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新時代書風

來源:央視網 | 2022年12月29日 15:45
央視網 | 2022年12月29日 15:45
正在加載

為了展現新時代書風、彰顯新時代精神,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新時代書風”于12月25日在中國美術館與觀眾見面。

此次展覽由著名書法家曾來德擔任特邀策展人,展出沈鵬、張海、孫曉雲、林岫、申萬勝、李剛田、胡抗美、張坤山、劉洪彪、曾來德、張旭光、曾翔、朱培爾、魏傑、陳洪武、張繼、王厚祥、洪厚甜、魏廣君、張公者、葉培貴、陳海良、龍開勝、尹海龍、楊濤25位書法家最新創作150余幅書法作品,讓我們領略中國書法在新傳統中的藝術魅力,感受中國書法在新時代的新詮釋。

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對於弘揚與傳播藝術精神,發現與推廣優秀藝術家與藝術家群體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中國美術界極具影響力的展覽品牌。

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一層 1、6、8、9 號展廳,持續到2023年1月4日(逢週一閉館)。

為“新時代書風”展而序

■吳為山(中國美術館館長)

時代,賦予不同藝術家對美的求索和藝術的創造以共性,而藝術家則在表現過程中呈現出不同的個性,在共性與個性的交織之中凸顯時代風格。

時代風格,更多地體現為藝術隨時序世情更迭而變化。清人梁巘《評書帖》中有“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此間的“韻”“法”“意”“態”,均以一個字而概括時代風格。

當然,時代風格非空中樓閣,須以繼承傳統為基礎。宗白華説:“歷史上向前一步的發展,往往是伴著向後一步的探本窮源。”

進言之,新藝術風格的誕生,應有“積學以儲寶”的過程。師古皆屬“積學”的重要途徑,藝術家在對傳統充分了解、學習、繼承、掌握的基礎上,敏銳地捕捉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環境特徵,師古師心,因情而變,順勢而作,淩逾古今——恰如千年前的蘇軾,“本之平原以樹其骨,酌之少師以發其姿,參之北海以峻其勢”,博采眾家之長又獨出機杼,成為尚意時代書風的典範。今人高二適亦有“出入于千數百家而自成一體”。

所謂“一代之風,無有不肖乎一代之人與文者”,可見書、文乃一律也。由是,我們不妨借《文心雕龍·通變》的文字來概括書法之時代風格的醞釀與形成:“文(書)律運周,日新其業。變則可久,通則不乏。趨時必果,乘機無怯。望今制奇,參古定法。”

新時代,書法獲得了新的角色。其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沃土,以無比自信的姿態吸吮傳統的源頭活水,“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成為創作理念,“中華美學精神”成為創作導引,“築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文藝高峰”成為追求目標。新時代的浩浩書風中,國家、民族、個人的前程、使命、責任、審美、希冀,皆蘊于其間……

新年將至,我約請曾來德先生策展,邀請當今書家以時代新作玉成了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相信通過展覽,觀眾能體會到新時代書法家的壯志與活力,領略到新時代書風中蘊含的文韻與春意。

展覽作品欣賞:

浣溪沙   沈鵬  157×80cm   書法   2005年 中國美術館藏

浣溪沙   沈鵬  157×80cm   書法   2005年 中國美術館藏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張海 178×97cm   書法   2021年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張海  178×97cm   書法   2021年

秦觀《秋日》   孫曉雲 138×62cm   書法   2007年 中國美術館藏

秦觀《秋日》   孫曉雲 138×62cm   書法   2007年 中國美術館藏

張先詞   林岫 180×48cm   書法   2017年

張先詞   林岫  180×48cm   書法   2017年

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   申萬勝 180×96cm   書法   2022年

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 申萬勝 180×96cm   書法   2022年

大漠長河五言聯   李剛田 179×47cm×2   書法   2021年

大漠長河五言聯   李剛田  179×47cm×2   書法   2021年

秦觀《浣溪沙》   胡抗美 180×97cm   書法   2022年

秦觀《浣溪沙》   胡抗美  180×97cm   書法   2022年

草書古詩二首   張坤山 180×96cm   書法   2022年

草書古詩二首   張坤山  180×96cm   書法   2022年

范成大《霜天曉角·梅》   劉洪彪 90×97cm   書法   2022年

范成大《霜天曉角·梅》   劉洪彪  90×97cm   書法   2022年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鄧莫南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