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科技頻道 | 足跡 | 節目內容 | 走近科學  
節目內容
車輪滾滾
    清末時期,北京城基本沒有汽車,少數有錢人的代步工具也只是人力車和畜力車。1913年,北洋政府開始提議組建北京電車有限公司。到1921年,北洋政府向法國借款作為官股,並吸收商股,籌辦官商合資的北京電車股份有限公司。1924年12月,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正式開通。這條從前門至西直門的線路,全長9公里,往返行駛有軌電車10輛,俗稱“鐺鐺車”……北京的城市公交事業由此起步。
傢具的變遷
    上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傢具發展處於初級階段,目的是滿足人們基本的生活需要;改革開放以後,引進很多加工手段,制定了一些行業標準,包括對人體工程學的認識;我國傢具事業開始快速發展;到90年代,許多新材料,新樣式的傢具逐漸走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在生活中也能享受到,以前在畫冊上才能看到的一些傢具,而這一切的變化卻是來自於科技的進步。
越吃越科學
    如今做餐飲行業的人總説,人們的嘴是越來越刁了,新菜趕不上人們口味的變化。就算歷史悠久的老字號也不敢掉以輕心,也得根據人們在不同時期口味的變化進行改革。就拿京城老字號全聚德的北京烤鴨來説吧,一百多年的歷史形成了北京烤鴨特有的風味,但是,就在這短短的幾十年間,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口味的變化,促使北京烤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留聲歲月
    很多成年人可能都記得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但是,如果讓您仔細想想當時電影的聲音效果,給我們留下印象的東西就不多了,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當時我國的錄音技術比較落後。但是,現在的中國電影就大不一樣了。最近,電影《英雄》在美國連續兩周處於票房排行榜第一位。這部影片無論畫面還是聲音效果都堪稱是世界一流的,在這麼好的成績背後,中國的電影人對電影的聲音效果經歷了怎樣的追求呢?
霓裳艷影
    古往今來,衣食住行都是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四件大事,而穿衣之所以能排在首位,除了因為衣服可以遮體禦寒,更因為它能體現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生存狀態。從1949年到現在,中國服裝已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回首這50餘年中國人著裝的變化,好像是在敘述著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們不但可以從中透視出這個“衣冠大國”的社會發展軌跡,更能發現服裝的變化其實是與科技的發展密不可分的。
穿越無聲地帶
    如果一個人幹張嘴不出聲,您一定感覺不舒服,因為聲音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沒有聲音的世界真是痛苦的。可就是像聽不到聲音的人,在我國有兩千多萬。在江蘇省宜興市的一個村子裏,有一個叫宋培春的小夥子,一場大病,使他與有聲世界徹底絕緣,並因此改變了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