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央視論壇》:陋習批判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16日 23:06)


  CCTV.com消息(央視論壇):

  播出日期:2003年5月16日

  主持人:董倩

  本台評論員:白岩松

  特約評論員:陳小川

  製片人:朱 波

  主編:耿志民 徐 榕

  策劃:徐 斌

  編導:徐 斌

  主持人:各位好,歡迎來到《央視論壇》,非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一方面它把原有的生活節奏打亂了,給生活添了很多的不便。但是另一方面,它又強制性改變了人們原有習以為常的一些生活的小節,就這個問題呢,我們的演播室就請來了特約評論員陳小川先生和陸小華先生。

  主持人:首先我想請問陸先生,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有沒有原來比較熟悉的,或者已經習慣了的生活細節被改變了?


  陸小華:應當説還不是改變,其實是這一次預防非典促使我們想起了我們在幼兒園時代就被教過的一些生活準則,其實幾十年前,每一個兒童進入幼兒園的時候老師都會告訴他,要勤洗手,要拿自己的碗吃飯。這麼多年來,我們工作就把這個淡忘了。

  陳小川:上學時候就忘了,老師沒怎麼教這個事。

  陸小華:現在重新想找回來。

  主持人:老師一遍遍教的東西,可能我們沒記住,但是這回非典讓我們記住了。

  陳小川:其實還有很多民間流傳的一些改變,比如説預計IT業近期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我説的是中國,因為上網的人多了,上街的人少了。還有一個下班回家的多了,不在外面應酬了,應酬少了。女士們説,先生的廚藝都提高了,因為在家呆著沒事幹,趕緊下去下廚房給老婆好好做做飯吧。原來我有一個朋友,我打電話給他們家裏,他太太説他表現好極了,他太太在醫院裏工作,很辛苦。天天回家,一桌菜都燒好了,還有一個電視收視率好了,因為逛街的少了,打麻將的少了,各種各樣的改變,還是相當的多。

  主持人:這個吐痰的改變,不知道有沒有落實下來,因為多年以來我們一直覺得吐痰可能是被很多人認為是中國人固有的一個壞習慣,會不會由於非典把這個改變掉了。

  陸小華:這次我看在這街上走這個情況好了很多,在街上走,只要你吐痰,可能引來很多人的側目以視,等於是這個社會,已經把它的衛生的底線,道德底線提高了,你吐痰,吐痰已經是有損於別人的利益了,有損於公共的利益。

  主持人:關鍵是這次非典是空氣中的飛沫傳播。你可能覺得吐一口痰是小節問題,但是在別人看來,可能會傷害到我的身體健康,這不能,絕對不能允許的事,別人強制性的或者是躲開,或者是直接提醒他。

  陳小川:過去這個隨地吐痰的這種習慣,很小的時候,從五十年代的時候,就宣傳不要隨地吐痰,除四害什麼那個時候開始講,大概四十多年過來了,照吐不誤,不覺得是什麼。

  陸小華:改變不大。

  陳小川:所以好多陋習,小華我這麼考慮,和中國的這種親情觀和親情社會都是有關係的,不是完全就是説,就是一種鄙陋的一種習慣,還不能完全那麼講。比如講中國人吃飯要團團而坐。十人一桌,過去發展到極致就是我到一個賓館裏吃飯,參加一個會議,我先來三個人,你得等那七個素不相識的湊足了這十個人才能吃飯。

  陸小華:拼桌。


  陳小川:拼桌吃飯,過去要這樣的。這就是陋習,如果大家不在一個桌團團而坐,會覺得疏遠,會覺得有悖于這種親情的關係。

  主持人:我就在想非典,會不會把中國人這種長期以來混在一塊吃飯,夥在一起吃飯,就給改變了。比如説咱們一直提倡分餐制,但是一直覺得分餐制不就分開你我了嗎?咱們不就遠了嗎?

