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文化?—《電視批判》第3次論壇 |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3-5-14 15:35:01 |
|
其他問題
【天使愛小丫】有些節目既要考慮專業化,又要考慮平民化,請問兩位老師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係呢? 【何曉兵】 其實平民化與專業化並不矛盾,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大俗即大雅,莎士比亞在他的那個時代作品是典型的平民化風格的,但是今天我們看來他就是雅藝術,可見任何藝術樣式,本身就既包括俗的因素,又包括雅的因素,既包括專業化的因素,也包括常識化(亦即平民化)的因素,而且這兩種因素往往是共存於一體的,並且隨着時代的不同而互相轉化的。《紅樓夢》在清初是典型的通俗小説,但到了今天往往就被當作是文人小説了,同樣一個文本,它的性質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不能不説是時間的因素起作用,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説今天的大多數人不太容易懂的東西就是專業化的東西,而大家都能懂的東西就是平民化的東西?今天的平民化可能就是明天的專業化,而今天的專業化有可能是明天的平民化,如果硬要把二者作一個區分的話,那麼在電視節目創作中間是偏重於專業化還是平民化,應該以這個節目的特定目標受眾群為依據,而不要由創作者自己想當然。 【malian1】請問苗老師,您認為如今的廣播和電視哪個更具有實力? 【苗棣】當然是電視更具實力,但是廣播現在也有它不可或缺的作用,對於開車的人、在學校的一些學生,以及其他一些不方便看電視的人,廣播還是起到了傳播信息、提供文化娛樂等多方面的作用。 【hulunbeir】 何教授,現在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了,您覺得電視會取代電影院嗎?【何曉兵】這個問題實際上在五六十年代就提出來了,但是迄今並沒有成為現實,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種進化論的思路,媒體的共存,應該是一種必然的歷史趨勢,並不是一種媒體取代另一種媒體。比如説當廣播出來的時候,當時也有人説廣播會取代報紙,但是在幾十年之後,今天的中國報紙的廣告收益反到比廣播還多。2001年中國的報紙廣告收益大約是120多億,僅次於電視的160多億,是中國的第二大媒體,這個例子很容易説明這個問題。 【絲路花雨"""】 請問苗老師,您如何看待頻道專業化這個問題? 【苗棣】頻道專業化是當今世界電視發展的一個潮流,但是它需要有一定的基礎條件,就是説一個專業化頻道必須有非常巨大的覆蓋面,這樣才能在只有少數受眾接受的情況下,仍然能收到比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我們國內的情況來看,中央電視臺的一些頻道實行專業化,大體上是能做到大面積覆蓋的。而一些省臺甚至城市臺現在也進行專業化調整,因為一些條件不具備,現在總體來看是不成功的。 【絲路花雨"""】最近的一些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所有的人都講普通話,您認為電視一定都要用普通話嗎? 【何曉兵】我認為世界上一切東西都不能絕對,就象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一樣。比如,電視劇《長征》中毛澤東不講湖南話了,朱德不講四川話了,這樣我們看著他感覺就不象毛澤東和朱德,為什麼呢?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在一個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成長起來的,他的言談舉止都必然帶上這種文化的烙印,如果把這些烙印抹掉,他就成了一個抽象的“人”。所以電視中間不能把方言通通取消。當語言只剩下一種風格的時候,其可怕程度不下於地球上只剩下人這一種生物。 【許旅長的人?】不知兩位老師對《電視批判》這個欄目有什麼看法? 【苗棣】 現在中國對於電視節目的評論主要是一種炒作式的、吹捧式的,比較嚴肅認真的批評相對來講比較少,央視國際開闢這樣的欄目應該説對於中國電視批評的發展有着很積極的作用。 【主持人】 對於電視批判欄目,兩位老師有什麼樣的評價與期望? 【苗棣】這個欄目對發展電視批評和電視理論應該是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的,但是希望能夠更活躍一些,能夠和更多的網友進行交流,也希望能夠把各方面的有關的專家能更多的請來,都在這兒發表高見。
(本期完)
|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