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新展“守護與重光”聚焦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國際合作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6月17日 15:51
央視網 | 2024年06月17日 15:51
正在加載

日前,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衝突地區遺産保護國際聯盟共同主辦的“守護與重光”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以“遺産之殤”“聯盟的誕生和使命”“遺産守護”“遺産與人”“遺産之美”五個部分,首次全景呈現衝突地區文化遺産現狀和保護成果,彰顯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者攜手捍衛人類共有精神家園的堅定信念,表達重建和平的美好願景。

四大展覽亮點:

一、此次展覽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文化遺産保護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國作為文化遺産大國和聯合國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締約國,歷來重視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作為創始成員國之一,我國深度參與籌劃和創建了衝突地區遺産保護國際聯盟這一國際組織,積極推動其中各項工作。中國國家博物館則自聯盟成立之初就深入參與聯盟科學委員會工作,參與項目評估,協助聯盟進行科學決策,為遺産保護提供專業意見,並與法國盧浮宮朗斯分館、瑞士國家博物館共同成為首批 “國際文物避難所”,為瀕危文化遺産提供安全庇護。

對於世界文化遺産保護這個大主題,技術層面的保護和理念層面的觀念普及同樣重要。此次展覽是中國國家博物館與聯盟雙方團隊經過9個月共同策劃,首次全景呈現衝突地區文化遺産保護現狀和成果,其目的就是通過展覽激發人們對於共同保護人類共有精神家園的緊迫性和使命感,同時向那些冒著生命威脅奮戰在文化遺産保護第一線的文保工作者們致敬。該題材展覽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尚屬首次,其後還會在多地進行巡展。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二、展覽全景呈現衝突地區遺産的現狀。

衝突地區遺産保護國際聯盟是2017年在瑞士日內瓦成立的全球性文化遺産保護專門國際組織,截至目前,已經向位於四大洲35個國家的450余個項目提供支持。展覽以動態地圖的形式全景呈現全球衝突地區遺産的現狀,並遴選了19個國家的55個項目進行重點展示。

在這裡,觀眾既能感受敘利亞巴爾夏明神廟的宏偉壯闊,也能體會到馬裏古籍手稿修復師的匠心巧藝。不僅能夠詳細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産、可移動文物和建築遺産作為文化遺産三大分項在保護、修復方面各自不同的關注點和工藝要求,而且可以感受到在衝突背景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者所面臨的非比尋常的困難與挑戰。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三、展覽充分展示人與文化遺産之間的關係。

保護文化遺産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為了那些生活在文化遺産周邊的社群,為了保護他們獨一無二的歷史和傳統,更是為了他們的明天。他們是這些遺産最初的擁有者,是遺産遭到破壞最初的受害者,也是開展修復時最初參與者。展覽將目光投射到這些普通人身上,展示他們在遺産被損之後,以及遺産修復過程中的所思所感,讓我們感受到文化遺産保護對於重建和平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更讓我們在世界文化遺産保護這個宏大敘事中看到自己的平凡卻又不可或缺的身影。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四、來國博,赴一場沉浸式文化遺産之旅。

文化遺産往往身處自然和人文景觀之中,同時因自然和人文景觀而得到昇華。文化遺産的保護離不開先進的技術,展覽的沉浸式體驗部分將聯盟資助進行的部分文化遺産三維數字化項目成果進行藝術化呈現,通過這種兼具科學和美學的方式,使每位觀眾都能沉浸式體驗平常難以到達的多處遙遠遺址的魅力,感受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鄧莫南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