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關山月誕辰一百一十週年展”廣州展出

來源:大洋網 | 2022年08月24日 17:36
大洋網 | 2022年08月24日 17:36
正在加載

關山月 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嬌》 1959年

關山月 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嬌》 1959年

作為20世紀中國畫壇的巨匠,關山月先生憑藉天才和勤奮,師承古法,以飽蘸時代精神的筆端,譜寫大江南北的山河新貌,為國畫找到嶄新的民族形式。同時,關山月還是一位出色的美術教育家,他與黎雄才、楊之光等人開創的獨具特色的中國畫教學體系影響深遠。近日,在“與人民同行——紀念關山月誕辰一百一十週年展”廣州藝術博物院開展之際,我們走近關山月,緬懷這位為我國美術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中國畫大師。

關山月《壺口觀瀑》 1994年

關山月《壺口觀瀑》 1994年

創作:與時代共振的美術經典令人驚嘆

關山月一生勤奮多産,創作了大批令人嘆服的經典作品。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懷著對祖國美好未來的憧憬,關山月以極大的熱忱投入到描繪國家建設,反映時代精神的創作中去。

他與傅抱石先生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以新的視野和角度使中國山水畫的境界呈現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審美高度,直接影響了20世紀下半葉的中國山水畫樣式。

據悉,1959年5月,為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週年,傅抱石和關山月接受了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中國畫的任務。他們所面臨的是命題畫,要“體現出毛主席《沁園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嬌’的詞意”。同年9月27日,當毛澤東為這幅詩意畫題寫了“江山如此多嬌”時,這幅高6.5米、寬9米的現代美術史上的名作就完成了。

“一輪紅日照耀著長城、黃河,沐浴著江南的沃土、喜馬拉雅山的積雪,祖國的四季山水‘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正是‘江山如此多嬌’的時代新氣象。”中國國家博物館前副館長、著名評論家陳履生在《江山如畫》一文中如是寫道,他認為,《江山如此多嬌》的意義並不僅限于它那巨大的幅面和特殊創作背景,也不僅在於它所表現出的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而且還在於通過它啟發了後來許多山水畫畫家的創作思路。

多次擔任關山月展覽策展人的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美術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莊程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關山月一生的藝術創作總是與時代共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關山月多次到農村、工廠、建設工地體驗生活,他的畫題也在不斷推陳出新:綠化的山野、橫跨兩岸的水閘、盤山大道上的小汽車、鬱鬱蒼蒼的防風林帶……《新開發的公路》《綠色長城》等作品堪稱其中的典範。

關山月《新開發的公路》 1954年

關山月《新開發的公路》 1954年

《新開發的公路》現藏于中國美術館,是關山月在1954年創作的,這件作品在關山月的藝術創作生涯中意義非凡,也成為那個年代國畫的典範之作。“之前,傳統國畫題材中鮮少出現‘公路’這一題材。但由於常年在外寫生,關山月對公路題材一直有深入觀察。畫面通過蜿蜒曲折的山區公路上行駛的汽車,驚動了猴子和山鳥的側面突出一個‘新’字,既保留傳統山水畫的水墨特點和意境,又融入新的元素,為20世紀50年代初期表現建設圖景的新山水畫代表作。”莊程恒説道。

《綠色長城》是20世紀70年代,關山月回到家鄉廣東粵西海濱,看到家鄉海邊曾經的荒灘已變成了滿目蒼翠的木麻黃林帶,感慨萬千,創作出了國畫《綠色長城》。“關老為了創作這件作品,數次前往粵西寫生,他在這件作品中構圖的獨特之處在於注重氣勢的連貫,用迂迴走向的‘之’字形構圖,來表現綿延不斷的林帶。這樣既避免了林帶的單調,又很好地表現出海岸景觀的寬闊浩渺,營造出磅薄的氣勢,表現出具有中國南方海岸風情的‘綠色長城’。”莊程恒説道。

正如廣東省文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所説,關山月不斷調整筆墨形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繪畫主題,將“新國畫”的理念和“動為畫因”的創作方式與時代的要求有機結合起來,創作出許多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新成就、祖國壯麗山川的“新國畫”,這些作品更是成為我國美術發展史中的重要時代樣式。

關山月《今日之教授生活》 1944年

關山月《今日之教授生活》 1944年

育人:提出具有嶺南特色的教學體系

關山月不僅用畫筆開創了20世紀中國畫的新面貌,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美術教育家,他與黎雄才、楊之光等人在廣州美術學院(廣州美院)開創的中國畫教學法獨具特色,影響廣泛;他曾先後任教于華南人民文藝學院、中南美術專科學校、廣州美術學院。逾半世紀,關山月長期執教于廣州,培養出了陳金章、梁世雄、林豐俗、林墉等一大批優秀藝術家。

