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科技頻道 > 足跡 > 節目內容 > 正文

留聲歲月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2日 16:12

  主持人:很多成年人可能都記得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現在回憶起來也都記得其中一些精彩的故事或者是畫面,但是,如果讓您仔細想想當時電影的聲音效果,給我們留下印象的東西就不多了,有印象的可能就是一些烘托氣氛的音樂。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當時我國的錄音技術比較落後,電影裏很多聲音效果都無法實現。但是,現在的中國電影就大不一樣了。最近,電影《英雄》在美國連續兩周處於票房排行榜第一位。這是中國的商業電影在西方取得的最好成績,充分印證了當代中國電影的實力。這部影片無論畫面還是聲音效果都堪稱是世界一流的,那麼,在這麼好的成績背後,中國的電影人對電影的聲音效果經歷了怎樣的追求呢?

  解説: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工種,他們被稱作擬音員。即便在最鼎盛的時候,全國加在一起也沒有超過一個連的人數,而且越來越少。他們個個都是模擬聲音的高手,在中國早期的電影創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這個行業的産生卻是出於一種無奈。

  採訪:(劉萬富)咱們的設備太落後,就是你比如説便攜機器比較少,你外面一些資料錄不回來,所以只有做,好多東西能夠錄的現在來説都可以錄,錄回來單位做個資料查裏面去,那個時候就不行,那個時候只能是在屋裏面做,因為沒有便攜式的機器

  解説:正是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擬音員們不得不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農村題材的影片中自然少不了馬蹄的聲音。模擬馬蹄的聲音是擬音員們常做的。

  採訪:(劉萬富)電影要求高,要求質感,那質感我們就往腿上拍,往腿上拍,又感覺軟,後來又往磚上拍,還是軟,後來又用木頭板來拍,木頭板來拍又覺得很單,還是單,最後就發展到用這個揣子,揣子它有質感,它又接近馬蹄那種肉感了,比較龐大,揣出的東西,打出來的東西有點實,感覺到馬的分量也有了,就是現在沿用的這樣,現在一直在用這個東西。

  解説:電影《紅旗譜》是當時一部家喻戶曉的影片。其中,有一段砸鐘的場景,曾經讓擬音員感到了為難。

  採訪:這個鐘就是當時用這個紙漿做的,那和真的一樣,就是很多人在砸,拿大錘砸,一下就砸碎了,所以砸那個時候我們是在外頭是真的一種砸,那是一下一下的錄的,砸碎這一聲,就不太好辦了,我們一直試了將近一個禮拜沒有試出來

  解説:嘗試了種種方法後,一天,劉萬富經過一個建築工地,幾件廢鐵引起他的注意,並成了他的最新工具。

  同期:劉萬富踹鐵板。

  解説:有些聲音模倣起來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在電影《李四光》中,有一段地震的場景,需要進行擬音,好在劉萬富經歷過地震,他很快就想出了辦法。

  同期:劉萬富演示地震擬音。

  解説:但是,擬音絕非是萬能的。再怎麼努力,模擬的聲音和現場真實的聲音始終有距離,這讓劉萬富嘆息不已。

  採訪:比如説它要求這個爬,在地下爬,軍隊在地下爬,打仗爬,那麼我們它要求我們在地下爬,那我們在地下爬,那就不一定爬出這個聲來,他這個範圍很小,擬音範圍很小,爬不了再有一個就是剛才那個鈴鐺的事情把這個鈴鐺挂在脖子上叫動,叫人動,那個動和馬動不是一碼事,也不行但是也都那麼做了,你比方説那個狗吃食,也叫人來吃,那都似像非像那些東西,但是沒有別的辦法,當時沒有辦法。

