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節日電視?
作者:《電視批判》論壇專稿 發佈時間: 2003-4-18 15:17:28



關注春節聯歡晚會


【北京之秋】春節晚會會被取消嗎?
【特邀嘉賓:王寧】我認為不會取消。但是,春節晚會的內容確實應該更新。隨著我國目前電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在節日期間都是以看電視為主,因此為了迎合節日氣氛,節日電視應當以娛樂性、觀賞性為主,但恰好也由於是人們集中看電視的階段,如果在此期間加強電視節目的文化含量、知識含量和信息含量的話,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平時大家都比較忙,沒時間看電視,你就算加入了很大的文化、知識、信息含量,他們未必能接受,而在節日期間能將這些內容以生動的形式穿插進去,也許就會進入人們的記憶。所以,就這個意義來説,春節晚會這個形式不會取消,但是內容確實應該更新。否則的話,老一套的節目再加上那幾張老面孔就會失去大批觀眾。

【攀登金字塔】請問兩位老師,春節晚會無論怎麼做都會招來批評之聲,都會有遺憾,怎樣才能減少尷尬?
【特邀嘉賓:王寧】中國影視業的發展可以説是從模倣到超越、變形再到混雜,我這裡用“混雜”,因為我認為中國電視並不像某些人説的那樣完全是模倣。在我本人看來,模倣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很虔誠的模倣,另外一種是借鑒性的、挪用性的模倣,就是用你的形式在為我的內容服務,我覺得第二種形式已經産生了一種不中不西的混雜體,這種雜體既不屬於東方傳統又不屬於西方傳統,而是在這兩者的交融之間産生了一個雜體。至於創新,我認為絕對意義上的創新在當今時代是不太可能的,但是相對意義上的創新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我們不能把電視節目單純地看成一種克隆産物,而是一種混雜性模倣的産物,或者是一種帶有主體建構意識的一種産物。它在某些人看來是完全西方的形式,但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內容已經完全地地道道是中國的了,我們只不過借用了西方形式的外殼而已。電視在今天,已經不是屬於某一個國家、某一個人的專利品,所有的人都可以利用,就比如語言,漢語發明了之後,任何人都可以用,英語發明了之後,任何人也都可以用,只不過你用它討論什麼內容,這是任何人的自由。
【特邀嘉賓:羅選民】我覺得沒有一台春節晚會不招來批評,因為每一個觀眾的期望值都不一樣,而我們的節目不可能滿足每一個觀眾,這是可以理解的。其實中央電視臺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來滿足不同文化層次的、不同年齡的觀眾的興趣和愛好。當然,這不是説明我們的節目無懈可擊,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我想,我們的節目還可以做得更活潑一些,更有創意一些,甚至在一些組織的形式上可以更大膽一些。

【高正奎】請問兩位老師:春節聯歡晚會的出現是不是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過年的習慣?它對促進春節文化的傳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特邀嘉賓:王寧】確實如此。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中國人歡度自己傳統的節日,也必須付之以新的形式。記得我小的時候,就盼望過年,因為一到過年,我們就可以獲得壓歲錢,吃很多可口的菜,並可以用這些錢買鞭炮。而從現在的觀點看來,放鞭炮過年確實看上去很熱鬧,充滿了節日的氣氛,但是放鞭炮一會污染環境,二會導致一些不必要的傷殘。此外,我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平時吃的也很好,為什麼要把所有的菜都集中到春節時吃呢?因此,在一些大城市率先停止放鞭炮,我認為這是有必要的,它至少使我們能過一個文明的、文化的春節。那麼,我們如何歡度自己的傳統節日呢?春節聯歡晚會便應用而生。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過年的習慣:從戶外活動到室內娛樂,從注重吃穿到注重精神食糧的充實。

【高正奎】春節聯歡晚會最大的亮點就是聯歡,而聯歡就需要互動,請問兩位老師,晚會的互動最佳效果是什麼?它操作的模式又是什麼?
【特邀嘉賓:羅選民】我覺得所謂聯歡,歡是目的,聯是手段,也就是互動。這個互動在現代的傳媒裏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甚至是鑒別一個節目是否成功的根本標準。要做到互動,就要更多地把演員、觀眾、導演、幕前幕後都放在考慮之中。如果演出後,演員和觀眾在心靈上達到最大的溝通,感到意猶未盡,這就是晚會的最佳互動效果。如果能夠達到這種效果的模式就是最佳模式。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電視成為春節電視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為傳播春節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不知羅選民教授對如何營造春節文化、如何做好春節電視節目有什麼建議?
【特邀嘉賓:羅選民】前面我就節目的要求談了一點看法。我以為,總體上説,我們的春節電視節目是不錯的,中央臺有節目,地方檯有節目,還有不同的節目組,如京劇,交響樂,曲藝等等。我不知道,在中央和地方的溝通方面,膽子是否可以還大一些,有些模式可以突破,如中央臺只是規劃和組織,從每個省和直轄市選拔2-3個節目,組成一台全國的春節電視節目,除觀眾選出最喜歡的節目外,每個省出專家評委5-10名,制定一些評判的標準,對參賽節目當場打分,進行評選。專家和觀眾的評選的結果可以不一樣。觀眾的喜聞樂見是一個標準,但不是唯一的標準。我們需要電視觀眾的投票,還需要專家的評選,要把創新和藝術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這樣做,一定會涌現許多頗具特色的電視節目。


責編:張文娟 邢立雙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