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春節晚會以何動人——戲曲與歌曲的輕與重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6-2-22 21:40:29



“創新”的魅力和對未來創作的啟發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三位歌唱演員分別以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原生態唱法演繹同一首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一種創新和展示,請問嘉賓,您認為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特邀嘉賓:陳志音】《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個節目,你看我不是説歌曲,我説的是節目,節目就是綜合來看的,不光是作品,但首先就是作品,這首歌可以説男女老少都會唱,不同的歌唱家演唱的版本也很多,因為作品本身太有魅力了,怎麼唱都好聽。春晚安排的三位演員太妙了、太高了,怎麼想起來的?因為光是有那樣的美聲、民族、原生態組合的想法遠遠不夠,關鍵是美聲、民族、原生態具體是什麼人,吳雁澤、戴玉強、阿寶都是在各自領域裏最有個性和特色的人,又是最受歡迎的人這本身就是巨大的吸引力。想多説説吳雁澤和阿寶,前者歌唱藝術爐火純青,他的境界別人難以企及,一嗓子出來,就抓住了你的心。阿寶的音色太獨特了,城裏人有幾個聽過?再説他本人具備舞臺表演的能力,所以,能夠一鳴驚人。如果只有吳雁澤和戴玉強“太陽”將喪失多少亮度、熱度和光彩。
  【特邀嘉賓:張關正】我特別同意陳老師的意見,這個節目的成功不僅是它的這種形式,我覺得這三個演員的表現是成功的保障,所以節目形式固然重要,但是表演者的水平高低是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演員必須有個性,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説這個節目換一組水平非常一般的演員,我想就很難獲得成功。因此,我重復前面説過的,春晚就是要堅持明星路線。

  【中國吉祥0】我覺得今年的春晚歌曲《吉祥三寶》不應改成漢語來歌唱,還有《2005流行風》,2005流行歌曲才有這幾首?還有一些歌曲雖然好聽,但是它流行過嗎?還有春晚應該多出原創歌曲,一些老歌可以留給其他專門節目製作,比如《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陽》等,還有《百家姓》似曾相識,不知道和祖海在今年台灣光復60週年晚會上演唱的《百家姓》是否是同一作品?我覺得春晚的歌曲儘量不要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多推新。 
  郎昆導演指導了連續兩年春晚,歌曲有一個特點都是整合式的捆在一起,2005的《民族風》《流行風》,2006的《2005流行風》,具有整體感,但缺乏個性,希望明年的春晚歌曲節目改變了,回歸原來的單個歌手的演繹。
  【特邀嘉賓:陳志音】看怎麼説,蒙語可能在語感上更原汁原味,更醇厚,但接受起來有一定障礙,這就像歌劇,有人主張就應該唱原文,打中文字幕,但也有人反對啊,覺得倒了兩次,不如直接理解快。所以,這好象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我確實喜歡看原文的電影,因為我覺得能夠接受到原版很真實的信息,演員的音色、語氣、聲音透出來的性格很滿足,總覺得中文翻譯過來的電影倒過一次,不如原味好。你覺得呢?另外,許多好歌藝術品之高,但並不流行,還是那句話,流行的不一定好,好的不一定流行,又好又流行的有幾首呢?至於《百家姓》我沒有聽過祖海唱的。我倒覺得春晚的歌曲不一定絕對最新,最新的歌很難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什麼叫灌耳風,許多歌就是反復聽才聽出味兒來,才喜歡上它。再舉個例子,有的人第一眼覺得很漂亮,仔細看不怎麼樣;有的人第一眼不怎麼樣,仔細看越看越好看。春晚就要那第一眼就覺得漂亮的,難。

  【小靈通2004】幾個歌手的組合演唱形式基本已經是春晚的固定模式,因為演員多,歌曲有限,但是我們應當從歌曲的傳播效果出發還是從解決歌手的演唱名額出發?
  【特邀嘉賓:陳志音】 呵呵,我看編導還是從解決歌手的名額分配、平衡關係出發,顧不上什麼效果,當然了,如果效果好,皆大歡喜,效果不好,也沒轍。