  主持人:先演示幾個擬音的技巧。有了這些簡單的工具,再練習練習,您瞧我也可以擬音了,看起來挺好玩的,但我們可能忽視了作為電影的重要元素之一的聲音效果,它所具備的獨特表現力。這種表現力光靠擬音是達不到的,因為擬音不是真實的。觀眾總是感覺到聲音有些假。開始,觀眾們還不太在意,但是,隨著觀眾欣賞品位的提高,這種不真實越來越不能滿足觀眾的胃口。於是,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人們開始努力追求電影聲音效果的真實性,為了帶給電影觀眾真實的聲音感受,製作者們都非常精心的在電影的拍攝現場錄下真實的聲音。

  解説: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集成電路板技術的出現使得錄音設備開始小型化。這樣,錄音師的工作變得輕鬆多了。

  《孩子王》是陳凱歌1987年導演的一部農村題材的電影。描述了十年動亂期間,一位下鄉的知識青年去農村當教師的故事。“孩子王”是人們送給這位年輕教師的雅號。影片一個主要的特點就是非常注重對現場聲音的再現。為了追求把現場聲音再現的真實、純凈,導演和錄音師都費盡心機。

  採訪:(陶經)拍這個戲需要很多燈,為了法國發電機在旁邊嗡嗡響,專門拉了9公里的電線桿,這都不是我錄音的要求,是導演的要求。所以就是接電線過來,而放棄不要發電機,9公里的電線桿子,把線拉過來。似的這個照明能夠正常的使用。所以你想,就是不用我想,凱歌回來就跟我説,陶經我已經拉了9公里的電線桿,你放心吧發動機,所以就是要求,他要求就是特別原汁原湯,因為他那個環境也對,我們都為這個環境的空氣的聲音,和遠處的,原始森林的那個聲音,以及很遠很遠的村莊的這種很原生態那種聲音。

  解説:儘管人們努力地去追求電影聲音的真實,但是,因為受到當時單聲道的影響,電影的表現力還是不能令人滿意。

  採訪:(陶經)單聲道很簡單就一個喇叭,包括我們小時候在那個操場,什麼看地雷站,地道戰那個時候,有聲,聽的清楚,它的説話,説了什麼,完了音樂該起的時候就激動一下,就這樣,到我們更多的接觸了一些主流的,就是世界範圍的一些電影以後,我們發覺電影的本質和主流它需要更強的形式感,那就是立體聲。

  解説:在電影立體聲的使用上,國內的電影人從70年代末就開始摸索,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實踐,1993年《霸王別姬》的上映使得觀眾耳目一新的同時,在立體聲的使用上已經相當成熟。在《霸王別姬》中有一場戲,當時文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傳統京劇演出被迫要求改成現代戲,張國榮扮演的程蝶衣提出反對意見,但是,卻沒人正面回答他的疑問。與此同時,錄音師設計一個電話鈴聲一直在不遠的地方響著,但始終沒人去接這個電話。

  採訪:(陶經)國外有一個評論家就看出來,他説這個電話no answer,沒有回答,對這個電話,也是沒有人回答陳碟衣的問話。跟這個寓意非常相近的,它有很多,你由表象看出來很有氣氛,但是它是有內容的聲音,那麼它又有立體聲,它能夠在右聲道的前半部分,那是放在右聲道,大概我想象的大概30米以外。

  主持人: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就是在安靜的夜晚,如果周圍有物體落地,即便我們看不到它,我們也能判斷出這個物體大概的方位,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個物體在落地時發出的聲音造成的,如果,這個物體在我們的左側,我們的左耳就會比右耳先聽到這個聲音,右耳稍微晚一點聽到,這樣經過我們的大腦的處理,我們就能知道物體的方位了。如果,兩個耳朵同時聽到,那麼這個物體就是在我們的正前方(後方呢,頭頂呢)。如果,右耳先聽到,物體就是在我們的右側。

  解説: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逐步開放,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國外的商業電影開始大量涌入中國的電影市場。這些電影不僅故事和畫面十分精彩,在聲音的處理上和國內當時的影片也有很大不同。

  採訪:(王宏民)這些大片它聲音處理上它都有一個共同的一些特點,一個就是這些聲音比較誇張,第二個比較細膩,第三個比較真實,那麼説它這個誇張就是這個誇張它不是無度的誇張,而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那麼這個聲音它是來自於這個生活,但是它處於表現的需要,它把它又放大,就是把它這個經過了處理,經過了藝術的誇張,所以它有很強的衝擊力和震撼力。

