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媒體如何幫助完善維權環境?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請問兩位嘉賓,你們認為,電視作為大眾傳媒應該如何幫助消費者維權? 【特邀嘉賓:吳景明】電視作為傳媒的一種,它有更直觀、音形並貌的特點,接受電視信息不需要受過很高的教育,也不需要像互聯網那樣掌握最基本的技能,所以它在消費維權方面比其它媒體有更多的優勢,但是電視在維護消費者權益方面所起到的也只是警示、宣傳、説明、告誡作用,但是電視可以為政府的執法部門和司法機關及時提供一些消費專業的熱點、難點等信息,也可以為廣大消費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提供一些知識和信息,它的維權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
【追蹤追蹤追蹤】吳老師説:“電視在維護消費者權益方面所起到的也只是警示、宣傳、説明、告誡作用。”但是往往現在的消費者是不是誇大了媒體的作用?有事兒就找媒體嗎? 【特邀嘉賓:吳景明】消費者有事找媒體,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任何維權途徑都沒有找媒體這樣高效、快捷、成本低,而且往往會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儘管媒體不能直接解決問題,但它可以以最快捷的方式將問題展示給有關部門和廣大消費者,媒體這個作用是消費者最願意,也是應該利用的一個好途徑。
【節日慶典!】媒體開展輿論監督較為直接的後果,是新聞侵權官司頻仍。怎樣使媒體從侵權訴訟中解脫出來,為媒體輿論監督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特邀嘉賓:吳景明】媒體在維權過程中惹上侵權官司原因是多樣的,這裡有惡人先告狀的現象,也可能媒體有一些過錯,這就要求媒體在行使監督權的時候一定要在法律所確定的框架內行使監督權,儘量避免授人以柄。但是媒體在消費維權方面得到廣大消費者的支持和讚揚是主流的,媒體只要自己做得合法合理,應該不怕惹官司,因為這是為社會正義而付出的代價,是值得的。
【一千零一頁】新聞媒體的廣泛介入確實起到了吶喊助威的巨大效用,並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在消費者、維權部門和商家幾者之間充當了溝通協調的橋梁,請問媒體如何幫助消費者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特邀嘉賓:董京生】新聞媒體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起着輿論監督的巨大作用,不少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都是通過新聞媒體揭露,引起社會關注並推動了問題的解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協會可以通過媒體對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的問題進行揭露和批評,這説明,新聞媒體在維護消費者權益方面和消費者組織是同盟軍、是戰友。從保護消費者權益角度看,媒體的作用還有着巨大的作用空間,還可以給消費者和消費者組織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特邀嘉賓:吳景明】媒體要更好的幫助消費者維權,首先應該更多的向消費者傳達一些相關的法律知識,消費經驗來啟發消費者注意自我保護。再一點,對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現象要在合法的範圍內不遺餘力的進行揭露和鞭撻,使那些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經營者在陽光下無所遁形,以次增加消費者的防範意識。
【我疑我在】不同意!“每天都是315”,這不該是媒體的責任,而應該是法律和工商等相關部門的責任!只因為相關制度和權力部門的缺席,才使如今的媒體承擔起了過多的責任。我們國家要建設成法治國家,建設和諧社會,就應該讓媒體回到原位,而讓法律承擔起它本該承擔的責任! 【特邀嘉賓:吳景明】維護消費者權益,《消法》已經規定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只不過承擔責任的角度、定位不同。的確,相關法律的缺位及行政部門的不作為是我們都盼天天315而不能實現的主要原因所在,但並不是説法律到位和有關部門的積極作為就會替代媒體在維護消費者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對天天3.15的理解,是3.15應該成為消費者通過花錢而進行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快樂節日,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成為出氣的節日,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了,我們的社會才和諧了。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央視製作了很多節目,像《中國質量萬里行》、《315晚會》、《中國質量報告》等,你們喜歡看哪些節目,你們對這類節目有什麼建議和意見? 【特邀嘉賓:董京生】這些節目都吸引觀眾,收視率可以是一個有力的佐證,建議這些節目能夠更為有效的克服不應有的干擾,更好地肩負起輿論監督的社會責任。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在現有的法制環境下,消費者該怎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長遠看,如何從制度上解決目前維權途徑不暢的難題呢?請兩位嘉賓談談自己的想法? 【特邀嘉賓:吳景明】因為法制建設是漸進的,所以在現有的法制環境下消費者應該首先樹立權利意識,知道自己有哪些權利並積極的去維護,另外還要注意維權技巧,維權的關鍵是證據,所以在消費的時候,消費者要有取得票據的意識,因為它是尋求解決途徑的直接證據。再一點,消費者要拒絕不良誘惑,記住天上不會掉餡兒餅,很多消費者上當,可能是因為圖小利而吃大虧。所以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不去佔經營者的便宜,這樣也不會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關於維權途徑不暢的問題,這需要大環境的整體改進,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説清的。
【s秋水伊人s】有人將中國消費者維權運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覺醒”,第二個階段是“哭訴”,第三個階段是“博弈”。你們同意他的劃分嗎? 【特邀嘉賓:吳景明】這位網友説得三階段的確是目前消費維權領域比較貼近的寫照,但並不是真是這樣絕對的悲觀。通過新聞媒體,我們也看到了那麼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最終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又有那麼多不法經營者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所以我們應當看到近十年來在維護消費者權益制度建設方面,我們國家取得的巨大進步,比如汽車召回制度、商品房買賣,傾斜於消費者的保護制度等,這些進步的具體體現。
【等待戈多!】每年都在這裡時候響起維權的呼聲,對消費者的權益的重視體現了我們的社會正在逐步走向一個有規則的法制社會,兩位嘉賓,你們怎麼看消費者對維權的強烈呼聲的? 【特邀嘉賓:董京生】消費者的維權呼聲反映了:一、消費者作為市場主體意識的覺醒;二、目前在消費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情還比較多;三、在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建立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以反映維權的呼聲;四、消費者的呼聲可以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變成現實,否則,消費者就不説話了。
責編:詩曼
|