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3日 16:52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隨著聖火的緩緩熄滅,又到了和奧運説“再見”的時候。談不上什麼“不捨”,當然也沒什麼“離愁”,除了精力過剩的運動員們還要利用“倫敦一夜”釋放一下多餘的荷爾蒙外,余者只想舒坦地去夜會周公。
放下“聖火”、會過周公、重拾“生活”,大多數人估計都會將什麼“金銀銅鐵錫”拋到腦後。奧運成為了過去時,但倫敦奧運産生的話題卻不應該這麼快就被擱置箱底。對於“旁觀”的普通人來説,倫敦奧運會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倫敦奧運會是一屆組織糟糕的奧運會、是一屆爭議話題頗多的奧運會,還是一屆中國人集體反思的奧運會。
“于洋/王曉理”的“求敗”風波,引發了全民關於“規則”和“道德”的大討論;“翔飛人”連續兩屆奧運會的意外“折翼”,引發了人們對於“金牌”和“健康”孰重的大思考;針對中國運動員的種種“歧視”和“不公”、以及賽場上的很多“怪現象”,刺激一些被西方視點“綁架”的國人認清了——現代奧運會絕不是顧拜旦“理想國”中的什麼“友誼賽”;而中國“三大球”在倫敦賽場的潰敗,以及田徑、自行車、賽艇等“高含金量”項目上的弱勢,則讓國人的頭腦更加清醒:“金牌榜”第二並不代表中國的競技體育就真的第二。
毫不誇張地説,倫敦奧運除了和往屆奧運會一樣,激發了中國普通民眾的民族自豪感外(為中國運動員的優秀表現而驕傲),還引發了一場“頭腦風暴”:遇到事情,越來越多的人再不輕易被某種“視點”所綁架,是非對錯,越來越多的人會去分析、會去思考。
這場“頭腦風暴”是非常喜人的,但奧運會畢竟主要是一場身體素質的較量和比拼。當我們“看一群最需要休息的人在運動”時,有沒有想過,我們恰恰是“最需要運動的人”?當我們看到“中國的金牌數逐屆奧運會穩步增長”時,有沒有想過,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卻在逐年下降?
如果,倫敦奧運會後,我們能看到國家體育總局拿出爭奪金牌的力度來發展“全民健身”;如果,倫敦奧運會後,我們以及身邊的每一個人都開始主動、積極參與自己所喜愛的運動。那我想,倫敦奧運會真的就給我們普通人帶來了些什麼。
請記住顧拜旦的那句名言:一個民族,如果老當益壯的人多,這個民族就一定強;一個民族,如果未老先衰的人多,這個民族,就一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