  陳小川:遠了,一分開就遠了。

  主持人:所以非典能不能把分餐制給推行下來。

  陸小華:這個要是完全改變,我覺得我們還得看,但是可能會使很多人重新認識分餐制,對於自己,對於大家的好處。其實如果説起來,如何自處,如何與他人相處?其實是文化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那麼過去我們是農耕社會,我們是親情社會,通過這個體現我們的濃濃的親情,濃濃的情誼。現在發現這種共餐制,很可能對公共衛生有影響的,至少是值得注意的。那麼開始引入分餐制,但是分餐制能不能被很多人接受,可能還要再看一看。

  陳小川:這不是一個非典能解決的問題,但是這次敲了一聲重重的警鐘。其實這麼説,你説十個人坐在一起吃飯,多少心裏也有點彆扭,別人夾過的菜,還有時候,有那個關係好,吃吃啊,這個菜好吃,先嘬一口把那個筷子,擱嘴裏嘬一口,吃這個雞翅膀特別好吃,這樣這樣才表現親切,你説你吃不吃,你不吃吧,你覺得跟我生分了,遠了。你吃吧,你是真噁心,我不知道陳小川有毛病,沒毛病,拿筷子嘬一口,以示乾淨。這種情況都有。

  陸小華:一個事情對人發生影響以後,對生活影響以後,它一定會發生變化,一定會留下痕跡。你開始説非典疫情發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這個改變一定會留下痕跡。生活不可能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今後如果大家再説,我們一起共餐,這個時候一定會有人想起來,可能分餐衛生更好,至少可能使用公筷、公勺。

  陳小川:公筷、公勺、公叉子。

  陸小華:這個使用會成為一種基本規則。

  主持人:但是也有一些毛病,通過這次非典好像,不僅沒改,反而又出來了,比如説一些小道消息,大家就是不經分辨隨意傳播。

  陸小華:謠言惑眾。其實有的時候,你仔細想一下,隨意傳播謠言,和相信謠言本身也是人的一種陋習,其實有些傳播的謠言,如果仔細分析,沒有太多的根據,北京的代市長王岐山,在新聞發佈會上就説,網上傳播所謂在北京灑農藥,等等。他説他作為決策者,從來沒有這樣閃念。也只是在網上看見,他是用一種比較幽默的方式,駁斥這個謠言。但是我們回頭想想,那幾天很多人,包括很多我看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在很認真地説我已經打了很多電話,都説今天要灑農藥。

  陳小川:可是你從邏輯上想,北京那麼大的面積,怎麼可能呢?

  主持人:而且政府是要求,現在通風比消毒還重要,如果灑藥的話。意味著不能通風了,關門堵窗。

  陳小川:它能維持多長時間呢? 即便灑藥的話,能維持多長時間呢?完全是沒有根據的。

  陸小華:其實這裡面仔細往下看,傳謠,信謠。它的骨子裏是有一些東西在作怪,就是從眾心理,我聽張三説,他家繞了幾個彎説,那有一件什麼事,或者什麼消息,或者我打了幾個電話,這幾個電話,拐了幾個彎傳的消息,其實它都不是權威來源,你怎麼能相信呢?他已經信了,所以我就信了,這樣的從眾心理,在特殊時期,往往危害特別大。

  主持人:我前兩天看了一篇文章,上面説,心理學上面有一種心理,叫可利用性。人們在接受到很多信息來源的時候,最先考慮的,在心裏放大的,不是對自己有利的消息,而是對自己不利的消息,一件事對自己可能會受到傷害,這件事我可得特別特別小心。

  陳小川:這種心理,這種陋習,包括像這種剛才董倩講的,你傳的時候,都是對自己有危害的。好的消息不傳。

  陸小華:其實在這以前,專家們已經告訴大家,如何預防。其實灑農藥和非典病毒之間沒有對應關係,為什麼要灑農藥呢?

  陳小川:還有,要灑農藥能治非典,特效藥不就已經開始産生了嗎?還要研究什麼特效藥呀,不用研究了,疫苗還用研究它幹嗎?灑點農藥不就完了嗎,邏輯上一推就不經推敲嘛,像這種陋習也是。現在尤其又有了手機以後,特親密的朋友,小華我們倆好朋友,我非得傳給他這個消息。他又説我跟董倩關係也不錯,差一點的關係我都不傳。

  陸小華:我們是親情社會,通過這個鏈條,總是聯到很多人。

  陳小川:這也是一個值得反思的東西。

  陸小華:但是這裡面,如果有不負責任的人利用這種方式了,可能會産生很多不好的結果,在這次防治非典中,我們已經看到,有消息説,某位女大學生,因為在網上不負責任散佈流言,已經被有關部門來處理。其實很多的時候,如果我們在發這個短信的時候,我們自己想一想,這個東西我們要不要負一點責任,可能這個危害就小得多。

