驥才、黃宏、閻維文等全國政協委員談回歸傳統文化

  • 盧禹舜委員:加強美術在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中的作用

  • 潘魯生:國民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環節

  • 文藝界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 政協常委蘇士澍:中國漢字文化不僅要傳承好還要走出去

  • 吳為山:整合藏品資源 活化經典 弘揚精神

  • 盧中南:如何把書法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 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倡議: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

  • 吳為山:公共文化設施應著力創新拓展公共教育服務

  • 2017年中國美協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 2017年春拍:藝術品回暖趨勢能否延續

  • 莫言:我寫《紅高粱》時深受印象派畫家的啟發

  • 國家博物館舉行石魯作品第三次捐贈收藏儀式

  • 國家藝術基金3年資助超18億元

  • 書信文化:從收藏變化看到信札價值

  • “詩書畫藝頌中國·北京行”暨組委會聯盟簽約儀式在京舉行

  • 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開啟全面落實文化小康建設各項任務新征程

  • 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發佈

  • 看古代畫家如何描繪冬景

  • 大英博物館文物將亮相國博

  • 文物保護將在五個方面謀求突破

  • 沒有內涵的唯美談不上“畫意”

  • 非遺課堂: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陣地

  • 首都書畫藝術家創作聯誼筆會舉行

  • “古泉州(刺桐)史跡”申報2018世界文化遺産

  • “復原”《車馬出行圖》 2000年前漆畫“動起來”

  • 國家文物局印發《國家文物局2017年工作要點》

  • 董卿解析《朗讀者》 央視發力文化類節目引領行業趨勢

  • 慶祝中德建交45週年系列文化活動啟動

  • 向《蘇聯飛鷹》雕塑獻花儀式在京舉行

  • 藏界新貴:年畫連環畫

  • 故宮博物院舉辦“故宮講壇”第100講特別活動

  • 宋徽宗首創“藝考”:首次將繪畫列入“高考”

  • 五老圖的千年百味

  • 《百年巨匠》國際宣傳片啟動

  • 用書法帶領“百縣千村”致富

  • 各式各樣的“雞”飛進天南地北的博物館

  • 東風夜放花千樹——各地多彩活動迎元宵

  • 中國美術學院2017年“藝考”:崇尚全面素質

  • 元宵題材郵票受寵

  • 用中國剪紙講世界的故事

  • 古畫中的元宵節:明憲宗身著盛裝 民間街市人頭攢動

  • 讓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實現活起來、傳下去

  • 向我們的文化傳統致敬

  • 歷代名家筆下的大吉圖

  • 考古專家帶你看文物萌雞:神氣又神奇

  • 多國發行中國雞年生肖郵票:繽紛創意 各展“雞”祥

  • 郵票裏的春節:方寸間傳承“春節文化”

  • 地安門郵局昨推出立春主題郵資機戳

  • 雄雞一聲天下白 漫談中國文化中的“雞”

  • 韓美林:1600幅手稿中選出丁酉雞郵票

  • 鬥彩雞缸杯等故宮珍貴館藏首登春晚舞臺

  • “春聯來了”——走進北京站

  • “春聯來了”海外書春精彩片段

  • 2017年“歡樂春節·藝術中國匯”紐約系列活動啟動

  • 中國美協漆畫、綜合材料藝委會換屆大會在京召開

  • “春聯來了——第四屆全球春聯徵集優秀作品書寫大會”在央視網舉辦

  • 第十六屆海內外對聯迎春展演大會在深圳隆重召開

  • “春聯來了”——走進哈爾濱阿城書寫活動

  • “春聯來了”——走進山東臨沂書寫活動

  • “春聯來了”——走進上海書寫活動

  • “春聯來了”——走進山西臨汾洪洞縣書寫活動

  • “春聯來了”——走進江西贛州書寫活動

  • 方寸講述北斗導航的傳奇歷程

  • 名人書畫院舉辦十一週年院慶暨新年筆會

  • “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17春節大聯歡在京舉行

  • 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國家藝術基金運行三週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 數量最多倫勃朗作品2017將來華 巡展滬、京兩城

  • 請回答2017:美術界看什麼

  • 第36屆全國專業冰雕比賽開鏟

  • 圖文解説2016年文化工作成果

  • 海昏侯國遺址公園規劃出爐 還原漢代豫章地區景觀

  • 2017年《丁酉年》特種郵票發行 主題為“闔家歡”

  • “春聯來了”進軍營 送文化大餐傳遞正能量

  • “春聯來了”走進北京順義木林小學 “聯墨合璧”從娃娃抓起

  • “春聯來了”走進河北清河 內容新穎村民樂開懷

  • “春聯來了”——走進巴彥淖爾書寫活動

  • “春聯來了”——走進海南三亞書寫活動

  • “春聯來了”——走進深圳專場書寫活動

  • 講好中國故事·唱響大美陜西“我的家鄉在陜西”絲路巡迴演歌會 全球新聞發佈會召開

  • 70多國軍官參觀《周鵬飛毛體書畫作品展》

  • “敦煌·絲路”大展成都受熱捧 民眾排長龍一睹絲路風采

  • “春聯來了”第四屆全球春聯徵集書寫活動走進河北井陘縣

  • 著名書法家劉藝去世 猶記書家寫春秋

  • 政府主導·提高效能·精準扶貧——聚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三亮點

  • 第三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長沙頒獎

  • 絲路印象——“一帶一路”文化掠影

  • 2016,我們的重要文化記憶

  • 董浩藝術館開館大展 明星雲集慈善跨界

  • 中國古書畫鑒定修復與保護國際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 2016年圖書出版年終盤點 中國文壇首次擁抱“安徒生”

