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青年報:步入新奧運時代 金牌也需有形象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30日 13:57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channelId 1 1 1

中國青年報:步入新奧運時代 金牌也需有形象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30日 13:57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一個16歲的、在國際上不太知名的中國花季少女,在自己的非主項女子400米混合泳決賽中,不僅力壓多名歐美好手率先觸壁,還打破了該項目的世界紀錄。

    對這個標準的、好萊塢式的結局,不要説歐美媒體興致盎然,即便熟知葉詩文的中國媒體,同樣攢著一堆問題。

    還有一個身高臂長一臉陽光的中國大小夥兒,于最後100米上演了一幕驚天大逆轉,愣是把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從上屆冠軍手裏搶了過來,而且他還是中國男子歷史上第一位游泳奧運會冠軍,他帶給世人的震撼,絲毫不亞於當年掠過雅典110米欄跑道時的劉翔。更何況,他還是個“90後”。

    像他這樣類似林書豪型的草根英雄,當然會成為中外媒體共同的寵兒。

    但站在他們身後的教練組織團隊,僅給了這兩個中國青年每人回答3個問題的權限,以應對苦等了近3個小時的數百名記者。而他倆“我很激動,我很開心”的程序式答案,顯然無法滿足那麼些對他們甚至一無所知的外媒記者。

    特別是相比羅切特、樸泰桓等在新聞發佈會上的侃侃而談,難免令採訪無果的外媒生出“中國運動員難道只會像機器一樣訓練”的疑問。

    游泳隊之所以控制問題數量,是因為次日這兩名選手都還要參加比賽。這個理由對恨不得“武裝到牙齒”,後勤保障細到一針一線的中國代表團來説,絕對是再充分不過的。但跟同樣身兼數項的其他冠軍放在一塊兒,聽上去就更像是託詞和不合作了。

    不過,在葉詩文對相熟記者表達了“奪得奧運冠軍後終於可以開懷大笑”的心聲後,聽者在心窄之餘,或許也就不難理解她在新聞發佈會上的拘謹和無所適從了。

    “比賽結束,從零開始”,“除夕夜仍在訓練”,“一切為了奧運會”,這幾乎是每個中國國家隊教練都曾説過的話。在金牌高於一切的價值體系裏,一線教練員、運動員除了必經常人不能承受之苦之累外,並沒有其他更多的選擇。王明娟在奪得倫敦奧運舉重金牌後,坦言此前12年“流幹了淚流幹了汗”,想必這是她的肺腑之言。而一位功成名就的國家隊教練,也曾無奈感慨“自己的生活就是家、訓練館、辦公室這三點一線”。

    教練員、運動員為奪金牌放棄生活,算是個人選擇,但如果沒有如此苛刻的價值體系,又怎麼會有如此多不斷重復的單調人生呢?又怎麼會有那麼多風華正茂的運動員,選擇在當打之年功成身退呢?

    沒有拿過奧運金牌的姚明、李娜為什麼在歐美擁有如此高的人氣,除了他們所從事的項目更為歐美人喜愛之外,兩人幽默風趣、直率坦誠的形象,同樣為他們加分很多。一個有血有肉、豐滿完整的形象,不管是彬彬有禮,還是特立獨行,或許都能更好地代表中國的年輕一代。

    挂在脖子上的金牌是一樣的,但代表金牌的形象卻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在歷史性地坐上奧運金牌榜頭名位置後,中國體育需要的不應該只是金牌的數量,還有金牌背後那個會被受眾群體化的形象。

32項
  • 5+奧運下午茶 奧運日記 奧運風雲會 全景風雲會 倫敦行動 張斌話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