  陳小川:這些習慣,人類一次一次和疾病做鬥爭以後,不斷認識不斷檢點,不斷反省之後,會有很大的改變的。

  陸小華:其實人類對於疾病的態度,人類對於可能引起對人類傷害的態度,這本身就是人類醫學研究的範疇,表現了一個文化觀點。那麼現在其實像這樣的情況,你剛才講的還是很多的。比如説甲肝的流行,與吃毛蚶是有關係。這種爆發實際上已經提醒了我們,我們必須非常注意我們的衛生習慣。過去如果説衛生習慣是你個人的事情,但是一涉及到公共衛生。它已經不是個人事情,它已經牽扯他人,牽扯社會,牽扯整個群體的安全。

  主持人:尤其是在這次非典事件中表現更加明顯。比如説以前,如果有一個人吐一口痰。這個人公共道德,文明行為不行,最多不理他了。但是現在不行了,你吐一口痰,這一口痰裏麵包含著可能會把我的健康,帶到一個絕境的這麼一種因素,你就不行了這樣做。

  陳小川:對吐痰、打噴嚏、咳嗽這種習慣。還得分是誰。要是好朋友,親人領導,你還不好意思説不理他,是不是?我們有一個朋友,打噴嚏特別有特色,他是過敏,鼻子有病,過敏。打噴嚏都是連發的,一串,連發噴嚏,噴出來的飛沫,像噴壺一樣。我們還不能不理他,好朋友,説人家打噴嚏有特色,就不理人家了,這個不合適,還是親情社會,還是回到親情社會,現在打,現在不打了,我估計現在肯定不敢了。

  陸小華:注意他人感受。

  陸小華:中國人講“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現在實際上回到我們如何認識修身,過去我們講修身是你道德水準要高,今天修身要引入到你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維護公共衛生。比如説剛才講的打噴嚏,吐痰。過去你洗不洗手,吐不吐痰,打不打噴嚏,是你個人的事情。現在其實在一個家庭內,因為非典流行病特點,兩個高聚集區,一個是家庭,一個是在醫護人員之間。高聚集區就決定你在家庭中,你維護個人的衛生,注重個人衛生習慣,首先就是維護你家庭安全,這個道德層面就開始擴大到一個群體。比如説辦公室同事,你的家庭成員。過去不遵守是個人問題,現在是有損於公共道德。再往前走一步很可能就違法了,現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有病不報告,有病不治療,這都違反了《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你現在就是從不道德多走一步,就成了違法了。這個就從小習慣變成大問題了。

  陳小川:前些時候不是有一個報道嗎,因為有一個疑似病人被120搶救以後,來接診之後,接到車上。一看那個人全副武裝了,跟太空人似的,非常緊張。拉開門跑了,撒腿就跑,躍過隔離帶就跑了,我估計那人病得當時不太重,要重也翻不過去,也跑不了那麼快。也還不病得非常嚴重的程度。但是這種行為就違法了,剛才小華説的了,我很贊成你的觀點,所謂陋習,不好的生活習慣,你往前多走一步,有礙公眾,你往前多走兩步,就觸犯法律了。

  主持人:所以説,可能再重新定義一下陋習的概念,它不僅僅是局限在吃、穿、用方面,只要是自己做出的不負責任的一些行為,可能會傷及到別人都可以定義為陋習。

  陸小華:比如説有一棟大樓裏,電梯門口貼一張條,現在在非常時期,請你在電梯裏,不要大聲喧嘩。不要大聲喧嘩,其實也是一種預防措施,免得飛沫。即使你是健康人,飛沫亂噴也是不好的。實際上我們今天如果看什麼叫陋習,可能非常簡單的一個尺度就可以,就是這個習慣,是否有益於你個人健康,這是第一層。第二層就是這個習慣是否有益於公共衛生。這個公共,兩個人以上就是有公共問題存在了,三個人以上,我們就可以作為一個社會的細胞了。我們現在講公共衛生,公共衛生要大家還維護,你這個習慣有礙于公共衛生,公共健康,顯然是已經是很嚴重的陋習了。