  • 申報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要把握好三個原則

  • 《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映 揭秘文物修復師背後的故事

  • 民盟中央文化委與北京市政府管理辦啟動文化共建

  • 與時間賽跑的他們 如何使塵封的古書畫容光煥發

  • 新時代的工匠精神:緙絲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 文化部:2017年“歡樂春節”將打造全球佈局

  • 新里程碑-庫拍産品戰略發佈會成功召開

  • 2016十大流行語出爐:工匠精神上榜 8條來自於網絡

  • 國家大劇院九週年“公眾開放日藝術節”將啟幕

  • 我國18個産地的木版年畫項目進入國家非遺名錄

  • 絲綢之路外交官探訪吳為山創作空間

  • 中央美術學院中法學院上海校區正式啟動

  • 中國木版年畫“申遺”通過國內審核納入國家申報計劃

  • 開啟非遺保護工作新的里程碑

  • 中國國家畫院新成立實驗水墨、環境藝術等七個研究所

  • “五王醉歸圖卷”超3億成交 業界稱創2016中國藝術品最高價

  • 古埃及曆法與“二十四節氣”驚人相似

  • 故宮到底有多少寶貝?180萬餘件!

  • 《丁酉年》郵票圖稿首發

  • 中國文聯新一屆領導機構産生 鐵凝當選中國文聯主席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髮展報告(2016)發佈

  • 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 第八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 有高度、有廣度、有溫度——我國文藝創作呈現新氣象

  • 無愧時代,不負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綜述

  • 生肖收藏新品《雞祥》在京發行

  • 文代會作代會開幕 帶你3分鐘讀懂67年曆史

  • 話劇《啟功》塑一代師魂

  • 范迪安、喬曉光等談非遺——當大學與非遺相遇

  • 二十四節氣將申報人類非遺名錄

  • 陜西省山水畫研究會周至分會掛牌成立

  • 國家南海博物館獲贈10件海外文物

  • 藝術天成書畫院揭牌儀式暨成立大會舉行

  • “中華文明歷史題材歷史畫創作工程”即將公開展示

  • 《中國書法報》《中國書法》雜誌讀者、專家、媒體見面會在京舉行

  • “羅工柳、鬱風、彥涵、丁聰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在中國文聯舉行

  • 國際博物館高級別論壇開幕

  • 瀋陽故宮博物院可移動文物逾10萬件

  • 張大千“巨然晴峰圖”拍出1億350萬

  • 深圳市舉辦第六屆政協書畫院特聘顧問、書畫家座談會

  • “中華傳統文化普及叢書”新書首發

  •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電影版12月16日上映

  • 第九屆中韓日國家博物館館長會議在北京召開

  • 2016首屆中國古篆藝術論壇在京舉行

  • 袁熙坤創作秘魯民族英雄《博羅內西》雕塑在京安放

  • “列支敦士登之夜”綻放國家博物館

  • 首屆少兒環保公益繪畫大賽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 傳統工藝青年人才論壇在蘇州開幕

  • 《沈鵬草書張九齡感遇詩四首》新書發佈會在北京舉行

  • 中國美術館接受巨幅通景山水畫《三峽史詩》捐贈

  • 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八十週年》紀念郵票

  • 千余件泉學泰斗捐贈錢幣資料浙江展出 近半中國首展

  • 2016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舉辦

  • “絲綢之路——從寫實到寫意楊曉陽美術作品展”開幕在即

  • 齊白石到底畫了多少張荔枝畫

  • 北京國際設計周“創意設計+”主題展覽在京舉行

  • 第三屆兩岸親子文創作品聯展亮相杭州

  • 湖北出土刻有羋字青銅器 主人身份與羋月相似

  •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全國褒揚革命英烈書畫作品展”在民族文化宮開幕

  • 為百姓演出 為時代歌唱 ——各界藝術家齊聚延安暢談藝術創作

  • 國家畫院院長30年首辦個展 “絲綢之路”將亮相中國美術館

  • 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決賽在西安啟動

  • 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10月15日在陜西延安開幕

  • 黑白極簡主義——黑白儲物架品牌logo設計

  • 不同的土壤開出不同的花朵——記第十二屆國際書法交流大展

  • 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組委會全體會議召開

  • 紀錄片《百年巨匠》研討會在京舉行

  • 復古、時尚的品牌形象設計欣賞

  • 三維立體曲線座椅

  • 用牛奶製作陶瓷: 牛奶做釉料,燒制出精美的褐色陶瓷

  • 烏拉圭總統巴斯克斯向袁熙坤創作的《阿蒂加斯》雕塑獻花

  • 原創國風民族音樂劇《墨·海》即將在京首演

  •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生創作中藥材剪紙

  • 10月15日第三屆中華雅樂音樂會——京華憶故人

  • 與眾不同的 Cantili 膠帶座

  • 上海郊區有個農業園想吸引觀光客,它的改造很有想法

  • 他在浮冰上作畫,來提醒人們關注環境的變化

  • 漢字故事:“回字四樣寫法” 與“齡官劃薔”

  • 西藏唐卡畫師阿旺等人作品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922件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將在江西省博物館長期展出

  • 哈爾濱索菲亞教堂等98個項目入選中國建築遺産

  • 故宮明年上半年將拆全部臨時建築 面積1.48萬平米

  • 人與孤獨——曾經有一個城市

  • 籠子裏的小鳥會發光

  • 一塊用大理石做出來的油漆桶,還能用完即棄嗎?

  • 中國人物畫閃耀現實的光芒

  • 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將於10月15日在陜西延安開幕

  • 你以為是在玩遊戲,其實是在閱讀!

  • 我是把椅子,我只需要這麼多

  • 乾隆帝一生收藏了多少奇珍異寶

點擊加載更多
  • 首頁
  • 畫廊
  • 藝訊
  • 藝評
  • 藝課
首頁|全站地圖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