關山月主張“藝術來源於生活”,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並認為深入生活才能獲得創作的靈感,他曾在《我與國畫》一文中説:“生活是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是粗糙的但最基本的東西,它以最生動、最豐富的自然形態存在著,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這是藝術不能脫離生活的道理。”他不僅在藝術創作中實踐、提升嶺南畫派重視“寫生”的藝術理念,而且還言傳身教,力圖使每一個學生都從中受到啟發。

關山月《紡線圖》 1963年

關山月《紡線圖》 1963年

著名畫家梁世雄曾回憶説,自己經常跟隨老師關山月外出寫生。“有一次去新加坡展覽,關山月知道新加坡有一個漁港很有特色,但當時風雨大作,可關老一直不停地寫生,回來就創作了一幅風景,這種精神讓我們很感動。”梁世雄説,關山月在教學中一直強調,生活裏有激情,藝術創作就會有激情。

據莊程恒介紹,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關山月對廣州美院的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國畫教育上提出了具有嶺南特色的教學體系。20世紀50年代,中國畫專業一度改名“彩墨畫”。時任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兼國畫系主任的關山月對此表現出了較大的憂慮,在當時全國一批老畫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久恢復了中國畫專業的設置,並開始了分科教學,在探索與中國畫自身特點相適應的基礎訓練上下功夫。關山月在課堂上是直接用毛筆畫寫生的,這種直接用毛筆去畫的過程避免了模式化,更多地鍛鍊了個人的造型基礎和對於畫面的整體把控。為此,關山月和他的教學團隊總結出“四寫”(臨摹、寫生、速寫、默寫)、“三並用”(手、眼、腦並用)、“兩要求”(形神兼備,氣韻生動),這些也構成了關山月中國畫教學的基礎體系。

正是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寫生走進現代中國畫教學的核心。中國畫以線條表現對象結構、質感和神采的基礎教學體系,初步得以確立,尤其對嶺南中國畫影響深遠。

關山月《龍羊峽》 1979年

關山月《龍羊峽》 1979年

影響:為20世紀中國畫壇注入生命力

“關山月的意義,不僅在於嶺南畫派,更在於生機勃勃的20世紀中國畫變革歷程。”莊程恒説,因為關山月始終秉承高劍父所倡導的“新國畫”理念,發揚嶺南畫派包容創新的精神,在繼承中發展,創作了無數與時代脈搏緊緊相連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無論在審美意識還是在藝術成就上都將嶺南畫派表現時代精神的理念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展現了中國畫的強大生命力。

首先,從藝術內涵上,關山月畢生堅持“不動便沒有畫”的寫生創作原則。據莊程恒介紹,關山月的足跡踏遍全球,感悟“師法自然”的真諦;從早年的西南、西北紀遊寫生,開啟了走向廣闊天地、深入生活的藝術歷程。從祖國的名山大川、漁港海岸,到世界各地的寫生,把傳統筆墨與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結合起來,又注重傳統筆墨與西方視覺意識結合運用,體現了鮮明的地理特徵和地方氣息,極大地豐富了20世紀中國畫的繪畫語言。

尤其是在敦煌寫生時,在洞窟內又冷又黑,創作環境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他在千佛洞內寫生,裏面的空間狹隘跼踀,這使得他不得不蹲著、跪著,甚至趴著。且洞窟內光照時間很短,所以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幾乎全靠妻子舉著小燈或是蠟燭為他照明。妻子為他秉燭照明的場景在他晚年回憶起來仍是感激萬分,在妻子離世之後,含淚寫下“敦煌燭光長明”六個字。

其次,從筆墨技法上看,他始終堅持“筆墨當隨時代”。關山月從20世紀50年代起創作的《新開發的公路》《龍羊峽》《綠色長城》等系列作品,使傳統中國畫重新煥發生機,其駕馭筆墨的能力爐火純青,令人嘆為觀止。畫卷中的公路、農田、樹木、水壩,真實地刻畫了藝術家與人民同行的創作狀態。

關山月《閘坡漁港》 1953年

關山月《閘坡漁港》 1953年

再次,從關山月對藝術的態度來看,關山月為人師表,德藝雙馨,淡泊名利,始終常懷一顆感恩的心,他把畢生的1100余件代表作捐給了政府,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畫家,為20世紀中國畫壇做出了傑出貢獻。

談及關山月與師長的情誼,莊程恒分享道,關山月對師長們始終心懷感恩,不忘恩師高劍父“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的告誡,而名其所居曰“鑒泉居”。

在女兒關怡眼中,“父親早餐幾十年如一日,天天一碗白粥,對生活要求很低,衣服可以縫縫補補,吃飯只要有一碟陽江豆豉足矣,但畫畫,從來都是一絲不茍,追求極致。”

“可以説,在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關山月堅持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所倡導的‘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主張,重新譜寫大江南北的山河新貌,為國畫找到嶄新的民族形式,也為具有嶺南特色的中國畫教育體系的確立奠定了基石。”莊程恒説道。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