  主持人:前一段時間,我們中央電視臺,前一段時間中央電視臺和央視市場研究所,聯手做了一次民意調查,其實有一組數據,挺有意思的。比如説和客人、朋友見面不握手,過去就經常這樣做的人,有23%,現在一下子變成55%了。一下子上升的幅度挺大的。這樣做是考慮自己的健康,別把你手上的細菌傳到我身上。另外經常洗手,以前這樣做的人只有86%,但是現在幾乎到了100%。就是誰都知道,這洗手是對命,對健康很重要的。所以就看,通過這個非典,讓很多人意識到生活中的很多習慣可能以前是不良的,現在要改變過來了,但是問題是當非典過去之後,一切都已經步入正軌了,已經被改變的一些不良習慣,會不會又抬起頭來,就覺得都已經正常了,無所謂了。以前什麼樣,現在還什麼樣。

  陸小華:人生可不要像海綿,按下來,有壓力按下去,你還彈回到原來的狀態,那就不對了,現在需要的是,我們現在開始自省,把哪一些好的東西留下來。剛才陳總説是,現在上網的人多了,過去上網打遊戲,看新聞比較多,今後可能利用網絡來遠程教育,可能成為一種比較重要的溝通方式,教育方式。生活習慣上,現在大家都非常,有將近100%的人。

  主持人:具體數字是99.7%回家經常洗手。

  陳小川:還有0.3%是什麼都不怕的。

  陸小華:當然99.7%裏,也有可能緊張過度,半個小時洗一次,可能有點緊張過度。即使不是99.7%,也能有相當部分,盡可能多的人,注意洗手,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陳小川:這個事,我倒比較樂觀,我不會悲觀。我覺得人類真的像海綿一樣時,有水的時候吸滿的,一會兒一擠又忘了,人類怎麼進步?一個民族怎麼進步,一個民族的文化怎麼前進,不可能的,肯定會有所反省,肯定會有所改變,改進的。

  主持人:剛才我們談到的是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習慣被改變,其實通過這件事,大家都會想,人和人到底應該怎麼相處?以一種什麼樣的距離去相處?因為通過這次非典事件大家發現近距離的接觸,可能會影響健康,包括剛才我們説到很多生活上的小節,就人和人之間究竟怎麼去相處這個問題。可能在叔本華哲學裏面有一個豪豬理論。就是説以前有很多豪豬在冬天的時候冷,可是到一塊他們就暖和了。可是在一塊,他們身上的刺又扎著,於是又分開,分開聚合,分開聚合,它們在找一種,彼此既能暖和,感覺不被傷害的這麼一種距離,可能我們也面臨著這樣一種,如何去找到這麼一種距離。

  陸小華:它還是有道理的。我想人和人相處,之間保持多大距離,可能不是特別重要,而重要的。可能是今後人會更加注重他人的感受,更加注重有沒有損於,是不是在維護自己利益同時,有沒有有損他人利益,這個可能會在今後中,找到一條規則線,找到一條底線。

  陳小川:就是公眾感受,自己應該考慮公眾感受,這次會有一個比較深刻的教訓。

  陸小華:其實我們想,公共衛生,公共這兩個字,非常值得琢磨。這個公,不是完全個人的事情,但是呢,共,就要求我們共同來維護,大家一起來,維護一條底線,維護一條規則,可能形成公眾的安全空間,公眾的衛生環境,可能才是一個比較人性化的環境,也可能這就是我們所講的文明社會,文明程度,社會進步程度的一個標誌之一。

  主持人:非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同時非典也擊中了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弱點,我們特別希望,在非典形成的一些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固定下來,在一切恢復到正常之後,我們能擁有健康而良好的生活方式,好,感謝您收看今天的《央視論壇》,再見。

責編:楊潔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央視論壇》:隱私有限 信任是金(2003/05/15/ 21:23)
  • 《央視論壇》:失職者失官(2003/05/14/ 19:21)
  • 《央視論壇》:高尚源自本分(2003/05/13/ 22:46)
  • 《央視論壇》:誰將是最後的勝者?(2003/05/09/ 19:37)
  • 《央視論壇》:務實管理 寬以待人(2003/05/09/ 00:37)
  • 央視論壇--戰勝恐慌(2003/05/07/ 16:16)
  • 央視論壇——小湯山速度(2003/05/07/ 08:40)
  • 央視論壇——危難顯精神(2003/05/07/ 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