  【太陽灼人】本來應當由一個歌手完成的一首輕鬆、活潑、簡單的歌曲被幾個歌手分割,是不是同時也會對歌曲的藝術感染力有所削弱?
  【特邀嘉賓:陳志音】你這也是一種説法吧,其實,我個人從來不喜歡一首完整的歌被肢解,對流暢和完整造成傷害,這是肯定的。但是,也許導演太為難了吧,不把一首歌分給這麼多人,咱怎能看到這麼多人的面孔呢?怎麼能擺平呢?剛才我已經説過了,尤其是把一些老歌唱家大除夕晚上弄到這兒來唱幾句,就是資源浪費。或者説是分配不均吧。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張老師,可能每年晚會的導演都希望戲曲的表現形式能有所創新,可是戲曲作為一種程式化的表現很難重新被演繹和組合,您覺得未來戲曲節目創新空間有多大呢?
  【特邀嘉賓:張關正】 主持人,您給我出的題目夠我好好研究思考一陣子了,但確實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很現實的問題,我將會和我們的一些同仁認真研究。目前,戲曲節目在春晚中的地位是比較尷尬的,它受到了時間的嚴重制約,所以,只能是目前這種“大拼盤”式的節目形式,無非是每一次拼盤的菜的內容不一樣,拼出來的圖案不一樣,菜的味道不一樣而已,最後還是大拼盤。可能很難和別的藝術形式來比較,因為作為戲曲工作者,他們創作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劇目的創作、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的戲曲劇目本身就像一個小型的綜藝晚會,比如前不久在《空中劇院》直播的由13個研究生班同學創作演出的《戲迷家庭》,他們在戲中的反串表演贏得了觀眾的強烈反應,有觀眾説:這個戲就像個小戲曲春晚,這可能就是戲曲藝術特有的魅力。

  【小靈通2004】接力唱《春之聲》裏麵包括《春天在哪》《春之歌》《野百合也有春天》《春天裏花園多美麗》《春之聲圓舞曲》等幾首歌曲,我覺得,意境很美,但是包裝的不好,原本應是重點突出春意,無論從服裝還是舞蹈方面都給予突出和強調,但是我覺得強調和突出得不夠,很混雜,嘉賓覺得呢?
  【小靈通2004】所以我認為,打造春晚歌曲不僅需要單方面的打造歌曲,要像打造一個小歌劇一樣打造好每個單元,這樣才會出精品。嘉賓説呢?
  【特邀嘉賓:陳志音】 太對了,應該讓你上這兒來做嘉賓,説到點子上了啊。所以,春晚從大結構到小細節都不能隨便。大的結構如果是成功的,小的細節出了問題,同樣會影響味道。本來那麼好的創意,但是在真正著手排練、磨合、整合的時候,稍有大意,馬上感覺就出不來了,甚至因小失大,適得其反,挺可惜的。
  同意同意,這一組接力唱主題是鮮明的,是集中的,很有創意。但同時,也多少有些亂乎,做得不夠精細。如果做精細了,我們會記得更清楚,有點可惜這個創意。

  【過大年了】陳老師認為在春晚上應當多些“拿來聽的”音樂作品多,還是“拿來學的”歌曲多些?
  【特邀嘉賓:陳志音】 這個問題真不好説,我希望可聽的也多,可唱的也多,這大概是個夢吧!比如《常回家看看》當時聽也好,唱也好都不錯,但是後來真的聽煩了,到飯館裏只要一放這首歌我馬上申請關掉,已經造成了心理排斥和嚴重反彈;《相約九八》應該説是一首聽的歌,而且聽的時間會比較長,會唱的人、唱好的人大概不多。 

 


責編:羅石曼、王云云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