  解説:最近幾年的美國影片《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在聲音效果的處理上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每個觀看過的觀眾都難以忘記電影效果聲給他們帶來的體驗。

  採訪:實際上我去過把場,我聽過,親自聽過那個槍聲和那個炮聲,他那個聲音並沒有我們電影裏面,聽到的和感覺到的,那麼具有震撼力,那麼它為什麼要這樣處理,它就是要達到這樣的一種效果,就是要做這種衝擊力,使你獲得一種完美的視聽感受

  解説:能夠把聲音處理得如此細膩真實,得益於數碼技術興起。這一點國內的錄音師也很快注意到了。這裡正在進行一部新電影的音效製作,影片當中有一段爆炸的聲音需要著重處理,錄音師同樣運用了數碼技術。

  採訪:現場爆炸聲很假。

  解説:與前輩錄音師不同,現在的錄音師擁有電腦素材庫,在這個素材庫裏面儲藏著大量的各種聲音的素材,他並不一定需要去錄製真實的爆炸的聲音,只需搜索素材庫裏面合適的素材就可以了。

  採訪:有一個聲音真實之外,那麼其它的地方還會相應的加了一些其它的低頻的聲音,倆合成一個我們現實當中我們看到一種爆炸的聲音,爆炸的聲音我們也知道,基本上都是中頻或者是低頻,那麼為了使得這個聲音聽起來這個差度,反差更大一些,那麼我們作的儘量寫一些比較對比度比較大的,在音調上的比度,比如説女聲的叫聲,比如説炸完以後,土落地的聲音,比如説有這種玻璃被震碎的聲音,有高頻和低頻都有,然後我們可以分別聽一下這個聲音,我們在這個爆炸點的開始,我們能夠看出來,在一開始有一個背景的火車的聲音。

  解説:商業電影可以賺全世界的錢,這一點也被國內的電影人所看好。而《英雄》和《十面埋伏》堪稱國內成功商業電影的代表。同樣,這兩部電影也充分發揮了聲音在影片中的表現力。在《英雄》當中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影片當中幾段萬箭齊發的場景。

  採訪:在現場的時候,我是用了八百士兵,讓他們排成一個很安全的,你不能前後,前後後邊的箭發在前邊人的腦袋頂上,排成一個比較科學的,能夠放箭,布好一個陣,800個士兵拿個真的弓真的箭,大概這個弓箭射不遠,但是要求他們有一定的力度,完了統一,要統一,我們錄了很多。

  解説:運用數碼技術,還可以把幾次錄製的聲音完美的合成一次射箭的聲音,使得聲音效果更加具有震撼力。

  採訪:你可以把第一次錄的,第五次錄,第7次錄的,第12次錄的,把它合成起來作為一次錄,800人,1600,3200,這麼著合成它,而且你錄的時候,就要有這種觀念,我們怎麼布排它左右聲道,所以當這一箭出去以後,你本身有一種很大的真實感,群感,我們説啊呀,這是真的,不是機器裏造出來,也不是人做動效,那是做不出來的,它有那麼多人群感的東西。

  解説:掌握數碼技術,對於錄音師來説無疑是如虎添翼,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效果,靠數字技術的輔助,都能做到。甚至超乎人的想象,帶給觀眾震撼和驚喜。

  採訪: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解説:人類的現實世界是一個有聲有色,可見可聞的大千世界。同樣在銀幕世界裏,人們也渴求同時獲得視覺和聽覺的統一。曾經在一段時間裏,我們不得不忍受許多無奈,但是現在,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電影已經能夠把兩者完美的結合起來並展現得淋漓盡致。

  主持人:電影《十面埋伏》將於今年聖誕節期間在美國公映,製作方和發行方對電影的票房前景都非常看好,我們也預祝《十面埋伏》取得成功。同時我們也期待著會有更多的中國電影,有更精彩的表現。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